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创造思维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训练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直观教学、激发求知欲等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直觉思维和创造思维。
  【关键词】创造思维;想象力;直觉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训练的结果。当前,我国教育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行创新教育,把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以培养创造力为主的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迎接以创造力为核心的21世纪的到来。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育工作者,首当其冲应该研究、探讨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并付诸实践。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磁场是否也能产生电流呢?接着我给学生做了一个引导思路的演示实验:将一根铜线直接绕在条形磁铁上,铜线的两端接入检流计。结果:无电流产生。此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绝大多数学生自觉进入思考状态,他们会这样想:有了磁场不一定就有电流产生,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电流呢?学生的精神状态使我想到引导他们发挥想象的时机已经成熟。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定在刚才的演示实验中有电流产生,我们将会得出什么结论?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推演:假定导体中有电流,那就有电能,电能从何而来,凭空产生。至此,绝大多数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既然能量不能凭空产生,要得到电流,必须有其它形式的能量向电能转化。此时,我再做课本上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很顺利地完成了本节教学任务。通过学生作业反馈得知,学生对电磁感应理解较为深刻,能较好地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创立具有创造气氛的情景,恰当设置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直观教学,发展直觉思维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中的很多定律是通过直觉思维获得的。加强实验教学,使学生建立直观的思维形象,有利于接受知识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重视演示实验,因为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感性、直观的认识,如在讲到自感现象时,就要做好课本上的两个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导体本身就产生了感生电动势,这个电动势总是阻碍导体中原来电流变化的;讲到电流的磁效应,要做好奥斯特实验,通过小磁针的偏转,直观地说明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有实验为基础,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其次,要充分重视学生实验,能做的实验要坚决做,通过学生亲手做实验,在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为直觉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发展创造性思维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积极的创造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1.采用问题教学法,引起学生需要。例如,我在讲变压器时,提出这样的问题:现有用电设备,电动机额定电压380V或220V,照明电路和家用电器额定电压220V,机床照明只需36V以下电压,电子设备中还需多种电压,而高压输电则需要用110KV或220KV,如果采用许多输出电压不同的发电机来给它们分别供电,存在什么问题?言语不多,却象磁石一般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
  2.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的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它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创造思维。例如,练习使万用表的教学时,我给学生订了一个学习目标:在看不到灯丝的情况下,检查其是否烧断;检查收音机中变压器是否烧坏。目标明确之后,我发现学生学习非常积极,又快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应当说还相当多,以上谈到的三种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应用,均可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比较差。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更多的教师认识到:利用学具进行教学,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具体化,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利用学具,能起到优化课堂的作用。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英语教学正逐渐走向时代化、社会化、素质化,使培养出真正具备听说读写四会能力齐头并进的外语人才成为可能。初中英语传统教学方法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因此,初中英语教学迫切需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由此而产生了很多的现代教学方法,本文仅对这些教学方法谈谈自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传统基本上是课文教学。怎样利用课文进行整体教学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是高中英语教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也是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课文整体教学是从课文整体入手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仅对高中英语整体性教学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整体教学;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为了使
期刊
【摘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高三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一个较大的飞跃,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使学生考出满意的成绩,是每位为人师者都在致力探索的问题。以能力为立意的高考命题思想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始终坚持能力培养;复习时注意知识的联系性,灵活性和得体性,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应适当拔高复习教学的能力要求,明确提出高三英语复习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并具体介绍培养能力的策略。本文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这一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层面上,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就需要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要诱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分析综合,归纳提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思维动机;创造力;创设情境;逻辑关系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层面上,
期刊
物理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不少学生物理学不好,原因不是智力低下,而是意志品质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觉性。本文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一、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理想是意志行动的强大力量源泉。初中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度时期,理想尚未形成。教
期刊
【摘要】探究式实验教学是理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何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导”,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努力做到通过实践落实“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探究式实验教学;教师引导;教学效果    新教材将课本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式实验和学生家庭实验三个部分。经过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主要体现在它必须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追求教学艺术,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门艺术,教师就要从教学语言、课堂提问、教学情境、媒体激趣等方面入手,使课堂更有感染力,更具艺术之美。  【关键词】教学艺术;教学语言;课堂提问;教学情境;媒体激趣     “一堂课就是一篇文章,就是一件流动的艺术
期刊
【摘要】说课原本是现在语文界流行的检验教师的教育水平的方式之一,但随着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主体性的抹杀,广大教育者开始探讨新的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有人将说课带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生放到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地位去教学,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说课教学;自主学习;主体性;语文素质    近年来,
期刊
【摘要】美是创新意识不竭的源泉。在英语课堂,美育无处不在。孩子们感悟着、赏析着、体验着美。同时,美也激发着孩子的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热爱美、追求美。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思考、实施,才能真正达到审美育德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渗透美育;兴趣;英语课堂    在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