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其敏: 中国乙肝疫苗第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z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其敏,著名肝病学家,她用满腔的热情与执着,走出了一条为人民造福的医学之路。
  1956年,陶其敏从山东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人民医院,开始在生化领域进行研究工作。1972年,她成为肝病研究组负责人。
  1975年4月,时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的米勒教授从一本外文杂志上看到一则有关外国开始研制乙型肝炎疫苗的报道,他希望陶其敏和研究组全体同志能开展这项工作。研制疫苗是一項新任务,与陶其敏长期从事的实验室研究工作完全不同,而且当时制造乙型肝炎疫苗的相关文献难以找到,医院也不具备相关研究条件,可以说难度很大。
  为了有重点地补充相关知识,陶其敏每天6点半到达医院,吃过早点就埋头学习直到8点钟上班,从包括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在内的基础医学, 到外文和遗传工程学。那段时间内,她的脑子里除了学习和研制工作,容不下其他,所有零星时间都被充分利用。
  研制疫苗需要一套完善的工艺程序,陶其敏和研究组的同事们一起奋战,四处查阅文献,去有关单位登门求教。他们参照生物制品需要的设备模式,在研究组内隔出了一间6平方米的空间做无菌室,用盐水瓶、输液架配成了一套密闭式装置。由于肝炎病毒当时国内还不能培养,就直接应用乙型肝炎抗原带毒者的血清,分离提纯,经过严格条件的灭活,得到能使人产生抗体的血源疫苗。
  1975年7月1日,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终于在陶其敏手中诞生了!
  疫苗需要检验才能应用于人群,通常先要进行动物试验。在所有的动物中,能够感染病毒的只有高级灵长类动物大猩猩。医院当时买不起大猩猩,也提供不了符合条件的实验室。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经过安全检验的疫苗,只能被锁进冰箱。
  陶其敏望着凝聚着研究组几个月心血、克服了重重困难研制出来的疫苗,暗自着急:“疫苗做不了安全试验就不能使用,岂不等于白费吗?用大猩猩做试验也不过是为了增加一项安全指标;试验后,不是还需要一个人来做第一例人体试验吗? 这第一例试验的人,不应该是别人,而应该是自己。”她清楚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那就是可能染上不易治愈的乙型肝炎。最后,她终于作出了一般人不敢想,更不敢做的决定:不能再等了!在自己身上试验!
  1975年8月29日下午,陶其敏瞒着家人,避开科室同志,打开冰箱,取出一支疫苗,径直向注射室走去。她对注射室值班护士说:“请帮我打一针吧!”值班护士仔细检查了安瓿上的字样后很犹豫,陶其敏说:“打吧,不会有问题的。”就这样,中国的第一支乙肝疫苗在第一个研制它的人身上进行试验。
  此后两个多月,陶其敏每天都测量体温,一个星期就查一次血,监控着自己的血液变化。一个星期,没有发现抗原;一个月,仍然没有抗原;三个月过去了,抗体出现了!这意味着她已经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而没有染上乙肝。紧接着,医院许多领导、同事也踊跃地参加到注射疫苗试验者的行列中。越来越多的结果表明,健康人群注射疫苗, 大部分都会产生抗体。
  1985年,陶其敏担任北京医学院肝病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86年,卫生部正式批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人群中使用。
  (据《老友导报》)
其他文献
复旦大学著名教授章培恒去拜访自己的导师蒋天枢。躺在病床上的蒋天枢年事已高且又双目失明,章培恒来看他,他也没招呼自己的学生就座。于是,章培恒就一直站着跟蒋天枢聊天。就在章培恒站着跟蒋天枢聊了两个钟头后,蒋夫人回来了,她见章培恒站着跟蒋天枢聊天,就说:“天枢啊,你怎让人家站着跟你说话?也不招呼人坐下。”这时蒋天枢才幡然醒悟,惊讶地说:“怎么?培恒,這么长时间你竟然一直站着的?”章培恒告辞后,蒋天枢的心
期刊
春季养肝,对女性而言,不妨“争蜂吃醋”。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中医师黄汉超解释,所谓“争蜂吃醋”指的就是吃蜂蜜和醋。  醋既是调味品又是上佳的保健品,其主要成分中除含有醋酸、乳酸、苹果酸、琥珀酸等, 还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消除疲劳、杀菌抗病毒、抗癌、美容护肤、醒酒等功效。《本草纲目》指出,醋不仅“散瘀血、治黄疸”,还能“开胃、养肝”。而蜂蜜有清热、解毒、润燥的效果,常吃蜂
