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语文学科的受关注程度日渐提升。其中,为了帮助高三学生积极备考,让他们不仅能够在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更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需重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指导。从而,打破传统的备考教学指导局限性,促进学生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扎实的文学功底与良好的分析能力。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立足于新高考视阈下,浅议提升高三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高考;指导;高三;语文阅读理解;方法
引言:新课标全面落实,让教师在指导学生冲刺阶段的复习备考中,更重视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毕竟,为促进学生显性学力与思维能力协调发展,应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梳理教学指导架构,形成明确的施教目标。通过对最新高考语文试卷的分析,可看到试卷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文、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及写作等四部分内容。着眼于新高考背景下,推进高三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指导,应当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其核心素养,落实多元教学。
1、关于对高三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指导背景的分析
1.1高考语文的考试内容与方向概述
从高考语文考核的重点看,在聚焦“立德树人”价值理念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并且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此,笔者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卷的现代文阅读为例:在“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中,试卷素材选择了汤一介教授的《“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一文,该文立足于考察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使学生具有弘扬与发展民族优秀美德的意识,其较为鲜明的体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围绕“为何‘孝’有这样大的意义?”展开论述[1]。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则选取我国的“新基建”和抗击疫情的关联性文本,阅读材料既有跨学科特征,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也巧妙地包含时事,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从而传递实用性阅读的“应用”价值。可见,教师应关注教学整合问题,在备考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2当前高考语文备考指导存在问题
现阶段,高中学生语文阅读存在以下不足:阅读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对现代文阅读重要素材的理解与提炼。在古诗文阅读时,学生存在古汉语词汇积累不够,对古诗文深度理解能力不足等现象。在复习备考时,存在重视“做题”、轻“阅读积累”的教学问题;学生将学习精力过多放在了“题目”的处理技巧上,缺乏对语文阅读素材的有效积累。传统阅读教学忽略了学生理解内容的主观表达,影响了阅读教学成果的转化。
2、新高考视阈下指导高三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方法
2.1趣味引导,注重知识积累
随着语文新高考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技巧型阅读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尤其是高考语文试卷对学生提出了情感理解与认知能力的全新考核要求。因此,高三语文阅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自学意识。进而,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重技巧、轻感受”问题,通过赋予趣味理念,让学生在愉悦状态下,参与阅读学习,形成扎实的知识积累。教师在备考过程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施教理念,通过选择多样性、具有时代性的阅读素材,鼓励学生开阔自身的知识视野,让他们升级认知意识、具有人文素养,并应重视教学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同时,该过程也让学生对阅读教学形成新的趣味理解,实现从素材阅读向理解能力的有效转变。
2.2合作探究,注重品味阅读
在高考“有效备考”理念指导下,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调动他们参与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施合作探究、密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自由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智慧碰撞。从而,对阅读材料中具体诠释的情感形成“悦读”认知,带动学生深化阅读理解[2]。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之后,要注重品味阅读材料中所包含的情感,加深他们对阅读文本的情感理解。以《荷塘月色》为例,学生在阅读学习时,要注重细细品味本文在语言应用和词语结构方面的“美学”内涵。只有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本文在修辞手法上,将荷叶、荷花描写得“栩栩如生”。在写作手法上,则多次使用了排比、通感等手法,赋予了本文独特的情感诠释。并且,这样的阅读理解指导方法,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分层复习,培养语文素养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得愈发关键,这不仅因其在考试中占有较大比重,更事关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可以说,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提炼、概括、语言、思维及认知水平等综合反映。但为了获取高分更使学生沉溺与题海中,千人一面的教学指导方法,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倦怠感,反而起到适得其反的施教效果。为了使阅读理解教学能够有的放矢,既能促使学生保持学习、阅读热情,又能更具针对性,可以分层辅导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教学指导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例如:教师可依据对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表达水平、分析能力等加以综合评估,对其实施分层。继而,形成层次化教学指导策略。让语文素养良好、思维敏捷的学生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群文阅读,对其进行能力“拔高”;对于语文素养一般、理解能力欠佳的学生,教师可依照考试要点,着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使其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整合与问题分析;面对语文基础欠佳的学生,教师需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指导中,使其重拾学习兴趣、建立备考的自信,通过“进阶”训练,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立足于新高考视阈下,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阅读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打造高效复习课堂、助力学生“悦读”,是高三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3]。因此,在当前高三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积极发挥信息化教学、多元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注意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使其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让高三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水平得以“双向”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文峰.高三阅读教学指向性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3):30.
