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语感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教学;方法略谈
“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这个语感的定义揭示了语感的性质,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语感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实施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在情感领悟中培养语感
对于同一篇文章,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感悟语言,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进行感情的内化,实现与作者的感情共鸣,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给予学生一种“其言出己口,其情出我心,其境出我知”的境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中朝人民的深厚的友谊,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用情去领悟,并且培养学生在不同感情色彩中的发音技巧,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中朝人民离别时的感人情境,增强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通过朗读与激发想象有机结合,诱发语感。
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等。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的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地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辩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在教《黄山奇石》这课时,我借助观察相关的插图,运用电教手段(播放录像、展示课件),把课文中的抽象文字内容图象化。并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激发想象、联想、感悟,从而感受到了“石景”的奇秀,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了语感。
三、通过写作、活动,强化语感运用,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过程是一个语言不断积累、不断内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社会,仔细观察社会、自然、生活,写观察日记;另一方面则结合教材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复述课文、讲故事、说话、做游戏等方式使学生活记乐背,熟读成诵,增加语言积累,汲取语言营养,积淀语感经验,帮助他们在运用中培养语感,训练他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这样,长期训练,集腋成裘,学生的语感自然会敏锐起来。
四、让学生反复背诵,积淀学生的语感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平时的积累,要积累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背诵。就小学语文学习的普遍规律而言,必要的背诵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无异于空中楼阁,学生语感的形成更无从谈起。心理学规律表明: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间,在这一时段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识记一些诗文佳句,名人名言,日后的阅读、表达就会多一些灵性,多一些顿悟,多一份文采。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题广泛,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犹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让人陶醉,引人遐想。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不断积累。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师要充分研究他们的认知习惯,采用逐个指导、开展比赛等形式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背诵。如《秋游》一课:”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学生边背边做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这样既可调动学习兴趣,又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能发展语感。
五、注重实践,增强语感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听说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这主要体現在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活动:听,就是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诸如上课听讲、听别人讲话、听电视广播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语言信息,了解内容,抓住中心和要点等。这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说,就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让学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就是言语的口头运用,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积极地活动,组织语言极快,要求说话的语言准确、连贯、得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话剧等,在语言运用中增强语感能力。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应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教学;方法略谈
“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这个语感的定义揭示了语感的性质,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语感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实施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在情感领悟中培养语感
对于同一篇文章,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感悟语言,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进行感情的内化,实现与作者的感情共鸣,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给予学生一种“其言出己口,其情出我心,其境出我知”的境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中朝人民的深厚的友谊,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用情去领悟,并且培养学生在不同感情色彩中的发音技巧,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中朝人民离别时的感人情境,增强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通过朗读与激发想象有机结合,诱发语感。
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等。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的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地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辩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在教《黄山奇石》这课时,我借助观察相关的插图,运用电教手段(播放录像、展示课件),把课文中的抽象文字内容图象化。并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激发想象、联想、感悟,从而感受到了“石景”的奇秀,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了语感。
三、通过写作、活动,强化语感运用,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过程是一个语言不断积累、不断内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社会,仔细观察社会、自然、生活,写观察日记;另一方面则结合教材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复述课文、讲故事、说话、做游戏等方式使学生活记乐背,熟读成诵,增加语言积累,汲取语言营养,积淀语感经验,帮助他们在运用中培养语感,训练他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这样,长期训练,集腋成裘,学生的语感自然会敏锐起来。
四、让学生反复背诵,积淀学生的语感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平时的积累,要积累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背诵。就小学语文学习的普遍规律而言,必要的背诵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无异于空中楼阁,学生语感的形成更无从谈起。心理学规律表明: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间,在这一时段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识记一些诗文佳句,名人名言,日后的阅读、表达就会多一些灵性,多一些顿悟,多一份文采。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题广泛,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犹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让人陶醉,引人遐想。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不断积累。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师要充分研究他们的认知习惯,采用逐个指导、开展比赛等形式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背诵。如《秋游》一课:”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学生边背边做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这样既可调动学习兴趣,又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能发展语感。
五、注重实践,增强语感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听说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这主要体現在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活动:听,就是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诸如上课听讲、听别人讲话、听电视广播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语言信息,了解内容,抓住中心和要点等。这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说,就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让学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就是言语的口头运用,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积极地活动,组织语言极快,要求说话的语言准确、连贯、得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话剧等,在语言运用中增强语感能力。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应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