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和房车企业深入地聊整个行业,你会发现,在从业者中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一种是非常悲观地认为,在未来的10~20年里,房车在中国都依然是一种发展缓慢而小众的存在。另一种则极其乐观地认为,在未来的2~5年里,房车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回溯房车在中国的整个发展史,不难发现,从2001年第一辆房车在中国被生产出来,到现在不过短短20年的时间,它从最开始就被冠以“高端消费”,这种有悖于欧美“穷游式”的房车文化,为它后期走向大众戴上了难以摆脱的枷锁。
再深入探究,你还会发现,房车行业在中国的处境还有许多吊诡之处,下文将着重剖析。然而,一个新兴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许多问题和矛盾,这正体现了那些为之奋斗的企业存在的价值。
一次糟糕的购车体验
李汉柱(ID:自由人)是在2015年买的第一辆房车,他希望买一辆30万以内能够上北京牌照的成品房车。
目前房车市场销售价格最低15万以下,最高100万以上,大多数价格为30万~50万。房车消费价格略高,在国民对房车的概念和潜意识里,房车一直是高端消费人群的奢侈品。
李汉柱的第一辆房车是从深圳鑫吉顺房车購买的。这是一辆上汽大通原厂委托销售的房车,半年后因为依然没有上到北京牌照,又被退回厂家,换了一辆。
中国的房车没有原装的底盘,很多时候需要两个合格证,一个是底盘合格证,一个是改装合格证,除非是原厂改装。
两个合格证带来的问题是,售后服务会很麻烦,因为需要到两个不同的地方对车进行保养或修理。
“最早我们玩房车那几年,感觉企业的很多利润让售后成本给耗没了。我们出现一个开关没打开或不会使,或是线没接好,售后得派人乘飞机或坐火车过来修,来一趟好几千块钱,他们的利润就这样没了。”李汉柱提到一个关于售后的例子,他的房车在插上电之后,保险就断了,售后反复4次过来修理,都没有找到问题,最终是他找到问题告诉了对方。
“我买这车的时候,鑫吉顺房车原来的电工是一小学徒工,两年以后,我们使用给他反馈信息,加上他努力地学习,现在成房车界改装的高级技师了。”李汉柱说。
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在这个行业里,企业和消费者在互相教育。
售后服务确实是房车行业的一个痛点,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痛点。
有待完善的产业链
房车的产业链,从上游来讲,改装厂已经相对完善,目前是赢利点比较厚的一个存在。
但零部件配套还相当不足,整个中国房车2019年有1万辆的售卖市场,但很多关键的零部件依然需要依靠从欧美国家进口。本土的一些零部件配套,无论从研发投入、实力,还是从质量的稳定性和价格成本来看,都依然处于劣势。
整个渠道体系亟待完善。房车的售卖渠道主要包括经销商、展会和直销3种,线上基本不产生消费,所以暂且不计入。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小的经销商有100多家,能数上名的只有50~70家。
另一方面,展会乱象在2019年下半年却愈发严重。展会层出不穷,但效果却越来越差。各家房企疲于参展,但又不得不选择。一则不少展会都有很强的政府背书,二则怕给市场传递负面信息。但事实上是,中国房车用户还远未增加到可以承载这么多房车展会的量级,所以导致房车企业参展的成本越来越高,效果却越来越差。
除去上文提到的售后服务问题,最要命的一点是,相关配套,如房车营地数量严重不足,且营地的服务和用户的需求还存在脱节。截至2019年,中国真正投入运营且运营不错的房车营地,不足400家。
无法先行的房车露营地
房车市场要发展,基础设施露营地需要先行,但中国的房车露营地还相当匮乏。
房车露营地不是一个狭义上的独立住宿单元或落脚点,而是完整产业链上的一个节点,包含完整的上下水体系、充电桩、公共浴室等各种综合设施,但中国的营地无法提供上述完整的体系。另外一点,据李汉柱表述,中国的房车露营地收费太高,提供的服务又不够,这与中国房车消费者的需求严重不符。
在中国存在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房车一般都不进营地,瑞弗房车CEO柯传灯表示,真正在中国玩房车比较多的,是C端的客户。这些客户的画像是五六十岁或退休,或高净值的人群,这类人是候鸟式的玩法,一年在外面可能玩1~2个月,甚至更久。
对他们来说,如果每晚都进营地,就意味着每晚花在营地的钱有100~300元左右,这是他们不愿意接受的。另外,在中国,快捷酒店非常方便,与其住营地,还不如花同样的钱去住快捷酒店。在酒店还可以给房车加水充电,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