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词汇中的不对称现象

来源 :当代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nsh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汉语词汇中,较广泛地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容易追求语言的对称,对词汇不对称现象的研究对于避免产生此类偏误有重要的意义。“甜”、“苦”和“咸”在引申意义、构词能力及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论述这些差异是对词汇的不对称现象的说明。词汇的不平衡现象有着社会文化、历史及心理等多方面原因,但同时也和与之相搭配的词语有着更深刻的联系,在使用与学习过程中更是不可忽视。
  【关键词】甜;苦;咸;不对称
  在汉语词汇中,较广泛地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本文以“甜”与“苦”、“咸”(表示人可以用感官感受到的物的性质的词,同时也属于基本词汇)为例,在词义的引申、构词能力及句法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来说明词汇的不对称现象。
  在不同语义及环境的影响下,“甜—苦”、“甜—咸”都可以构成反义词。三者的关系是建立在有共同的意义领域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在语言社会长期使用中形成的聚合。
  一、“甜”、“苦”和“咸”的词义的引申
  (一)甜
  在《汉语大词典》中,对“甜”的解释如下:
  1.像糖或蜜糖的味道。
  2.比喻幸福、快乐。
  3.美好。
  4.形容睡得酣畅。
  5.指美言。
  6.指浓郁软熟的画风。
  7.谓投其所好而使之入迷。
  很明显,最后三个义项并不常用,而且从意义上来看,作为这三个义项的“甜”是本义(即义项1)的比喻义,可以不在主要考察范围内。“甜”的引申,通过隐喻实现:引申为像蜜糖一样的生活,即幸福快乐;由甜的合口引申为适合自己的感受,即美好,代表好的感受,又引申出睡眠的美好,即睡得酣畅。
  (二)苦
  《说文解字》:“苦,大苦,苓也。”即“苦”的本义为一种草本植物。《诗·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汉语大词典》中,也引用了此例:
  1.苦菜,即荼。
  2.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3.痛苦;困苦。
  4.忧伤;愁苦。
  5.困扰;困辱。
  6.苦于;困于。
  7.厌恶。
  8.恨,怨嫌。
  9.紧迫;急迫。
  10.辛勤;刻苦。
  11.极力;竭力。
  12.病痛。
  另有词条解释四条,但与现代汉语常用意义联系不大,就不再做说明。
  作为与甘、咸同属的五味之一,“苦”指代了“炎上”的口感(并不令人愉快的味觉感受);又依靠通感引申出了属于人感觉上的痛苦3、愁苦4、从举例也可以看出两个引申义几乎同时出现,而从5、6、7、8采用的例子又可以看出这四个义项之间的界限明确是随着具体的使用语境不同才逐渐固定下来的,初期具有意义模糊和相交叉的迹象;义项9是独立发展的,但义项9所举例子“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可以看出“苦”的部分义项是与“甘”相对应的,从这个角度说,“苦”的引申意义要比“甜”丰富。
  (三)咸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咸”的解释为:(1)全,都。(2)姓。另有“咸(鹹)”:像盐的味道。这说明“咸”现在的意义是由古时两个字(即咸、鹹)的意义合并而来。在《汉语大词典》中的分类更为明确,对“咸”与“鹹”分别作了注解。“咸”下的词条,如共同、普遍等,均是在“皆,都”这个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而这个基本义与味觉(即“甜—咸”成为反义词的意义领域)并无联系。对“鹹”的注解如下:(1)像盐那样的味道。《书·洪范》:“土爰稼樯,润下作鹹”。(2)地名。也就是说,“咸”作为与“甜”相反的词义只存在于本义中,即作为五味之一,而且后来也没有通过文章等多方面的使用而得到引申。在现代意义上的使用中,其对应关系也开始出现“咸—淡”的倾向,如询问“这菜是咸了还是淡了?”但是在传统意义的直觉反应中,还是主要把“咸”“甜”作为主要的反义关系,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作为食物的苦的味道太少。
  二、构词能力
  构词能力的强弱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作为语素构成合成词的类型的多少和所构成词的数量的多少。出于现实生活中具体使用的考虑,在说明构词能力时,主要采用与现代汉语联系密切的义项。
  “甜”的构词方式:(1)偏正式,如甜食、甜点,这属于一般关系,还有种类关系,如甜瓜;(2)联合式,如甜美,甘甜也在这个范围内;(3)补充式,如甜蜜;⑷附加式,如甜丝丝,甜滋滋。
  “苦”的构词方式:(1)偏正式,如苦处、苦主,还有属于种类关系的,如苦瓜、苦竹;(2)联合式,如苦痛、苦恼、苦难;(3)动宾式,如苦学、苦练。(4)重叠式,苦苦。
  “咸”的构词方式:(1)偏正式,如咸菜;(2)附加式,如咸津津。
  简单地说,“甜”的合成词构成形式主要有偏正式、联合式、补充式和附加式,“苦”的合成词构成形式主要有偏正式、联合式、动宾式和重叠式,“咸”的合成词构成形式主要有偏正式和附加式。
  “甜”、“苦”和“咸”的义项都不是只存在于合成词或固定结构中的,即不是单纯的语素义,可以单独作为词来运用。“甜”、“苦”和“咸”作为词的结合能力是不相同的,“苦”的语法能力明显较强。
  【作者简介】
  任斐菲(1986— ),女,河南南阳人,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朗读训练是要通过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来培养学生的朗读方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让学生在尝试和快乐中培养自我领悟的兴趣,在互评和比较中自我修正,在激励和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巩固,学生才能在朗读中更好地展现自我。  【关键词】朗读训练;领悟;修正;巩固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着不
