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恒河与黄河,孕育出了世界上最为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明—印度与中国。在地理上,也许这两大河流永无相汇之日,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纵然千山万水亦难以阻挡自古以来中印两国之间的文化往来。
400年至700年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历史片段,也是中印两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印度,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320年-6世纪初)是印度历史上少见的统一大王朝,文学、舞蹈、艺术、科技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被称为印度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其余韵一直绵延到7世纪中期。笈多诸王开放的宗教信仰使得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交相辉映,创造出印度美术模式和印度美学理想,使笈多艺术成为印度古典美术的高峰。这一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宗教艺术遗迹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再辉煌的王朝亦有衰落的一天,可是笈多艺术却在笈多王朝衰落之后仍然保持活力,继续发展,其影响甚至超越了笈多王朝的版图—向北通过古代西北印度,进入中亚,继而进入中国地区;向南进入德干高原和南印度,通过海路进入东南亚,来到中国,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绘画与雕塑艺术的发展。
4世纪,北部印度地区基本笼罩在贵霜艺术的氛围下,笈多王朝虽然已经建立,但是艺术风格的创立还要假以时日。造像身体孔武有力,气势威严,身姿直挺,袈裟肥大、厚重,衣褶重叠。不过,新的笈多样式已经初露端倪,最明显的特征是佛陀的犍陀罗式的波浪发髻和贵霜式光滑肉髻变成真正的螺发。
5世纪以来,笈多王朝形成多个艺术中心,北方有马图拉、萨尔纳特、瓦拉纳西、勒克瑙;南部有桑奇、伊蓝、乌德雅吉里、德伽;西部有萨马拉季等。这一时期印度教造像得到极大的发展,尊神众多,身体匀称、气势高雅;佛教和耆那教造像虽然数量不多,但更能体现出笈多艺术的精神追求—气质沉静,仿佛处于深度冥想、自我精神观照之中,完全是超然智慧的形象。袈裟紧裹下的胴体年轻而柔软,肌肉匀称,符合印度古典主义的人体美学标准。
唐初,随着中国的统一与稳定,雕塑艺术进入繁盛期,风格成熟稳重,人物饱满生动,装饰日趋华丽精美,标志着中国艺术成熟期的到来。中外海上贸易的发达和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为印度、中亚及东南亚艺术传播到中国打开了大门。
400年至700年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历史片段,也是中印两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印度,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320年-6世纪初)是印度历史上少见的统一大王朝,文学、舞蹈、艺术、科技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被称为印度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其余韵一直绵延到7世纪中期。笈多诸王开放的宗教信仰使得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交相辉映,创造出印度美术模式和印度美学理想,使笈多艺术成为印度古典美术的高峰。这一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宗教艺术遗迹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再辉煌的王朝亦有衰落的一天,可是笈多艺术却在笈多王朝衰落之后仍然保持活力,继续发展,其影响甚至超越了笈多王朝的版图—向北通过古代西北印度,进入中亚,继而进入中国地区;向南进入德干高原和南印度,通过海路进入东南亚,来到中国,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绘画与雕塑艺术的发展。
4世纪,北部印度地区基本笼罩在贵霜艺术的氛围下,笈多王朝虽然已经建立,但是艺术风格的创立还要假以时日。造像身体孔武有力,气势威严,身姿直挺,袈裟肥大、厚重,衣褶重叠。不过,新的笈多样式已经初露端倪,最明显的特征是佛陀的犍陀罗式的波浪发髻和贵霜式光滑肉髻变成真正的螺发。
5世纪以来,笈多王朝形成多个艺术中心,北方有马图拉、萨尔纳特、瓦拉纳西、勒克瑙;南部有桑奇、伊蓝、乌德雅吉里、德伽;西部有萨马拉季等。这一时期印度教造像得到极大的发展,尊神众多,身体匀称、气势高雅;佛教和耆那教造像虽然数量不多,但更能体现出笈多艺术的精神追求—气质沉静,仿佛处于深度冥想、自我精神观照之中,完全是超然智慧的形象。袈裟紧裹下的胴体年轻而柔软,肌肉匀称,符合印度古典主义的人体美学标准。
唐初,随着中国的统一与稳定,雕塑艺术进入繁盛期,风格成熟稳重,人物饱满生动,装饰日趋华丽精美,标志着中国艺术成熟期的到来。中外海上贸易的发达和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为印度、中亚及东南亚艺术传播到中国打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