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组成,探究性学习是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实践中时常有“充分参与”与“课时限制”的矛盾。教材内容整合、物理实验仪器的有效利用率的提升、校园科技馆有效利用、课外小实验的开展、小视频的拍摄能有效解决物理探究实验课时时间限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探究实验 有效参与 解决策略
物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學习是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也是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向导,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性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再生产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的一种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拥有自己的问题领域,可以设计他自己的问题,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整合的、结构化的、灵活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对新知识能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程序。完成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让探究者主体充分参与。不同的学生思维水平是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个性差异。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有“充分参与”与“课时限制”的矛盾。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能有效解决课时时间限制问题。
一、整合教材内容,以学生探究为中心
将教材中的几节内容进行整合,使其围绕一个主要的探究活动展开,为了使实施探究活动后的课时总数并不增加,需要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把需要探究和不需要探究的内容穿插安排。例如,“透镜成像”的教学单元,原教材的安排是:1、介绍透镜;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成像的规律;4、验证性实验;最后还有“透镜的应用”。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活动,然后以它为中心重新整合内容,整合后的安排是:第一节,介绍透镜,并将“透镜的应用”部分前移到这里,让学生观察各种利用透镜的仪器,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都是应用透镜、但它们的成像却有所不同?”,从而提出问题和猜想,老师给出实验器材,让学生课后去设计实验检验他们的猜想。第二节,实验操作;第三节,总结规律;第四节,落实和巩固。这样整合后,课时总数还是四节。整合前后不仅是教学顺序的改变,整合后是以学生探究为重点。
二、在教室建立实验仪器专柜,提升仪器利用率
在教室建立实验仪器专柜,将最近要学习的内容涉及到的实验仪器放在教室,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可以延伸到课外。课堂上思维水平不同、思考问题角度不同的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补充,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有疑问可以用实验仪器进行试验,理解知识,建构知识。例如讲电学时,学生可以随时连接电路进行电路分析,解决课堂时间限制问题;讲凸透镜成像时,教室有光具座,学生随时可以进行实验,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充分理解,在丰富的情境中建构知识体系。
三、充分利用校园科技馆,拓宽学生探究知识渠道
科技馆是现代化科普教育场馆,与物理教学相结合,设计科技馆教育活动
科技馆中形形色色的展品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而且每一件展品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及应用都是非常丰富和广泛的。通过总结、讨论把展品和与其有关的原理和应用结合在一起,并将它们应用在所要开展的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探究,就可以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看到和了解科学概念和知识原理背后奇妙的科学现象,这不但使学生在好奇心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会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科学,懂得了探究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增强了学生“我愿意、我喜欢”主动学习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拓宽探究渠道。
四、走出课堂,放飞思维
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教学应当是开放的,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不够的。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研究性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够体会到该“如何做”。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宗旨。设计校外科技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研究性学习小组,结合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课堂学习内容,开展课题研究、进行课外探究活动。课外小课题研究、科技小制作,录制科技小视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录制的小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将身边事、身边人融入课堂更能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物理核心素养,学生须进行深度学习,充分参与探究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深度参与探究活动,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初级中学 河南省三门峡市 472000
关键词:探究实验 有效参与 解决策略
物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學习是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也是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向导,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性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再生产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的一种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拥有自己的问题领域,可以设计他自己的问题,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整合的、结构化的、灵活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对新知识能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程序。完成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让探究者主体充分参与。不同的学生思维水平是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个性差异。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有“充分参与”与“课时限制”的矛盾。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能有效解决课时时间限制问题。
一、整合教材内容,以学生探究为中心
将教材中的几节内容进行整合,使其围绕一个主要的探究活动展开,为了使实施探究活动后的课时总数并不增加,需要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把需要探究和不需要探究的内容穿插安排。例如,“透镜成像”的教学单元,原教材的安排是:1、介绍透镜;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成像的规律;4、验证性实验;最后还有“透镜的应用”。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活动,然后以它为中心重新整合内容,整合后的安排是:第一节,介绍透镜,并将“透镜的应用”部分前移到这里,让学生观察各种利用透镜的仪器,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都是应用透镜、但它们的成像却有所不同?”,从而提出问题和猜想,老师给出实验器材,让学生课后去设计实验检验他们的猜想。第二节,实验操作;第三节,总结规律;第四节,落实和巩固。这样整合后,课时总数还是四节。整合前后不仅是教学顺序的改变,整合后是以学生探究为重点。
二、在教室建立实验仪器专柜,提升仪器利用率
在教室建立实验仪器专柜,将最近要学习的内容涉及到的实验仪器放在教室,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可以延伸到课外。课堂上思维水平不同、思考问题角度不同的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补充,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有疑问可以用实验仪器进行试验,理解知识,建构知识。例如讲电学时,学生可以随时连接电路进行电路分析,解决课堂时间限制问题;讲凸透镜成像时,教室有光具座,学生随时可以进行实验,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充分理解,在丰富的情境中建构知识体系。
三、充分利用校园科技馆,拓宽学生探究知识渠道
科技馆是现代化科普教育场馆,与物理教学相结合,设计科技馆教育活动
科技馆中形形色色的展品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而且每一件展品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及应用都是非常丰富和广泛的。通过总结、讨论把展品和与其有关的原理和应用结合在一起,并将它们应用在所要开展的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探究,就可以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看到和了解科学概念和知识原理背后奇妙的科学现象,这不但使学生在好奇心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会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科学,懂得了探究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增强了学生“我愿意、我喜欢”主动学习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拓宽探究渠道。
四、走出课堂,放飞思维
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教学应当是开放的,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不够的。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研究性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够体会到该“如何做”。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宗旨。设计校外科技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研究性学习小组,结合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课堂学习内容,开展课题研究、进行课外探究活动。课外小课题研究、科技小制作,录制科技小视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录制的小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将身边事、身边人融入课堂更能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物理核心素养,学生须进行深度学习,充分参与探究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深度参与探究活动,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初级中学 河南省三门峡市 4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