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毛泽东在开启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反对本本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篇杰出代表作,它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萌芽之作。笔者认为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等方面表现了毛泽东这种萌芽状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关键词]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萌芽;反对本本主义
习近平在201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全国党建研究会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开启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毛泽东作为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他在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和理论,并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反对本本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篇杰出代表作,它反映了毛泽东早期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许多闪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萌芽思想。因此笔者认为《反对本本主义》可以称为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萌芽之作。
《现代汉语词典》对“萌芽”一词的解释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植物发芽,比喻事物刚发生;二是指比喻新生的未长成的事物。从“萌芽”的第一层含义来讲,“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萌芽思想”是指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刚发生时的状态。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是不完备的,但是却是及其重要的,笔者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来探讨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中所包含的萌芽状态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以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思想理论价值。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领导人共同创立的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它是一套来自西方的理论体系,如果用它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照抄照搬还是需要适应中国的具体環境?这便产生了马克思主义需不需要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的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化”,今天学术界和理论界多是从学科属性、发生学和哲学等学理层面的角度出发来探讨这个问题,但是毛泽东在当时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不可能也没有条件去深究这些学理问题,他更多的是从实践需要的层面来讲。
在《反对本本主义》的开篇毛泽东就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号召:“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2]这样讲毛泽东认为一点也不野蛮,因为对某个问题的情况不了解,就等于闭着眼睛说瞎话,而“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3]毛泽东反复强调这样要不得!因为瞎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一定要学习,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对的”,“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在‘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4]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但并不抛弃本本。 其次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5]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在马克思主义需不需要中国化的问题上,“必须”二字体现了毛泽东鲜明地态度:一定要中国化。这是毛泽东依据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发出的肺腑之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党内盛行着“唯上论”,“唯共产国际论”,“唯书论”[6]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先后出现了1927年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30年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和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之后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这三次错误一次比一次严重,给党和红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正是在这种惨痛的事实面前,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实践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思想。再次,毛泽东还认为如果不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就会产生许多错误的主义,所以他强调:“离开实际调查就会产生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7]的错误。
综上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已经产生了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即“化”的必然性思想),而且还分析它的极端重要性。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
“主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例如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主体;二指哲学上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与“客体”相对;三在法律上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就“主体”的第二层含义而言,现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高正礼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有很多,除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之外还包括“共产国际、俄(联)共(布)及其部分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党外先进知识分子、人民团体等。”[8]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其依据是毛泽东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9]但是笔者认为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的论述中已经具有了这方面的思想。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六部分的标题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0]学术界以往普遍认为毛泽东的这句话体现了独立自主的思想萌芽,为之后毛泽东思想灵魂(这里仅指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笔者当然同意上述的观点,但如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话也体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认识,他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里的“中国同志”不言而喻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他在文章中还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绝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11]这些论述很明显的体现出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已经认识到要解决中国革命斗争问题,使革命取得成功,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而这个工作主要就要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同志(即中国共产党党员)去完成。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确的理论学说,但是必须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这就出现了怎样结合的问题,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怎样“化”和如何“化”(“化”的方法)的问题。就这一点而言,笔者认为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主要提出了两个层面的方法。
