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源体,相反更相生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是规则的核心,规则之内才有真正的自由。规则和自由,本是同源体,相反更相生。
  毋庸置疑,规则当然需要遵守。《吕氏春秋》有言:“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拥有良好的秩序。拥有了良好的秩序,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而以追求自由之名、破坏规则得到的自由,则是没有规则约束没有秩序的自由,它必将消散。一如《美丽新世界》中那个娱乐至死的社会,人们疯狂地追求快乐,高呼“每个人都属于他人”,将伦理道德这些规则踩在脚下,人人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却被统治者安排着以“最快乐”的心情走着从受精卵时期便被安排好的人生轨迹。他们追逐着没有秩序的“自由”,最终却连生而为人的选择的自由、痛苦的自由、恋爱的自由都失去了。正如法国国民公会宣言所说:“一个公民的自由是以另一个公民的自由为界限的。”只有被规则束缚的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自由。
  当然,没有自由的规则同樣极富破坏力。在这样的规则之下,每个人都会变成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人也就不成其为人。正如《1984》中的主角温斯顿一样,思想被改造,人生被操纵。整个大洋国也只有依靠个人崇拜与仇恨来维系。其内谎言弥天,历史不实,思想被扼,人性不存。
  僵死之旧规必须被打破,活泼泼的全新的自由之新规才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韩非子有言:“因可势,求易道。”人能根据形式打破陈规,寻求适宜的道路,建立新的规则。如赵武灵王在国事衰微之际,“易古之道”,不顾皇亲国戚的反对,推广“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使国力大增。他打破了陈规并立下了新规。又如张居正的改革,以银代役,为农民松绑,整个社会得以经济发展文化昌盛,才有了晚明小说中描写的市井繁荣。
  自由与规则是一对冤家,更是一对孪生兄弟,就好比风筝与线,只有手中的线张弛有度,风筝才能飞得更高更远。而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
  自由与规则,本是同源体,相反更相生!
  简洁之美是每一个作者都要遵守的应有之义。这篇文章就拥有这份魅力。其一,语言简洁有力。比如标题,化用了曹植的诗句,简洁中论断鲜明。又如叙述赵武灵王之例时,长短结合,干脆利落,颇有简洁风范。其二,结构简洁清晰。从首段两句话入题,到有些地方要遵守规则,到僵死之规需要打破,再到自由和规则是一对冤家,首尾呼应,自然收尾。文章处处体现了简洁之美,给读者呈现了一条非常清晰的逻辑线,也给读者带来了轻松愉悦之感。
其他文献
编者按:《论语》对中華文化的影响无须多说,历来对《论语》的研究著作亦汗牛充栋,但《论语》仍然历久弥新,愈品愈醇。本期江老师就带领学生述说了他们阅读《论语》并践行《论语》理念的过程。
期刊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曾有学生在课堂上问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我说:我是教师,我的使命就是教育学生。她又进一步追问我想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我大概描述了一下:有健全的人格,有真诚流露、始终活泼的生命状态,有不蹈袭他人、真正自我的风采,同时又能不断地汲取生活的营养,以更新自我、塑造自我;他们的人生,是在持续创造的旅途中欣赏,并在欣赏中愉悦前行……  几年后,又有学生问我类似的问题。我在上述回答之外,又加上了关
期刊
青石板路蜿蜒向前,路旁是在岁月打磨之下趋于平滑的鹅卵石,尽头是一间老屋,红砖黛瓦,门上的朱红油漆早已剥落,轻推开门,桂树摇曳不止,而花早已满枝。  芬芳的花香,弥漫在鼻尖,也萦绕在心中。  定定地望着树,我的泪水却如决堤一般倾泻而下。  只因,这树是外公种下的。  走近,抬手轻触,粗糙的纹路在掌心轻吻,像是又回到了儿时,与外公在这树下的愉快时光。  那个记忆里总是佝偻着背、拄着藤木拐杖的男人,总是
期刊
苍山负雪,静水流深。1992年,楠溪江文学社成立。秉承“建设校园文化、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文学兴趣”的宗旨,社团充分利用地域资源,逐渐形成了“弘扬楠溪地域文化,书写自我精神世界”的写作特色。社刊《江风》以“楠溪风光”欄目为特色,成为学生发挥文学特长的绚丽舞台,曾在温州市普高文学社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文学社每学年都有计划地开展文学专题讲座、现场作文大赛、外出采风等活动。建社以来,社员参加全国性作文
期刊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却说,“人之初,性本恶”。人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个瞬间,都在展示着人性的复杂与丰富、美丽与丑陋。古希腊阿波罗神庙门楣之上就刻着“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文学即人学,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着人性这个永恒的主题。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可以提高我们认识生活的能力,更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周朴园珍藏绣有“梅”花和“
期刊
[一 任务解说]  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小说家笔下的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创作故事不能仅仅满足于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而要努力在“怎么讲”上多用些心思。叙述要引人入胜,一要找到一个好的立足点,即叙述视角;二要写出情节的曲折起伏;三要具有富有张力的内在情感和思想内蕴。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叙述视角中求新颖  小说要引人入胜,就要找一个适合的叙述身份和位置,即
期刊
【原题展示】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萧伯纳说: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适应自己?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
期刊
天气继续暖和,太阳光催开了那些桑拳头上的小手指儿模样的嫩叶,现在都有小小的手掌那么大了。老通宝他们那村庄四周围的桑林似乎发长得更好,远望去像一片绿锦平铺在密密层层灰白色矮矮的篱笆上。“希望”在老通宝和一般农民们的心里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强大。蚕事的动员令也在各方面发动了。藏在柴房里一年之久的养蚕用具都拿出来洗刷修补。那条穿村而过的小溪旁边,蠕动着村里的女人和孩子,工作着,嚷着,笑着。  这些女人和孩子
期刊
不是明天,就是后天,我要离开这间房子了。算来也住了六个多月。平时我对它毫无感情,现在要离此而去,忽然又依恋起来;记得有一句旧词:“过后思量总可怜!”这一间小小屋子,与我共同分担了多少痴嗔悲欢,——我的生活史中永久不能褪色的一页!  昨夜梦回,我还不知道今天发生的事,还没有想到明后天就得离开;可是听见雨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加上同院那位军官的三夫人唱京戏的二胡的哀弦,我忽然有一种又是酸溜溜又是辛辣的痛
期刊
一口气读完《解忧杂货店》,我才感受到这本没有罪案没有侦探、被称为“非东野”小说的独特魅力。如果说读《白夜行》是在黑暗中行走,只能以微弱的星光来照亮自己的旅程的話,那么《解忧杂货店》便仿若是在初春晴好的午后,明媚的阳光能给予人延伸到心底的淡淡温暖。  故事的开头,三个行窃后四处逃跑的无业青年,无意间在躲藏的杂货店中收到了来自过去的信件。原来,这是一家多年前为人们解忧排难的杂货店。店主浪矢爷爷满怀热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