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颜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博灏(2000.8-),男,汉,河南郑州人。
  如今“颜值”俨然成为网络热词,“颜值崇拜”大概从来没像今日这么強过,引起网友热议纷纷。“明明可以拼颜值,偏要拼才华!”“只要颜值高,做错什么都不怕!”,此类话语在微信群,朋友圈,在公众号上比比皆是。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什么是颜值?颜值,就是把容貌换算成一定的数值来衡量。若是长相漂亮,颜值变高,俗称“颜值爆表”,反之则称之为“颜值暴跌”。颜值的出现,其实与经济社会的进步相关联,在解决温饱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带来的便是对容貌的重视。人们愿意将自己梳妆打扮起来。当然在社会上,颜值也有着相当的作用,比如在招聘会上,上百人竞争同一个岗位,若是颜值高就可能在竞争中赢得优势。但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人天性爱美,而颜值也是客观存在的。
  固然颜值是评价一个人最直观的方式,但是颜值并不能完整的评价一个人。除了外貌,人还有许多其他的特征与品质。如果说外貌是外在标准,那么精神与内涵便是它内在的标准。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否则再好的外貌也是徒有其表。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高颜值”,但这样一位曾经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遭到世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反观颜值较低的马云如今已是中国电商领军者,被誉为当代中国商业领袖、改革先锋。马云一生遭遇了高考受挫,创业坎坷等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创建的阿里巴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比其成就,我们自然会忽略其颜值的高低,而关注他拥有的无惧困难,坚持不懈的强大内心。
  由此看来,对一个人的评价,除了他的外在颜值,还有其内在的精神品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颜值无可厚非,只是应适度。如果单纯追求颜值,自然是重表轻里了。现在的许多粉丝为追求明星般的颜值,不惜重金整容和浓妆艳抹。“整容风潮”与“网红脸”的兴盛便是表现。而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对美的追求;而另一方面,则是渴望在外人对自己颜值的赞美中,获得在社会上竞争取胜的捷径。这不仅无益于自身真正的进步与成长,还可能导致不良的社会风气,甚至形成一种歪曲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无益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待颜值,只需保持自然,做到干净整洁即可。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提升内在的精神虽无法改变颜值,但足以提升气质。古代形容女子气质有“蕙质兰心”、“仪态万方”,形容男子则有“文质彬彬”、“丰神俊朗”。当真正达到内在的 “气自华”,得到的定是显露于表的气质的改变。此时,外在颜值的高低也就不那么被人关注了。复旦生物学教授钟扬带领学生赴藏十余载,收集补充青藏地区世界植物标本众多。钟教授绝非高颜值的行列,但他有一颗敢于奉献的赤子之心。他是我们的榜样。所以我想内在应是超越外在的标准,一个人的追求应更多强调提升心境精神,而非外在的颜值。
  如今也有流行语“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英俊潇洒,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容颜易老,内在的品质才会常驻其身。在拼颜值的同时,请为自己的将来比拼才华储蓄能量,否则到头来可能真的会沦落至“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悲催窘境。
其他文献
佛语有云:众生皆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蕴炽盛,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学会“吃苦”方能成就精彩人生。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幸福是需要提醒的,有时人们往往在“吃苦”后方知感恩,珍惜所拥有。鱼儿只有经历了脱水的窒息,才会明白水的包容;蝴蝶只有经历了蛹的束缚,才会明白自由的可贵;而有些人总要经历失去的痛苦才知道想起曾经的幸福,
期刊
预言,是对未来的猜想。因生活总是充满未知,人们便对预言十分热衷,小到天气预报,大到对命运的探求,人们在未知的诱惑下,找到了无限的可能。  曾经有很多著名的预言,如春秋时期的扁鹊为蔡桓公诊出了隐疾,而蔡桓公在对扁鹊的不信任下延误了治疗时机,最终病入膏肓,撒手人寰;又如诸葛亮“假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曹军,使其狼狈而逃;他们都在深思熟虑后作出了近期的预言,而未来发生之事对他们所做之预言一一印证,也使
期刊
作者简介:刘天畅(2001.6-),女,汉,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十六班在读。  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经久不衰,有太多的东西值得记忆,值得珍藏。我却说“我宁愿失去所有,也不愿失去对你的爱—京剧”。  我以为我是个冷酷无情的人。太多岁月、时光粉碎了我对美好的向往,我好像一座北极冰山无论全球怎样变暖,都不会融化。也许经历了太多的不容易后,我开始珍惜感情,珍惜曾带给我感动的京剧。  我对京剧的记忆始于
期刊
作者简介:李林峰(1993-),男,汉族,山西省晋城市人,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分析。  雨前  静水流深垂杨柳,  白鹭横飞语啾啾。  青石玉阶通两岸,  倚栏赏景岂能休?  雨后  細雨随风起涟漪,  鹭飞鸟散皆分离。  游人撑伞还家去,  空余荷叶挂水滴。  安静的湖面,没有一丝涟漪,平静的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给人以无数的深邃,湖岸边,垂着一棵苍挺的
期刊
艺术家挥舞画笔,人类得以一瞥梦的模样;钢琴师跃动琴键,喧嚣的世界才有了灵魂的浅唱。器械在科研者手中乒乒作响,那是叩击未来大门之声;法槌在审判官手中紧紧握着,等待着击碎世间的一个又一个的不公。而你却始终没能松开握紧的双拳,因为你知道:这十指之下,空无一物。  那些在四面八方压覆过来的他人的目光下,在一刻不停穿刺耳膜的尖锐评论议论中,战战兢兢地将“他人的看法”捧在手心的博取认同者,被鄙夷和夸赞堵塞了双
期刊
回首过往,记忆的碎片纷至沓来,有些场景已经泛黄,有些却愈来愈来清晰,细细数来,有些许被人忽略、遗失的旧式美,虽已陌生,却又无比清晰。  记忆深处的旧声音,美得醉心。  那声音悄悄地盘旋在耳边,凝结在空气的浮动中,轻盈地飘向那个叫从前的地方。  “哒哒哒……哒哒哒……”  缝纫机的声音从姥姥家的瓦房里传出,年幼的我趴在桌子上,眼睛虽然看着童话书,但是眼皮就像姥姥的动作,一下一下,一踏一踏,这样的声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