[2]赵允刚.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5):28.
[3]刘朋宇.閱读法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7):19.
关键词:新高考;指导;高三;语文阅读理解;方法
引言:新课标全面落实,让教师在指导学生冲刺阶段的复习备考中,更重视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毕竟,为促进学生显性学力与思维能力协调发展,应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梳理教学指导架构,形成明确的施教目标。通过对最新高考语文试卷的分析,可看到试卷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文、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及写作等四部分内容。着眼于新高考背景下,推进高三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指导,应当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其核心素养,落实多元教学。
1、关于对高三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指导背景的分析
1.1高考语文的考试内容与方向概述
从高考语文考核的重点看,在聚焦“立德树人”价值理念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并且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此,笔者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卷的现代文阅读为例:在“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中,试卷素材选择了汤一介教授的《“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一文,该文立足于考察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使学生具有弘扬与发展民族优秀美德的意识,其较为鲜明的体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围绕“为何‘孝’有这样大的意义?”展开论述[1]。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则选取我国的“新基建”和抗击疫情的关联性文本,阅读材料既有跨学科特征,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也巧妙地包含时事,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从而传递实用性阅读的“应用”价值。可见,教师应关注教学整合问题,在备考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2当前高考语文备考指导存在问题
现阶段,高中学生语文阅读存在以下不足:阅读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对现代文阅读重要素材的理解与提炼。在古诗文阅读时,学生存在古汉语词汇积累不够,对古诗文深度理解能力不足等现象。在复习备考时,存在重视“做题”、轻“阅读积累”的教学问题;学生将学习精力过多放在了“题目”的处理技巧上,缺乏对语文阅读素材的有效积累。传统阅读教学忽略了学生理解内容的主观表达,影响了阅读教学成果的转化。
2、新高考视阈下指导高三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方法
2.1趣味引导,注重知识积累
随着语文新高考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技巧型阅读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尤其是高考语文试卷对学生提出了情感理解与认知能力的全新考核要求。因此,高三语文阅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自学意识。进而,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重技巧、轻感受”问题,通过赋予趣味理念,让学生在愉悦状态下,参与阅读学习,形成扎实的知识积累。教师在备考过程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施教理念,通过选择多样性、具有时代性的阅读素材,鼓励学生开阔自身的知识视野,让他们升级认知意识、具有人文素养,并应重视教学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同时,该过程也让学生对阅读教学形成新的趣味理解,实现从素材阅读向理解能力的有效转变。
2.2合作探究,注重品味阅读
在高考“有效备考”理念指导下,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调动他们参与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施合作探究、密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自由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智慧碰撞。从而,对阅读材料中具体诠释的情感形成“悦读”认知,带动学生深化阅读理解[2]。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之后,要注重品味阅读材料中所包含的情感,加深他们对阅读文本的情感理解。以《荷塘月色》为例,学生在阅读学习时,要注重细细品味本文在语言应用和词语结构方面的“美学”内涵。只有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本文在修辞手法上,将荷叶、荷花描写得“栩栩如生”。在写作手法上,则多次使用了排比、通感等手法,赋予了本文独特的情感诠释。并且,这样的阅读理解指导方法,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分层复习,培养语文素养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得愈发关键,这不仅因其在考试中占有较大比重,更事关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可以说,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提炼、概括、语言、思维及认知水平等综合反映。但为了获取高分更使学生沉溺与题海中,千人一面的教学指导方法,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倦怠感,反而起到适得其反的施教效果。为了使阅读理解教学能够有的放矢,既能促使学生保持学习、阅读热情,又能更具针对性,可以分层辅导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教学指导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例如:教师可依据对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表达水平、分析能力等加以综合评估,对其实施分层。继而,形成层次化教学指导策略。让语文素养良好、思维敏捷的学生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群文阅读,对其进行能力“拔高”;对于语文素养一般、理解能力欠佳的学生,教师可依照考试要点,着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使其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整合与问题分析;面对语文基础欠佳的学生,教师需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指导中,使其重拾学习兴趣、建立备考的自信,通过“进阶”训练,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立足于新高考视阈下,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阅读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打造高效复习课堂、助力学生“悦读”,是高三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3]。因此,在当前高三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积极发挥信息化教学、多元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注意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使其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让高三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水平得以“双向”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文峰.高三阅读教学指向性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3):30.
[2]赵允刚.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5):28.
[3]刘朋宇.閱读法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