其一是“化”的原则性方法。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化”的原则性方法就是指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的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毛泽东认为这样的法则有三个:一是了解问题的现状和历史。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首先必须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否则“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便是瞎说一顿”,[12]瞎说不仅弄坏事情,还会失掉群众。二是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要想时时了解中国的社会情况,就不能总是呆在房子里机关里,“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13]所以毛泽东在文章第六部分的末尾大声疾呼:“唤醒这些同志…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14]三是坚持独立自主,这主要是针对当时党内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思想而言的,强调只有了解中国国情的中国同志在坚持独立自主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些精辟的论述,体现了毛泽东坚持的一条根本标准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定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正是在这一思想原则的指导下,毛泽东同党和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展开了坚决地斗争,并在1938年10月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后又经过延安整风对教条主义的彻底清算,使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走向成熟,并在党的七大上确立为指导思想。
其二是“化”的具体性方法。这主要是指在具体实践的操作上应该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毛泽东在文章中反复强调了这个好办法就是调查研究。
《反对本本主义》共分为七个部分,毛泽东在每一部分都谈到了调查研究,包括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调查研究的目的等,这其中最详细的就是怎样做调查研究,即文章的第七部分“调查的技术”。首先是调查研究的形式问题。调查研究一定要做“讨论式调查”。[15]而且不能搞形式主义,随便问一下,要有中心问题,要经过辩论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次是调查研究的对象和人數。搞调查研究究竟应该找哪些人来,毛泽东提出:一要视问题而定,与“问题无关的人不必在座,如调查商业时,工农学各业不必在座”。[16]二要全面,以年龄、职业为标准需要各种年龄段,各行各业的人员。究竟开调查会应该定多少人数,毛泽东同样也提出一条标准“看调查人的指挥能力”,[17]能力强可以人多些,能力欠缺可以人少些。再次是对调查者本人提出的要求。一是搞调查之前要有备而来。所谓“备”就是写调查纲目,毛泽东还对什么是调查纲目作了解释性说明,他讲:“所谓‘调查纲目’,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如‘商业’是个大纲,‘布匹’‘粮食’…都是细目…”。[18]二是调查者要亲历而为,自己做记录。毛泽东特别强调了调查者的职位不论高低,一视同仁,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可假手于人。三是调查者的调查工作程度要深入,不能敷衍了事,否则以后调查找不到门路。
综上所述,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已经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萌芽思想,这为他后来能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注释:
[1]《中国共产党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学习时报》2011 年6月27日。
[2][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
[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5][1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
[6]金民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价值及其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4期,第28~30页。
[7]《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页。
[8]高正礼:《从历史视阈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3期,第112~114页。
[9]《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10]《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1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1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14][1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页。
[16][17][18]《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页。
[关键词]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萌芽;反对本本主义
习近平在201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全国党建研究会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开启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毛泽东作为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他在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和理论,并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反对本本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篇杰出代表作,它反映了毛泽东早期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许多闪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萌芽思想。因此笔者认为《反对本本主义》可以称为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萌芽之作。
《现代汉语词典》对“萌芽”一词的解释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植物发芽,比喻事物刚发生;二是指比喻新生的未长成的事物。从“萌芽”的第一层含义来讲,“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萌芽思想”是指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刚发生时的状态。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是不完备的,但是却是及其重要的,笔者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来探讨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中所包含的萌芽状态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以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思想理论价值。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领导人共同创立的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它是一套来自西方的理论体系,如果用它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照抄照搬还是需要适应中国的具体環境?这便产生了马克思主义需不需要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的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化”,今天学术界和理论界多是从学科属性、发生学和哲学等学理层面的角度出发来探讨这个问题,但是毛泽东在当时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不可能也没有条件去深究这些学理问题,他更多的是从实践需要的层面来讲。
在《反对本本主义》的开篇毛泽东就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号召:“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2]这样讲毛泽东认为一点也不野蛮,因为对某个问题的情况不了解,就等于闭着眼睛说瞎话,而“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3]毛泽东反复强调这样要不得!因为瞎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一定要学习,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对的”,“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在‘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4]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但并不抛弃本本。 其次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5]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在马克思主义需不需要中国化的问题上,“必须”二字体现了毛泽东鲜明地态度:一定要中国化。这是毛泽东依据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发出的肺腑之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党内盛行着“唯上论”,“唯共产国际论”,“唯书论”[6]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先后出现了1927年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30年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和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之后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这三次错误一次比一次严重,给党和红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正是在这种惨痛的事实面前,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实践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思想。再次,毛泽东还认为如果不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就会产生许多错误的主义,所以他强调:“离开实际调查就会产生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7]的错误。
