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分析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wangnan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陈述,包括以政府为主体的供给力量、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力量和以社会组织、群众等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共同构成了我国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设格局。
  【关键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农村;主体
  一、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最主要的供给力量
  政府是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主要的供给力量。但核心力量并不代表政府是“全能”的,政府应该首先一改过去“全能政府”的执政理念,实现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根本转变。具体来讲,政府在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中还应该承担以下功能:
  首先建立健全文化法规体系与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应加快文化立法的步伐,以立法的方式确认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确立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的供给形式,加强有关文化市场监管、公共文化服务投资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建立健全文化法规体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法律保障。同时,政府各级组织还应该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并根据实际,制定支持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相关政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构建。
  其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制定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划。文化体制改革是促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政府应该全面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和运营的体制创新,遵循和利用市场经济规律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组织协调各方的力量共同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逐步形成经营性文化服务的供给由市场调节、公益性文化服务的供给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平等参与的文化运行的新机制。
  再次,转变政府职能,维护文化市场秩序。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即政府的作用是要帮助公民表达和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因此政府应明确自身职能,摒弃“全能型政府”理念,全面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切实承担起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正和谐的职能。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加大文化市场监管的力度,规范文化企事业单位行为,维护文化市场秩序。另外,政府还应承担起建设西部农村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的重任。各级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选拔培养的意见,创新人才机制,培养能够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熟悉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强势文化人才;挖掘本地区农村文化精英,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中来。
  二、以企业为主要代表的市场力量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政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要全部由政府这个单一主体来承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强烈的非排他特性,使其在供给方面的收费变得不可操作,或者说无法实现其经济效益,因而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中,以企业为主要代表的市场力量几乎完全被排斥在外,且目前我国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的法律规范的不健全又加重了市场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障碍,因此市场这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竞争主体严重缺失。
  三、以社会组织、群众为代表的社会力量
  1.非政府组织
  目前,非政府组织不仅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国家范围乃至社区范围内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社会治理结构的中间力量。在我国近年来的行政改革中,非政府组织亦是推动传统治理模式转型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提供社会服务、吸纳劳动就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参与社会管理、推进民主政治、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在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中,非政府组织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以自身独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主体,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求矛盾。由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只发挥着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生产供给的补充作用,但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非政府组织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基层群众
  农民是农村公共服务的直接受益主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构建需要发挥农民自身的力量。在我国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还比较低、覆盖面还不宽的条件下,需要农民自己站出来,充分发挥自身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参与者、受益者、监督者和自理者,有效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另外,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广泛分布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有文娱天赋、有组织才干的农民,这些人是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带头人,是公共文化服务不可或缺的力量,例如,农村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民间艺人、文化中心户、农村业余文化组织等,他们能够在整合农村本土文化资源、连接乡村与外界的文化网络和资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中坚力量。
  作者简介:崔吉磊,甘肃行政学院,研究方向:公共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人们在谈到历史学时,都要谈到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其中包括历史学的认识功能、借鉴功能、教育功能。而教育又是一个民族振兴的根本性事业。本研究探讨了历史进程中的外国教育史,具体包括德国国立教育、美国“平等”教育、日本“法制”教育。并浅析三国教育史对自己的启示。  【关键词】外国教育史;借鉴  导言  一个国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个整体是由许多部分组合而来的,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教育不仅受国
期刊
【摘要】我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历来很重视担当精神,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较有影响的担当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担当”意识;奉献精神  何谓“担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辞海》的解释是“担负;承当”。其基本意思都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它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忧患意识。但当意识的形成及发展成系统理论主要在宋代。  宋代儒家担当观是
期刊
意识形态建设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向,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涌入中国社会,这些社会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论、人权高于主权论、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消费主义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这些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多方面的影响,既有促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一面,又有不利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一面。深入分析和戳穿这些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西方社会思潮
期刊
【摘要】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的一场战略性的大会战,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激战四个月。对中国来说,淞沪会战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为宁沪地区的人员、物资西迁争取了时间,更重要的一点是扭转了日军“由北向南”的作战轴线,使日军被中国军队牵着鼻子“由东向西”打,使正面战场的国军有了背靠自己的大后方基地,国共双方一致坚持的持久抗战策略得以实现。  【关键词】淞沪会战;中日战局  一、淞沪会战前的作战形势 
期刊
【摘要】在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下形成的由谭政所作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开展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全面阐述了军队政治工作的科学体系,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成熟与完备的主要标志。《谭政报告》的基本精神和一系列理论原则,有着巨大而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永远是我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谭政报告;历史贡献;时代意义  1
期刊
【摘要】“理想类型”方法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思想的核心心位置,既是韦伯在社会科学方面认识论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其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工具。理想类型不是对实际社会存在的概括,只是理论家为了分析现象、理解现实而构想的理论模式,它是韦伯试图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逻辑基础而建立的。  【关键词】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理性类型  一、韦伯简单介绍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近代社会科学发展史上最
期刊
【摘要】《共产党宣言》对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将做一探讨。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历史使命  《共产党宣言》是一个伟大的宣言,虽然100多年过去了,但今天重新温习这部伟大的著作,我们仍可清晰地体味到其中无尽的精神力量,仍可清晰地感受其对共产党人的使命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竭的动力。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共产党
期刊
【摘要】所谓人名,顾名思义就是人的姓名。人名在人们的日常社会交际中非常重要,是各自信息交流的重要符号。人名是种社会语言现象,它映射着社会历史、民族关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特征及文化传统。人名是社会成员的标记,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着社会成员的思想、民族信仰和心理、审美观念,所以人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及文化资源。蒙古族人名文化是中华民族姓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实和丰富了中华民族姓名文化。 
期刊
或许是资讯所限,或许是不曾细心查阅,这般单单的将大陆与台湾两地的外交过往,用同一个时段为轴,以双方外交长官自述的方式呈现出来,冲击力于我可想而知。同时、同地、同背景,而阐述主体所处立场却是截然对立。这种剧烈碰撞的背后,似乎能够更为清晰与直观地获知整场事件的真相所在。  人们经常说读后感悟更多的应该来自于情感与哲理,但这段南非建交风潮的探寻,却多了对方法的体悟。而方法的升华,也由此为所得“情感与哲理
期刊
【摘要】作为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发展不仅是中国本身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文化变迁的重要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中国民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影响到中国社会其他层面的发展方向,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世界文化的前景。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文化;中国文化  作为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发展不仅是中国本身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文化变迁的重要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中国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