期刊
【摘 要】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都担任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对技术的创造和使用上,更占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地位。战争作为一种伴随人类发展而存在的特殊社会活动,对于人类进步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最原始的人与动物的战争,还是之后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都是技术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因此可以说战争史技术发展的标尺,向众人展示着技术的进步状况。  【关键词】战争;科技;武器;信息;科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数学教学为例,提出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人格魅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  【关键词】人格魅力;教材挖掘;教学过程;数学活动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在习惯养成方面非常稳固的时期,终生都能起作用。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是知识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知识型的人才,是具有创造力的新型的人才。而这些重担就落在我们教育者的肩上。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人才具备的素质。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馈等各个环节落实到位。  【关键字】课堂效率;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馈  作为一名老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语文
期刊
【摘 要】“说”是语言输出的口头形式,是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说”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的水平。本文从培养“说”的技能出发,强调要多练,为英语学习提供好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说”的技能  “说”是语言输出的口头形式,是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说”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的水平。
期刊
【摘 要】《时时刻刻》(《The hours》)是一部结构鲜明、意蕴深刻的电影,突出电影本性时空自由的特性,表达三位同时代不同时空女性的追寻生命独立的意识。本文通过对《时时刻刻》这部结构精巧、纹理细密、思想深邃的影片从剧作、视听结构出发展开电影与现实审美关系的解读、鉴赏。  【关键词】《时时刻刻》;审美原则;现实原则;现实  一、电影《时时刻刻》  (一)电影《时时刻刻》概要  电影《时时刻刻》(
期刊
【摘 要】台湾与韩国不仅有着地理历史上的共同点,更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影发展史上呈现出相似的脉络。2007年至今,一批新导演的作品相继问世使台湾电影呈现出了复苏的迹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台湾和韩国电影业的比较,探寻台湾电影业衰落的原因,并通过对韩国电影业成功经验的分析给当下及未来的台湾电影发展指出可供借鉴的路径。  【关键词】台湾;韩国;比较;产业  2007年,钮承泽自导自演的一部“伪纪录片”《
期刊
【摘 要】“差点儿”,也可以说“差一点儿”。朱德熙先生率先对“差点儿+(没)+VP”句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企望说”,对外汉语教材在解释“差点儿”的用法时也基本上采用了“企望说”的观点。本文对“企望说”的不足进行了补充说明,并列举了留学生学习“差点儿”经常出现的偏误情况,分析了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法意义;偏误情况;偏误原因;教
期刊
【摘 要】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政治觉悟,这是一名合格的主持人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在百花齐放的时代,主持人更应以一种新型的姿态,为受众带去更真实可靠的消息,更赏心悦目的外在形象,更标新立异的正面能量。用人特有的唯一性,开创自己的主持风格,并使之成为一种style。  【关键词】主持人;个性化发展;实事求是;创新思维  百度百科上有个词条叫“白岩松”。“皱着眉头,表情凝重,标新立异的修
期刊
【摘 要】古代绘画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中一直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在艺术文化上创造了很多的高峰,同时也是世界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品论画自古以来是中国古代绘画审美的重要方式,以品论画在唐宋之际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最初的写实工笔类型转向了以水墨为主的写意画,着重强调的是“逸格”和“墨戏”,作者虽然在作品上笔墨草草但是却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关键词】绘画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