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10 研训·前夜
今天,喜喜将这样一句话送给大家——“成长是生命的唯一奖赏”。
是啊,如果我们不成长,那么等待我们的必然是渐渐老去。为什么不让我们的生命在有限的时空内散发更多璀璨的光?
卢志文院长以“萤火虫”为谜面,让大家猜一个字。古人认为“腐草化为萤”,答案便是一个“花”字。花的使命是什么?芳香他人,自己结果。这与萤火虫的精神“点亮自己,照亮他人”不谋而合。
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我们更看到了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存在。种子教师马哲的分享,让我们感受到“重生”的壮美;厦门分站优秀义工的分享,让我们再一次看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
“传承萤火之光,绽放萤火之美”,这应该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吧。
7.11 研训·第一天
早晨,伴着清脆的鸟鸣,我们一路东行。路上,三三两两都是参加学习的同伴,虽然有些面孔是陌生的,但是,我知道大家都
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教育种子教师”。
黄教授为我们呈现的是《中美基础教育比较》。
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黄教授结合自己儿子在美国的求学经历讲述的一件事:当孩子认为自己在足球队拥有一席之地之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于是,在第二年的选拔中,他落选了——一切从头再来,从零出发——这是美国社会的活力之源。
这对于我们又有着哪些启示呢?是啊,每一个荣誉与成绩只能意味着昨天的汗水与努力。今天,在路上,坚持着,这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行走姿态。
教育之魅力便在于它的多彩、未知与创造。当我们不再仅仅是将一个完美的句号给予孩子,而是将一个问号,或者一个感叹号、省略号带到孩子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便有了一方更加广阔的时空。
下午,蓝玫老师为我们作了《家校有路,心桥可通》的交流。
良好的家校关系应该是“目标一致,合作共育”。而事实上,面对孩子的成长,父母盲目焦虑,已经成为一种教育生态。
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破解?
1.用尊重来唤醒,与孩子玩在一起。把孩子当成人;把自己当成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2.借故事走进。原则是:鼓励为主,消除焦虑;表扬榜样,建立规则;改变理念,提升素质。
3.以专业引领。寻找意义;培植智慧。
关于电影课程,李西西给我们带来了自己的思考與分享。被称之为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舞蹈之后第七艺术的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育人魅力。
电影和文学都是学校,是课堂。李安也说:“一部好的电影,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电影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它可以看到理想世界的影子、生活世界的镜子、心灵世界的自我。
7.12 研训·第二天
很早便听说了管建刚老师。先是在杂志上看到他的相关文章,便觉得这个人特别能写,非常善于记录。然而,今天近距离的学习,让我再次感受到他身上“不一样”的智慧。
课堂是需要设计的,就如作者在构思文章的时候。管老师课堂要指向“写作”,因此,对于文本的写作角度也是格外侧重。因此,管老师在对文章顺序的讲述上进行了调整,并大做文章,让孩子们认识到“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质”中,作者的顺序安排是匠心独运的。
在管老师的课堂和讲座中,我收获的最为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语文人生的自我确认,这是自我发展的动力。
是的,任何成长都是有动力的。当我们把自己行走的语文视为一种“人生”来认同、担当、敬畏的时候,我们也便懂得了珍惜。
晚上的研讨也是蛮激烈的,原本在心目中完美的管老师的课,经过大家的剖析,也便找出了离“高效”的差距。是的,管老师也做了注脚的,“这是一节公开课”,因此,课堂上很多东西在我们的教室里是可以变得更加洗练的。
看来,批判性思维真的很可怕,它可以让我们面前一切美好的东西脱去华丽丽的外衣,让我们看到最为真实的事实真相。就如一辆流光溢彩的豪车,掀开漂亮的车盖,看到布满灰尘的发动机、蛛网般的线路管……
7.13 研训·尾声
在研训活动中,关于绘本故事《小绿狼》,小组里的一位义工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困惑——
1.老师讲故事时,启发式交流过程中,对于不是教师(或者说作者)想要的答案的回答,会不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2.对于小绿狼用油漆染色或者用草木灰涂身上,存在的安全隐患是不是该让孩子们注意?
3.绘本的解读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老师的讲解或者引导是不是多余?孩子是不是自己去体会更好?
我将问题转给了飓风大姐,请她帮忙解答:
阅读尊重个性体验,只要是孩子的体验就应该尊重。不应要求孩子回答教师或家长的答案。
童话故事与现实坐实,这样读童话还有意思吗?作为安全问题,特别是像油漆之类带来的安全问题,最好是去读另外的科学绘本。一本书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读不同的书解决不同的问题。
当然,书传播真理,同时也可能传播谬误!问题是引发人叩问自己进而思考自己,问题也可以加强对话啊。我们讲不点破,就是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不要去讲解绘本故事包含的道理,就像我例举的对种子教师的提问,也不点破一样。低年级、高年级,包括成人,都要自己去体验感悟。
走在新教育的路上,每年一次暑期里的研训便成了我们生命中的守望,这样的邀约似乎总能给予我们一些向前、向上的力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和平街小学)
今天,喜喜将这样一句话送给大家——“成长是生命的唯一奖赏”。
是啊,如果我们不成长,那么等待我们的必然是渐渐老去。为什么不让我们的生命在有限的时空内散发更多璀璨的光?
