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它不仅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题材,对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尤其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素质教育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古诗教学与素质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如能充分挖掘古诗这一艺术宝库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则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审美素质和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 利用古诗美学价值,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古诗歌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还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其巨大的美学价值。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材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音乐美。我国古代的诗歌十分讲究,韵律、格律要求严格。因而每一首诗读来都十分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音韵,再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在吟诵中体会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甚至有些古诗,如杜牧的《山行》还被谱上了锡剧曲调,教师可以范唱或者播放录音,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诗与音乐的暗合之美。这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乐感,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打下基础。
二是古诗的对称美。我国古代诗歌十分讲究对仗,对词句有着严格的要求,每一首诗都像是一个方阵,句数一定,字数相等,每一首诗都有一种妙不可言的对称之美。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有规律板书,将古诗的对称之美突现出来。
三是绘画美。我国的古诗歌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具有极强的绘画感,最能说明的是王维的一首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首诗将诗与画极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古诗的吟诵中,边读边想象诗所描绘的意境,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画一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综上所述,说明我们的古诗教学应当充分挖掘诗歌的美学价值,利用古诗来引领学生认识美,领悟美,欣赏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目的。
二、运用古诗的的写作特点和优美语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我国古代诗歌十分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创作手法丰富多彩。要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就必须让学生过语言关,读懂诗句。古诗的语言非常简洁,和现代汉语不同的是——它多单音节词,所以要学生字字落实理解,从而读懂诗句。古诗有些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甚至有时还省略了一些字词,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引导学生明确理解,使训练步步落实,句句通。如果我们能搞好古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学习古诗“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传统的“赋、比、兴”的创作手法,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收古诗的显著特点。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小作者写这首诗时刚刚七岁,不作雕饰,直陈其事,任意铺排,运用了“赋”的手法,将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生动逼真。又如杜牧的《山行》中的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将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诗人以乐观的情绪,表达了对秋光的喜爱之情。用“比”的手法创造了鲜明生动的形象,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又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就用“比”的手法颂扬了春的活力,春的美丽,春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古诗中的“兴”的手法的运用,更是随处可见。如《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以“锄禾”起兴,引出了要节约粮食的道理。所有的这些手法,曾在我国传统的文学创作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这些手法在我们的文学创作中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写作手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2、学习古诗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创造鲜明艺术形象
在我国的古诗中,随处可见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就以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诗为例:他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把三峡的奇险高峻,白帝城的“高”和轻舟的“快”写了出来。又如他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如他的《赠汪伦》中的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出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比喻亲切、自然。其实夸张、比喻、设问、想象、对比等手法在其它诗人作品中也随处可见,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这些创作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古诗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学生如能了解掌握这些手法,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表现事物的能力。
3、学习古诗讲究炼意,讲究谋篇布局。许多古诗不仅语言优美,结构精巧,而且气势宏大,意境深远。如王之焕的《登颧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境界开阔,气势磅礴,蕴含着诗人“登高望远”的胸襟和抱负。同时这首诗还说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又如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全诗构思巧妙,表达了万物生生不息的理趣,耐人寻味,千载传诵不衰。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古诗的这个特点使学生明确语言要精炼,要尽量用尽可能少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思想感情,使学生懂得用词要准确,做到每一个字,第一个词都用得恰到好处。
(河北省晋州市营里镇北口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素质教育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古诗教学与素质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如能充分挖掘古诗这一艺术宝库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则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审美素质和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 利用古诗美学价值,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古诗歌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还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其巨大的美学价值。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材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音乐美。我国古代的诗歌十分讲究,韵律、格律要求严格。因而每一首诗读来都十分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音韵,再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在吟诵中体会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甚至有些古诗,如杜牧的《山行》还被谱上了锡剧曲调,教师可以范唱或者播放录音,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诗与音乐的暗合之美。这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乐感,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打下基础。
二是古诗的对称美。我国古代诗歌十分讲究对仗,对词句有着严格的要求,每一首诗都像是一个方阵,句数一定,字数相等,每一首诗都有一种妙不可言的对称之美。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有规律板书,将古诗的对称之美突现出来。
三是绘画美。我国的古诗歌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具有极强的绘画感,最能说明的是王维的一首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首诗将诗与画极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古诗的吟诵中,边读边想象诗所描绘的意境,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画一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综上所述,说明我们的古诗教学应当充分挖掘诗歌的美学价值,利用古诗来引领学生认识美,领悟美,欣赏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目的。
二、运用古诗的的写作特点和优美语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我国古代诗歌十分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创作手法丰富多彩。要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就必须让学生过语言关,读懂诗句。古诗的语言非常简洁,和现代汉语不同的是——它多单音节词,所以要学生字字落实理解,从而读懂诗句。古诗有些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甚至有时还省略了一些字词,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引导学生明确理解,使训练步步落实,句句通。如果我们能搞好古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学习古诗“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传统的“赋、比、兴”的创作手法,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收古诗的显著特点。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小作者写这首诗时刚刚七岁,不作雕饰,直陈其事,任意铺排,运用了“赋”的手法,将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生动逼真。又如杜牧的《山行》中的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将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诗人以乐观的情绪,表达了对秋光的喜爱之情。用“比”的手法创造了鲜明生动的形象,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又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就用“比”的手法颂扬了春的活力,春的美丽,春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古诗中的“兴”的手法的运用,更是随处可见。如《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以“锄禾”起兴,引出了要节约粮食的道理。所有的这些手法,曾在我国传统的文学创作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这些手法在我们的文学创作中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写作手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2、学习古诗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创造鲜明艺术形象
在我国的古诗中,随处可见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就以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诗为例:他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把三峡的奇险高峻,白帝城的“高”和轻舟的“快”写了出来。又如他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如他的《赠汪伦》中的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出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比喻亲切、自然。其实夸张、比喻、设问、想象、对比等手法在其它诗人作品中也随处可见,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这些创作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古诗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学生如能了解掌握这些手法,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表现事物的能力。
3、学习古诗讲究炼意,讲究谋篇布局。许多古诗不仅语言优美,结构精巧,而且气势宏大,意境深远。如王之焕的《登颧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境界开阔,气势磅礴,蕴含着诗人“登高望远”的胸襟和抱负。同时这首诗还说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又如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全诗构思巧妙,表达了万物生生不息的理趣,耐人寻味,千载传诵不衰。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古诗的这个特点使学生明确语言要精炼,要尽量用尽可能少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思想感情,使学生懂得用词要准确,做到每一个字,第一个词都用得恰到好处。
(河北省晋州市营里镇北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