期刊
苏州名门望族很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朱、张、顾、陆”四个大族,唐宋元明时期则有“归、范、文、王”,清代又有“彭、宋、潘、韩” 等。世家大姓的繁衍延续,堪称苏州文化的奇观。至近现代,这些家族里的优秀人物或任官为民,或精研科技,或潜心诗书,或投身革命,其人数之多,仍然让人叹为观止。直到今天,苏州拥有的一百多位院士,其中不少正是出于这些家族。  细数苏州先贤,一个独特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格外的重视,在沧
期刊
人们为什么要走进婚姻的殿堂?一个简单又深刻的原因是,人们想以非常亲密的方式分享未来的生活。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与他人产生连结,期望关注和被爱。成年后,我们渴望能有人分享喜怒哀乐的情感,在幸福的婚姻中,人们还能获得多层次的亲密感受。  肌肤之亲。婚姻理所当然包含“性”,这是很正常也很隐私的亲密方式。婚姻中的“性”是坦诚而美好的,双方将最炽烈的情感融入身体,体现在彼此的拥抱、爱抚、亲吻和性爱中,达成水乳交
期刊
说起“垃圾食品”,你会想到什么?是炸鸡,薯条,还是汉堡?其实,“垃圾食品”远不止这些“洋快餐”。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它们中有大家容易想到的油炸食品、腌制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食品(方便面和膨化食品)、冷冻甜品、烧烤食品,还有大家也许没想到的加工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罐头食品和蜜饯果脯食品。  看到这个结果
期刊
?中国古代曾长期盛行分餐制,与中国相反,如今盛行分餐制,并被一些中国人认为“可作为分餐制借鉴”的西餐,其实分餐制的历史并不很长。  美第奇家族的“流水席”  曾有英国历史学家在论文中指出,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各种古代人物的宴会场景都不太精确”,因为从《仲夏夜之梦》到《哈姆雷特》,这些故事场景中的人们是不可能铺着桌布、排列着餐盘刀叉,用优雅的西餐礼仪和分餐制来宴饮的。哈姆雷特时代,欧洲普遍流行的是所谓
期刊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由各侵略军派人联合成立了一个“都统衙门”,维护社会治安。1901年9月,清廷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以丧权辱国与巨额赔款,保全政权。但各国并无将“都统衙门”交还的意愿。清廷任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承担起谈判重任。经多方谈判,最后达成在天津周围20里以内不能驻扎中国军队的条件下,袁世凯仅带300名侍卫亲兵,于1902年8月进入天津接收政权。  天津虽然收回,但城
期刊
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重视牙齿卫生及保护,认为若有一口好牙,便是人健壮的体现,更是长寿的征兆。在未发明牙刷前,古人普遍采用漱口的方式来洁齿、护齿。西汉《礼记·内则》曾记载:“鸡初鸣,咸盥漱,”虽短短六个字,却是我国关于漱口的最早记录。  古人对于含漱法非常讲究,注重时间及“漱口剂”原材料的选择。隋朝时就提出要饭后漱口的主张;宋代《医说》中则提倡睡前漱口;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则记载要用盐水漱
期刊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花神庙一侧的山坡上,立着一个不大的墓碑,碑上镌刻着叶剑英的题词: “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斯诺在中国生活了13 年,其中旅居北平5年,和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写出了传世名作《红星照耀中国》, 最终他的一部分骨灰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煤渣胡同21号:美国驻北平新闻记者  1928年7月,23岁的斯诺从日本搭船抵达中国上海,
期刊
1926年,杨绛上高一时,她的学校办了一个学社,每周都会邀请名人来讲学。有一次, 学社邀请章太炎先生来谈掌故,由于杨绛聪慧好学,被选去现场做记录。  当时,杨绛以为记录就是做笔录,所以没有做太多准备。去的那天,由于结伴同行的学友换衣服耽误了时间,杨绛迟到了。当她们抵达章太炎先生讲学的苏州青年会大礼堂时,已经没有空位了,整个礼堂都挤满了人。  看到如此情景,杨绛正准备找一处人稍微少点的地方挤过去,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