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是初中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目,通过学生对历史的學习,能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发展进程,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传统历史课堂是比较枯燥无趣的,历史知识比较琐碎且繁杂,需要教师对重点详细讲解,课下需要学生自主复习并背诵历史知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196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我国进行了教育的深化改革,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不仅是知识基础,还有个人品行,都在这一阶段得到极大提高。而历史课是学生知史明道的重要科目,古人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见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一、通过课堂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
初中的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爱玩的年纪,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目标,老师可以采取情境表演法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热情。而历史是一个看似枯燥无味实则内容丰富的科目,历史小说大多根据史实改变,历史课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此外,老师最好不要拘于课本内容,而要有更多的扩展,善于利用网络,跟进学生的想法,不要和学生的世界观脱离。老师可以选择让学生表演书本上的历史事件,也可以给学生权利,让学生自主改编,音乐剧或者小剧场都可以,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在讲《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加上时代环境差异,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感情无法达到感同身受,教师可以先播放相关影视片段,我推荐《觉醒年代》,《觉醒年代》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光辉历程。当学生的感情被带动起来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还原表演,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最好不要参与其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自主性,演绎出自己心中的新青年形象。学生不仅通过表演提高了表现力,还激发了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表演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对学生做出指导,达到教学目的。
二、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思维导图的直观性使学生在发散思维时具备充足的理论依据,思维导图的逻辑性使学生在发散思维时具有条理性。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既可以保证学生思考的正确性,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以“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为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基督教的兴起、教义及相关节日习俗,欧洲的封建制度,王权与教权两种权力体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如在学习基督教的兴起时,学生需要探究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探究并建立思维导图。有的学生从社会因素分析,认为由于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导致百姓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的神,并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的兴起进行类比。有的学生则是从政治原因进行分析,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基督教得到发展的机会,并且获得许多皇族与贵族的支持。有的学生是从基督教的教义进行分析,因为基督教提出只有信教才可以进入天国,这种教义促进了基督教的迅速扩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建立思维导图,并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分析问题,促进了学生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历史,促进了学生历史认知的全面性。学生在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交流互动,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最终促进了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三、构建和谐历史课堂氛围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繁杂,课堂也比较枯燥,一些教师只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历史讲解,把知识重点圈画,让学生私下自己学习,这样的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课堂沉闷,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不高,分数不高,总体成绩也不好。通过引入历史情景,把一些抽象的历史知识更直观地表达出来,并加上教师的详细讲解,促进学生对这些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入情景历史,把学生有序分成小组,并选一个能力较强学生担任组长,由他负责本小组的历史学习进度,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进度,为他们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了解他们所学的不足之处,为他们进行交流补充。如果只有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帮助他们形成对历史的兴趣,探求古代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增加历史学习兴趣。
结束语
初中历史教学更应注重素质教育,学校与老师都应尽己所能,关注于教学创新实践,致力于为学生打造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晓丹.试论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统整教学实践[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36(04):211-216.
[2]王永朋.谈情景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31):26.
[3]刘子博.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14):59-60.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196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我国进行了教育的深化改革,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不仅是知识基础,还有个人品行,都在这一阶段得到极大提高。而历史课是学生知史明道的重要科目,古人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见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一、通过课堂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
初中的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爱玩的年纪,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目标,老师可以采取情境表演法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热情。而历史是一个看似枯燥无味实则内容丰富的科目,历史小说大多根据史实改变,历史课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此外,老师最好不要拘于课本内容,而要有更多的扩展,善于利用网络,跟进学生的想法,不要和学生的世界观脱离。老师可以选择让学生表演书本上的历史事件,也可以给学生权利,让学生自主改编,音乐剧或者小剧场都可以,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在讲《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加上时代环境差异,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感情无法达到感同身受,教师可以先播放相关影视片段,我推荐《觉醒年代》,《觉醒年代》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光辉历程。当学生的感情被带动起来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还原表演,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最好不要参与其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自主性,演绎出自己心中的新青年形象。学生不仅通过表演提高了表现力,还激发了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表演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对学生做出指导,达到教学目的。
二、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思维导图的直观性使学生在发散思维时具备充足的理论依据,思维导图的逻辑性使学生在发散思维时具有条理性。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既可以保证学生思考的正确性,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以“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为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基督教的兴起、教义及相关节日习俗,欧洲的封建制度,王权与教权两种权力体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如在学习基督教的兴起时,学生需要探究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探究并建立思维导图。有的学生从社会因素分析,认为由于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导致百姓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的神,并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的兴起进行类比。有的学生则是从政治原因进行分析,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基督教得到发展的机会,并且获得许多皇族与贵族的支持。有的学生是从基督教的教义进行分析,因为基督教提出只有信教才可以进入天国,这种教义促进了基督教的迅速扩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建立思维导图,并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分析问题,促进了学生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历史,促进了学生历史认知的全面性。学生在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交流互动,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最终促进了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三、构建和谐历史课堂氛围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繁杂,课堂也比较枯燥,一些教师只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历史讲解,把知识重点圈画,让学生私下自己学习,这样的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课堂沉闷,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不高,分数不高,总体成绩也不好。通过引入历史情景,把一些抽象的历史知识更直观地表达出来,并加上教师的详细讲解,促进学生对这些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入情景历史,把学生有序分成小组,并选一个能力较强学生担任组长,由他负责本小组的历史学习进度,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进度,为他们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了解他们所学的不足之处,为他们进行交流补充。如果只有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帮助他们形成对历史的兴趣,探求古代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增加历史学习兴趣。
结束语
初中历史教学更应注重素质教育,学校与老师都应尽己所能,关注于教学创新实践,致力于为学生打造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晓丹.试论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统整教学实践[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36(04):211-216.
[2]王永朋.谈情景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31):26.
[3]刘子博.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1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