卢志文院长以“萤火虫”为谜面,让大家猜一个字。古人认为“腐草化为萤”,答案便是一个“花”字。花的使命是什么?芳香他人,自己结果。这与萤火虫的精神“点亮自己,照亮他人”不谋而合。
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我们更看到了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存在。种子教师马哲的分享,让我们感受到“重生”的壮美;厦门分站优秀义工的分享,让我们再一次看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
“传承萤火之光,绽放萤火之美”,这应该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吧。
7.11 研训·第一天
早晨,伴着清脆的鸟鸣,我们一路东行。路上,三三两两都是参加学习的同伴,虽然有些面孔是陌生的,但是,我知道大家都
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教育种子教师”。
黄教授为我们呈现的是《中美基础教育比较》。
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黄教授结合自己儿子在美国的求学经历讲述的一件事:当孩子认为自己在足球队拥有一席之地之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于是,在第二年的选拔中,他落选了——一切从头再来,从零出发——这是美国社会的活力之源。
这对于我们又有着哪些启示呢?是啊,每一个荣誉与成绩只能意味着昨天的汗水与努力。今天,在路上,坚持着,这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行走姿态。
教育之魅力便在于它的多彩、未知与创造。当我们不再仅仅是将一个完美的句号给予孩子,而是将一个问号,或者一个感叹号、省略号带到孩子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便有了一方更加广阔的时空。
下午,蓝玫老师为我们作了《家校有路,心桥可通》的交流。
良好的家校关系应该是“目标一致,合作共育”。而事实上,面对孩子的成长,父母盲目焦虑,已经成为一种教育生态。
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破解?
1.用尊重来唤醒,与孩子玩在一起。把孩子当成人;把自己当成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2.借故事走进。原则是:鼓励为主,消除焦虑;表扬榜样,建立规则;改变理念,提升素质。
3.以专业引领。寻找意义;培植智慧。
关于电影课程,李西西给我们带来了自己的思考與分享。被称之为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舞蹈之后第七艺术的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育人魅力。
电影和文学都是学校,是课堂。李安也说:“一部好的电影,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电影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它可以看到理想世界的影子、生活世界的镜子、心灵世界的自我。
7.12 研训·第二天
很早便听说了管建刚老师。先是在杂志上看到他的相关文章,便觉得这个人特别能写,非常善于记录。然而,今天近距离的学习,让我再次感受到他身上“不一样”的智慧。
课堂是需要设计的,就如作者在构思文章的时候。管老师课堂要指向“写作”,因此,对于文本的写作角度也是格外侧重。因此,管老师在对文章顺序的讲述上进行了调整,并大做文章,让孩子们认识到“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质”中,作者的顺序安排是匠心独运的。
在管老师的课堂和讲座中,我收获的最为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语文人生的自我确认,这是自我发展的动力。
是的,任何成长都是有动力的。当我们把自己行走的语文视为一种“人生”来认同、担当、敬畏的时候,我们也便懂得了珍惜。
晚上的研讨也是蛮激烈的,原本在心目中完美的管老师的课,经过大家的剖析,也便找出了离“高效”的差距。是的,管老师也做了注脚的,“这是一节公开课”,因此,课堂上很多东西在我们的教室里是可以变得更加洗练的。
看来,批判性思维真的很可怕,它可以让我们面前一切美好的东西脱去华丽丽的外衣,让我们看到最为真实的事实真相。就如一辆流光溢彩的豪车,掀开漂亮的车盖,看到布满灰尘的发动机、蛛网般的线路管……
7.13 研训·尾声
在研训活动中,关于绘本故事《小绿狼》,小组里的一位义工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困惑——
1.老师讲故事时,启发式交流过程中,对于不是教师(或者说作者)想要的答案的回答,会不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2.对于小绿狼用油漆染色或者用草木灰涂身上,存在的安全隐患是不是该让孩子们注意?
3.绘本的解读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老师的讲解或者引导是不是多余?孩子是不是自己去体会更好?
我将问题转给了飓风大姐,请她帮忙解答:
阅读尊重个性体验,只要是孩子的体验就应该尊重。不应要求孩子回答教师或家长的答案。
童话故事与现实坐实,这样读童话还有意思吗?作为安全问题,特别是像油漆之类带来的安全问题,最好是去读另外的科学绘本。一本书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读不同的书解决不同的问题。
当然,书传播真理,同时也可能传播谬误!问题是引发人叩问自己进而思考自己,问题也可以加强对话啊。我们讲不点破,就是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不要去讲解绘本故事包含的道理,就像我例举的对种子教师的提问,也不点破一样。低年级、高年级,包括成人,都要自己去体验感悟。
走在新教育的路上,每年一次暑期里的研训便成了我们生命中的守望,这样的邀约似乎总能给予我们一些向前、向上的力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和平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