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这造就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其中,留守女童的教育尤为引人注目。安康是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外出务工人数多,留守女童现象突出。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深入留守女童生活实际,研究留守现状,探寻留守问题,找到解决留守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留守女童;教育现状;自我保护意识
一、农村小学留守女童现状调查
1.留守女童的生活现状。一是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没有安全感;二是孩子喜欢呆在角落里,害怕陌生人,而且这种情况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三是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四是在受到欺负时大部分孩子忍气吞声,不向任何人反映。
2.留守女童的学习现状。一是大部分学生学习都比较刻苦,只有极少数学生学习不太认真;二是大部分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义务教育法了解不多;三是80%的学生都表示想上完大学;四是68%以上的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主要靠教师讲,少部分通过看电视和他人介绍,了解渠道很少;五是90%的学生在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情况。留守女童的情绪问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孤独感、委屈感、自卑感以及忧虑情绪。农村留守女童的行为偏差有两种相反的表现:退缩行为和攻击行为。
二、农村小学留守女童教育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一是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意识模糊,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二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三是父母对留守女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缺乏对留守女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父母对留守女童的教育观念不对,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2.学校教育监管不善。一是学校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对留守女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女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三是学校对留守女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女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3.社会对留守女童的教育关注不够。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严重,对在成长中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女童来说,极易受到影响。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女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内容屡禁不止。
三、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的合理化疏解途径
1.社会方面。(1)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女童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儿童是农村的未来,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解决好农村留守女童的教育问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各级政府对留守女童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3)优化留守女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女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的头脑,引导他们辨别是非,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和做人。
2.学校方面。(1)建立留守女童的档案。学校要建立留守女童的档案,真正做到对留守女童的底数清、情况明,对有特殊情况的留守女童,可以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及志愿者与之进行谈心、交流,及时开展帮扶工作。(2)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及家长公布班主任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3)定期召开关于留守女童座谈会。由于女童生理上的特殊性,要对女童给予更多的关爱,通过开座谈会,可以及时了解她们的学习、生活、身体状况和思想状况,从生活上给予照顾,在学习上给予辅导。
3.家庭方面。(1)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鼓励他们进步,使子女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2)树立科学的教子观念。家长要与教师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参考文献:
[1]曲凯音.云南留守女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郭少榕.农村留守女童: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福建农村留守女童问题调查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注:本文为2014年安康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安康市农村小学留守女童教育现状调查队”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留守女童;教育现状;自我保护意识
一、农村小学留守女童现状调查
1.留守女童的生活现状。一是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没有安全感;二是孩子喜欢呆在角落里,害怕陌生人,而且这种情况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三是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四是在受到欺负时大部分孩子忍气吞声,不向任何人反映。
2.留守女童的学习现状。一是大部分学生学习都比较刻苦,只有极少数学生学习不太认真;二是大部分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义务教育法了解不多;三是80%的学生都表示想上完大学;四是68%以上的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主要靠教师讲,少部分通过看电视和他人介绍,了解渠道很少;五是90%的学生在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情况。留守女童的情绪问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孤独感、委屈感、自卑感以及忧虑情绪。农村留守女童的行为偏差有两种相反的表现:退缩行为和攻击行为。
二、农村小学留守女童教育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一是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意识模糊,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二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三是父母对留守女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缺乏对留守女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父母对留守女童的教育观念不对,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2.学校教育监管不善。一是学校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对留守女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女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三是学校对留守女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女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3.社会对留守女童的教育关注不够。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严重,对在成长中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女童来说,极易受到影响。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女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内容屡禁不止。
三、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的合理化疏解途径
1.社会方面。(1)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女童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儿童是农村的未来,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解决好农村留守女童的教育问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各级政府对留守女童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3)优化留守女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女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的头脑,引导他们辨别是非,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和做人。
2.学校方面。(1)建立留守女童的档案。学校要建立留守女童的档案,真正做到对留守女童的底数清、情况明,对有特殊情况的留守女童,可以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及志愿者与之进行谈心、交流,及时开展帮扶工作。(2)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及家长公布班主任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3)定期召开关于留守女童座谈会。由于女童生理上的特殊性,要对女童给予更多的关爱,通过开座谈会,可以及时了解她们的学习、生活、身体状况和思想状况,从生活上给予照顾,在学习上给予辅导。
3.家庭方面。(1)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鼓励他们进步,使子女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2)树立科学的教子观念。家长要与教师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参考文献:
[1]曲凯音.云南留守女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郭少榕.农村留守女童: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福建农村留守女童问题调查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注:本文为2014年安康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安康市农村小学留守女童教育现状调查队”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