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中国提出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申请,1995年后复关谈判转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全程历经15年。
过程中,中国与WTO的37个成员展开了拉锯式的双边谈判。其中最难打的硬仗,莫过于中美谈判。双方谈判共进行了25轮,非正式磋商不计其数。
“我的任务是very difficult job”
1999年,是中美谈判的关键一年。这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美。中外观察家认为这是中美达成双边协议的好时机。
此前中美已进行了21轮的磋商,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多数领域已达成或接近达成一致。但是美国的政治气候有些糟糕。在双方第21轮磋商中,美方助理贸易代表卡希迪表示,中国加入WTO这件事在美国越来越成为党派之争,国会批评甚多。
出访前,在接受《华尔街日报》发行人康比德夫妇采访时,朱镕基说:“中国有句话叫做‘两面不讨好’。一方面是一些美国人不欢迎我,另一方面是一些中国人不要我去,所以我想,我的任务是very difficult job(困难重重的工作)。”
在全美刮起“朱旋风”的同时,美国政府仍在举棋不定。最终克林顿考虑到没把握得到美国大多数议员的支持,决定不与朱镕基达成协议。
4月10日,朱镕基一行即将离开华盛顿。中美双方经过一番谈判,对外发布了新的《中美联合声明》。美方承诺坚定地支持中国在1999年加入WTO。
此后美国各界支持中国加入WTO的呼声迅速高涨。4月13日,在朱镕基即将结束访美时,克林顿主动打来电话,提出立即恢复谈判的建议。朱镕基当即表示,美国需派人到北京去谈。
“越到最后越关键,魔鬼在细节里”
1999年11月,中美双边谈判终于到了最后关头。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于9日晚率团抵达北京。从10日开始到15日结束,谈判进行了整整六天六夜。谈判到了这个阶段,剩下的问题都是“硬骨头”:电信、保险、汽车、音像……
当时谈判进行得异常艰苦,有中方人员将行军床搬到了外经贸部。原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一直没离开办公室,茶饭不思,实在困了就眯一会儿。
11月14日,围绕外资控股权、反倾销条款的取消时间、中国是否取消化肥专营权等问题,谈判再次陷入僵局。到了晚上,戏剧的一幕发生了,美国人离开外经贸部后开始“玩消失”。不管是通过外交部联系美驻华大使馆,还是石广生把电话打到王府酒店,都找不到人。11月15日凌晨3点半,美方再次回到谈判桌。
此时中方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敏锐地发现了异样,美方提议把这些年达成的500多页协议逐一校对,严谨到每一个标點。这意味着美方是有意愿达成协议的。
11月15日当天,朱镕基原本要主持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但是会议中途他和副总理钱其琛、国务委员吴仪来到了谈判第一线,做最后的决断。
与美方代表见面之后,朱镕基强烈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忽然消失,第二天早上又不辞而别,这是很不礼貌的!”……接下来,朱镕基亲自和巴尔舍夫斯基谈,双方都亮出了底牌。中方接受了反倾销条款的15年期限。而美方不再要求对电信和保险行业持股超过51%。在音像方面,中国承诺日后每年进口20部美国电影,但驳回了美方在中国出版、制作、发行音像以及对电影院控股的要求。中方坚持化肥专营,这一点始终没有退让。
1999年11月15日下午4点,石广生与巴尔舍夫斯基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马拉松式的谈判终于有了双赢的结果。两年后,中国正式加入WTO。
(摘自《环球人物》 崔隽 王媛媛/文)
过程中,中国与WTO的37个成员展开了拉锯式的双边谈判。其中最难打的硬仗,莫过于中美谈判。双方谈判共进行了25轮,非正式磋商不计其数。
“我的任务是very difficult job”
1999年,是中美谈判的关键一年。这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美。中外观察家认为这是中美达成双边协议的好时机。
此前中美已进行了21轮的磋商,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多数领域已达成或接近达成一致。但是美国的政治气候有些糟糕。在双方第21轮磋商中,美方助理贸易代表卡希迪表示,中国加入WTO这件事在美国越来越成为党派之争,国会批评甚多。
出访前,在接受《华尔街日报》发行人康比德夫妇采访时,朱镕基说:“中国有句话叫做‘两面不讨好’。一方面是一些美国人不欢迎我,另一方面是一些中国人不要我去,所以我想,我的任务是very difficult job(困难重重的工作)。”
在全美刮起“朱旋风”的同时,美国政府仍在举棋不定。最终克林顿考虑到没把握得到美国大多数议员的支持,决定不与朱镕基达成协议。
4月10日,朱镕基一行即将离开华盛顿。中美双方经过一番谈判,对外发布了新的《中美联合声明》。美方承诺坚定地支持中国在1999年加入WTO。
此后美国各界支持中国加入WTO的呼声迅速高涨。4月13日,在朱镕基即将结束访美时,克林顿主动打来电话,提出立即恢复谈判的建议。朱镕基当即表示,美国需派人到北京去谈。
“越到最后越关键,魔鬼在细节里”
1999年11月,中美双边谈判终于到了最后关头。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于9日晚率团抵达北京。从10日开始到15日结束,谈判进行了整整六天六夜。谈判到了这个阶段,剩下的问题都是“硬骨头”:电信、保险、汽车、音像……
当时谈判进行得异常艰苦,有中方人员将行军床搬到了外经贸部。原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一直没离开办公室,茶饭不思,实在困了就眯一会儿。
11月14日,围绕外资控股权、反倾销条款的取消时间、中国是否取消化肥专营权等问题,谈判再次陷入僵局。到了晚上,戏剧的一幕发生了,美国人离开外经贸部后开始“玩消失”。不管是通过外交部联系美驻华大使馆,还是石广生把电话打到王府酒店,都找不到人。11月15日凌晨3点半,美方再次回到谈判桌。
此时中方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敏锐地发现了异样,美方提议把这些年达成的500多页协议逐一校对,严谨到每一个标點。这意味着美方是有意愿达成协议的。
11月15日当天,朱镕基原本要主持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但是会议中途他和副总理钱其琛、国务委员吴仪来到了谈判第一线,做最后的决断。
与美方代表见面之后,朱镕基强烈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忽然消失,第二天早上又不辞而别,这是很不礼貌的!”……接下来,朱镕基亲自和巴尔舍夫斯基谈,双方都亮出了底牌。中方接受了反倾销条款的15年期限。而美方不再要求对电信和保险行业持股超过51%。在音像方面,中国承诺日后每年进口20部美国电影,但驳回了美方在中国出版、制作、发行音像以及对电影院控股的要求。中方坚持化肥专营,这一点始终没有退让。
1999年11月15日下午4点,石广生与巴尔舍夫斯基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马拉松式的谈判终于有了双赢的结果。两年后,中国正式加入WTO。
(摘自《环球人物》 崔隽 王媛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