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也称为“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缺乏审美教育,就打动不了学生的心,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以教材为依托,通过课程文本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思想健康,文质兼美的作品,其中不乏名家名篇,这些作品里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教师在深入文本、钻研教材中要善于挖掘蕴含在作品中的美学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启迪学生的审美思维,激发学生的审美激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浸染,得到美的启示,从而进入美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享受豁然开朗的愉悦。
1、在感情朗读中体验自然美。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文章,课文紧紧抓住了桂林山水的各个特点,配以优美、简练、生动、传神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2、在品词析句中感悟人性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字词的妙用,语句的含义,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要求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父子的哪些句子令你感动?用笔画下来,说说感受,如: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中通过“挖”及想象其它动作词,更深一层的感悟父亲的劳累,和这种了不起的伟大的父爱。在感受父亲的伟大时,我还利用时间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父亲挖的时间的漫长,从中体会到父亲挖的决心。从外貌的描写中,抓住“满脸灰尘”“布满”“破烂不堪”等词语,感受父亲的疲惫与辛苦。
3、在创设情境中感悟精神美。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要为他们创设情境,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老师先指名读课文:初读想象五壮士的形象。接着通过“顶峰歼敌”的影片回顾为他们创设情境,体会五壮士与敌人作战到底的目的,是为了部队和人民,更加為了祖国,所以,学生对五壮士无比崇高敬的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在学生形象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并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在讲“顶峰歼敌”时,演示五壮士在顶峰用石头砸敌人的壮烈场面,使学生像五壮士一样“进入阵地”,学生深深被五壮顽强的英雄气概和高度的革命责任感所感染。为了突破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这个难点,通过教师范读和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片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理解五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对祖国无限依恋,对人民无限热爱之情,体会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感悟到革命战士的精神美、思想美,更加清楚地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
二、拓展课外阅读资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新的教改要求,新的形势,新的教材,新的任务建立起新的思维方式,完成思维方式更新,就需要有新的办法和思路,采用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课外延伸,以一篇带多篇,鼓励孩子们阅读大量的书籍,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文本归类,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赏析方法,通过课内阅读、课外拓展等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中,我注重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教会学生从文本中发现美、欣赏美,同时探索出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创建有效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文本中感悟自然美、人性美和精神美,受到美的熏陶,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们还组织开展“好书伴成长 书海尽徜徉”系列读书活动,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课文单元主题,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课外读物,让孩子们在课外读物中提高审美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审美教育这一课题,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阅读和理解文章,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从而升华美的情感,培育美的想象,激发美的创造,最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精神愉悦,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倾听欣赏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天津市北辰区实验小学 河北】
一、以教材为依托,通过课程文本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思想健康,文质兼美的作品,其中不乏名家名篇,这些作品里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教师在深入文本、钻研教材中要善于挖掘蕴含在作品中的美学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启迪学生的审美思维,激发学生的审美激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浸染,得到美的启示,从而进入美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享受豁然开朗的愉悦。
1、在感情朗读中体验自然美。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文章,课文紧紧抓住了桂林山水的各个特点,配以优美、简练、生动、传神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2、在品词析句中感悟人性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字词的妙用,语句的含义,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要求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父子的哪些句子令你感动?用笔画下来,说说感受,如: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中通过“挖”及想象其它动作词,更深一层的感悟父亲的劳累,和这种了不起的伟大的父爱。在感受父亲的伟大时,我还利用时间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父亲挖的时间的漫长,从中体会到父亲挖的决心。从外貌的描写中,抓住“满脸灰尘”“布满”“破烂不堪”等词语,感受父亲的疲惫与辛苦。
3、在创设情境中感悟精神美。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要为他们创设情境,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老师先指名读课文:初读想象五壮士的形象。接着通过“顶峰歼敌”的影片回顾为他们创设情境,体会五壮士与敌人作战到底的目的,是为了部队和人民,更加為了祖国,所以,学生对五壮士无比崇高敬的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在学生形象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并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在讲“顶峰歼敌”时,演示五壮士在顶峰用石头砸敌人的壮烈场面,使学生像五壮士一样“进入阵地”,学生深深被五壮顽强的英雄气概和高度的革命责任感所感染。为了突破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这个难点,通过教师范读和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片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理解五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对祖国无限依恋,对人民无限热爱之情,体会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感悟到革命战士的精神美、思想美,更加清楚地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
二、拓展课外阅读资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新的教改要求,新的形势,新的教材,新的任务建立起新的思维方式,完成思维方式更新,就需要有新的办法和思路,采用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课外延伸,以一篇带多篇,鼓励孩子们阅读大量的书籍,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文本归类,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赏析方法,通过课内阅读、课外拓展等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中,我注重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教会学生从文本中发现美、欣赏美,同时探索出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创建有效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文本中感悟自然美、人性美和精神美,受到美的熏陶,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们还组织开展“好书伴成长 书海尽徜徉”系列读书活动,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课文单元主题,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课外读物,让孩子们在课外读物中提高审美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审美教育这一课题,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阅读和理解文章,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从而升华美的情感,培育美的想象,激发美的创造,最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精神愉悦,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倾听欣赏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天津市北辰区实验小学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