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堂离不开交互活动,而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多边、多层的交互作用,忽视了学生既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也忽视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本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学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学校英语课堂多边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根本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英语课堂多边教学模式的内涵
借鉴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的理论和教学实践,多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语言的交际性原则为依据,旨在使学生成为课堂交流互动的主体(即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和参与者)的交际性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中的精华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师生、生生互动为桥梁,使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的加工图式网络,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的语言双边活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性的语言交际实践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在情景与对话中进行积极的知识和意义构建,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全面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边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实施策略
1.体现以学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原则。
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学习探究过程,是一种动态学习过程。多边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情感变化,让学生在个人陈述、即席发言、听教材、演讲、角色扮演和影像资料观摩后,谈观后感等活动中充分参与,教师只是引导者,扮演“授之以渔”的角色,把更多的思考时间和展示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用慧眼去洞察,用聪颖的头脑去思考。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要比教师一味的说教更值得重视。
2.提供多元化活动方式及学习策略。
英语课堂多边教学模式注重在学习方法及能力上培养学生,课堂教学形式新颖灵活,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课堂上的客体(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体,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及信息来源和语言实践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统考过级率,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大学英语教学及其效果再上新台阶。
三、适合不同教学阶段的可行性培养模式
通过对教学主体的特征及教学实际情况的分析,制定出适合不同教学阶段的可行性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转轨适应阶段。
新生在入校后,为了让他们迅速摆脱中学阶段教师讲、学生记的“应试”教育模式,要及时向他们灌输学习策略思想,通过实例说明问题,建立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从多方面培养兴趣,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此阶段学生的听力水平低,语法知识不足,缺乏对相关背景信息的了解,教师需在课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利用校园英语广播、网站及网络学习平台上可听、可读、可视材料预先体验相关内容。英语教学应采用交际法和翻译法并重。交际法关键是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与理论结合。当出现新的语言现象时,用课文来巩固,这样重点语言点再次被强调,教师应让学生在言语中学会语言现象。为学生创造接近实际的语境,把机械练习和活用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听力和口语是这一阶段不容忽视的基本技能。在听说课上,学生是主角,是主要活动者,在别人操练时又是听众、评判者、学习者。教师要布置朗诵课文和背诵精彩段落及模仿、复述指定听力段落等任务,并利用任意编组、小组或对子活动等方式督促学生相互听,判断正误和纠正音调,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兴奋点,培养英语语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锻练口语能力。教师在学生听说操练时,可实时监听、掌控学生的训练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群体教学与个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听力课注重听力内容、只对答案和过分重视语法结构,以及忽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协助与交流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从而真正做到“做中学”。
第二阶段:以阅读语篇分析和模拟套写促进写作技能升华。
教师在上精读和泛读课时,既要讲解教材出现的语言现象,还要提升到语篇分析和阅读欣赏的水平上。通过小组或对子活动预习课文,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大致了解,锻炼他们分析和概括段意的能力。教师选出合适的段落进行语篇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概括性的主题句,再分析各句间的关系。教学中应体现“精讲多练,让时与生”的原则,教师在讲解文章的重点、难点后,让学生就文章的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并用所学语篇结构进行命题模拟套写。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督促学生从单句写起,注重模仿,点滴积累,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有充实内容的短文写作。此外,还应加大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教学中的比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而且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运用是否得当、有无错误。同时,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阅读资料应涉略多种题材、体裁,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充实自己,培养语感,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技能。
第三阶段:重视语用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听力基本不存在障碍,各方面能力全面提高的基础上,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提升到更高层次,并对语用、语义能力进行培养。教学上可采用交际法和全英授课。教师设计与所学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的词组和句型,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操练。可采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真实语境交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在不同教学阶段给各个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如,诗歌朗诵、讲故事、演唱英文歌曲、命题演讲、时事评说等,采用“同伴评审”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专项口语训练。“同伴评审”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小组内同伴双向和多向相互点评、切磋、拓宽思维、交流思想心得,在互动中共同进步。小组选出代表或轮流在全班展示,让大家作出评价。这一方法既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受益,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或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以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实践证明,英语课堂多边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注重考虑学生的需求、目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设计策划多样化的教学板块,多形式、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对于通过课堂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谢邦秀.多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教学,2002,(2).
[2]方艳,赵敏,李岩.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0,(6).
[3]夏纪梅.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外语界,2005,(2).