综上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已经产生了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即“化”的必然性思想),而且还分析它的极端重要性。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
“主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例如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主体;二指哲学上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与“客体”相对;三在法律上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就“主体”的第二层含义而言,现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高正礼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有很多,除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之外还包括“共产国际、俄(联)共(布)及其部分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党外先进知识分子、人民团体等。”[8]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其依据是毛泽东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9]但是笔者认为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的论述中已经具有了这方面的思想。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六部分的标题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0]学术界以往普遍认为毛泽东的这句话体现了独立自主的思想萌芽,为之后毛泽东思想灵魂(这里仅指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笔者当然同意上述的观点,但如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话也体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认识,他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里的“中国同志”不言而喻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他在文章中还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绝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11]这些论述很明显的体现出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已经认识到要解决中国革命斗争问题,使革命取得成功,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而这个工作主要就要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同志(即中国共产党党员)去完成。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确的理论学说,但是必须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这就出现了怎样结合的问题,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怎样“化”和如何“化”(“化”的方法)的问题。就这一点而言,笔者认为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主要提出了两个层面的方法。
其一是“化”的原则性方法。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化”的原则性方法就是指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的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毛泽东认为这样的法则有三个:一是了解问题的现状和历史。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首先必须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否则“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便是瞎说一顿”,[12]瞎说不仅弄坏事情,还会失掉群众。二是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要想时时了解中国的社会情况,就不能总是呆在房子里机关里,“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13]所以毛泽东在文章第六部分的末尾大声疾呼:“唤醒这些同志…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14]三是坚持独立自主,这主要是针对当时党内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思想而言的,强调只有了解中国国情的中国同志在坚持独立自主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些精辟的论述,体现了毛泽东坚持的一条根本标准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定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正是在这一思想原则的指导下,毛泽东同党和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展开了坚决地斗争,并在1938年10月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后又经过延安整风对教条主义的彻底清算,使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走向成熟,并在党的七大上确立为指导思想。
其二是“化”的具体性方法。这主要是指在具体实践的操作上应该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毛泽东在文章中反复强调了这个好办法就是调查研究。
《反对本本主义》共分为七个部分,毛泽东在每一部分都谈到了调查研究,包括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调查研究的目的等,这其中最详细的就是怎样做调查研究,即文章的第七部分“调查的技术”。首先是调查研究的形式问题。调查研究一定要做“讨论式调查”。[15]而且不能搞形式主义,随便问一下,要有中心问题,要经过辩论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次是调查研究的对象和人數。搞调查研究究竟应该找哪些人来,毛泽东提出:一要视问题而定,与“问题无关的人不必在座,如调查商业时,工农学各业不必在座”。[16]二要全面,以年龄、职业为标准需要各种年龄段,各行各业的人员。究竟开调查会应该定多少人数,毛泽东同样也提出一条标准“看调查人的指挥能力”,[17]能力强可以人多些,能力欠缺可以人少些。再次是对调查者本人提出的要求。一是搞调查之前要有备而来。所谓“备”就是写调查纲目,毛泽东还对什么是调查纲目作了解释性说明,他讲:“所谓‘调查纲目’,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如‘商业’是个大纲,‘布匹’‘粮食’…都是细目…”。[18]二是调查者要亲历而为,自己做记录。毛泽东特别强调了调查者的职位不论高低,一视同仁,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可假手于人。三是调查者的调查工作程度要深入,不能敷衍了事,否则以后调查找不到门路。
综上所述,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已经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萌芽思想,这为他后来能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注释:
[1]《中国共产党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学习时报》2011 年6月27日。
[2][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
[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5][1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
[6]金民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价值及其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4期,第28~30页。
[7]《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页。
[8]高正礼:《从历史视阈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3期,第112~114页。
[9]《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10]《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1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1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14][1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页。
[16][17][18]《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