[4]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
[5]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和认知因素[J].国外外语教学,2002,(2).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英语能力多边性整合培养模式探索》结题论文,项目编号:HB10Y0036。
一、英语课堂多边教学模式的内涵
借鉴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的理论和教学实践,多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语言的交际性原则为依据,旨在使学生成为课堂交流互动的主体(即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和参与者)的交际性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中的精华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师生、生生互动为桥梁,使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的加工图式网络,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的语言双边活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性的语言交际实践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在情景与对话中进行积极的知识和意义构建,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全面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边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实施策略
1.体现以学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原则。
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学习探究过程,是一种动态学习过程。多边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情感变化,让学生在个人陈述、即席发言、听教材、演讲、角色扮演和影像资料观摩后,谈观后感等活动中充分参与,教师只是引导者,扮演“授之以渔”的角色,把更多的思考时间和展示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用慧眼去洞察,用聪颖的头脑去思考。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要比教师一味的说教更值得重视。
2.提供多元化活动方式及学习策略。
英语课堂多边教学模式注重在学习方法及能力上培养学生,课堂教学形式新颖灵活,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课堂上的客体(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体,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及信息来源和语言实践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统考过级率,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大学英语教学及其效果再上新台阶。
三、适合不同教学阶段的可行性培养模式
通过对教学主体的特征及教学实际情况的分析,制定出适合不同教学阶段的可行性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转轨适应阶段。
新生在入校后,为了让他们迅速摆脱中学阶段教师讲、学生记的“应试”教育模式,要及时向他们灌输学习策略思想,通过实例说明问题,建立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从多方面培养兴趣,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此阶段学生的听力水平低,语法知识不足,缺乏对相关背景信息的了解,教师需在课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利用校园英语广播、网站及网络学习平台上可听、可读、可视材料预先体验相关内容。英语教学应采用交际法和翻译法并重。交际法关键是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与理论结合。当出现新的语言现象时,用课文来巩固,这样重点语言点再次被强调,教师应让学生在言语中学会语言现象。为学生创造接近实际的语境,把机械练习和活用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听力和口语是这一阶段不容忽视的基本技能。在听说课上,学生是主角,是主要活动者,在别人操练时又是听众、评判者、学习者。教师要布置朗诵课文和背诵精彩段落及模仿、复述指定听力段落等任务,并利用任意编组、小组或对子活动等方式督促学生相互听,判断正误和纠正音调,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兴奋点,培养英语语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锻练口语能力。教师在学生听说操练时,可实时监听、掌控学生的训练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群体教学与个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听力课注重听力内容、只对答案和过分重视语法结构,以及忽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协助与交流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从而真正做到“做中学”。
第二阶段:以阅读语篇分析和模拟套写促进写作技能升华。
教师在上精读和泛读课时,既要讲解教材出现的语言现象,还要提升到语篇分析和阅读欣赏的水平上。通过小组或对子活动预习课文,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大致了解,锻炼他们分析和概括段意的能力。教师选出合适的段落进行语篇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概括性的主题句,再分析各句间的关系。教学中应体现“精讲多练,让时与生”的原则,教师在讲解文章的重点、难点后,让学生就文章的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并用所学语篇结构进行命题模拟套写。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督促学生从单句写起,注重模仿,点滴积累,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有充实内容的短文写作。此外,还应加大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教学中的比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而且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运用是否得当、有无错误。同时,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阅读资料应涉略多种题材、体裁,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充实自己,培养语感,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技能。
第三阶段:重视语用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听力基本不存在障碍,各方面能力全面提高的基础上,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提升到更高层次,并对语用、语义能力进行培养。教学上可采用交际法和全英授课。教师设计与所学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的词组和句型,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操练。可采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真实语境交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在不同教学阶段给各个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如,诗歌朗诵、讲故事、演唱英文歌曲、命题演讲、时事评说等,采用“同伴评审”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专项口语训练。“同伴评审”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小组内同伴双向和多向相互点评、切磋、拓宽思维、交流思想心得,在互动中共同进步。小组选出代表或轮流在全班展示,让大家作出评价。这一方法既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受益,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或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以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实践证明,英语课堂多边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注重考虑学生的需求、目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设计策划多样化的教学板块,多形式、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对于通过课堂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谢邦秀.多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教学,2002,(2).
[2]方艳,赵敏,李岩.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0,(6).
[3]夏纪梅.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外语界,2005,(2).
[4]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
[5]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和认知因素[J].国外外语教学,2002,(2).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英语能力多边性整合培养模式探索》结题论文,项目编号:HB10Y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