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应回归于生活,这是“大语文观”的主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在从事我们的教学活动时,不能唯教室是阵地,唯书本是工具,在遵循实践性教学活动时,我们要适时地将课堂移到室外,将书本延伸到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以扩大我们的语文教学视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那么,如何将我们的语文教学与生活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呢?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生活化
语文即生活,创设一种轻松、熟悉、愉悦的生活情境,让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语文教学返朴归真的一种体现。生活化语文课堂更具灵性,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教育。为此,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例把课堂设计成不同的模式,如月光下的“对诗会”(课例:苏教版第九册《望月》,拓展延伸时将课堂设计成“对诗会”,让学生尽情地驰骋在古诗词的王国中,享受诗词的音律之美,意境之美,领略古人们的悠悠情怀);召开“新闻发布会”(课例:苏教版第五册《卧薪尝胆》《第八次》,让学生发布战事信息,畅谈勾践和布鲁斯王子胜利后的喜悦心情,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课本剧(课例:《小露珠》《爱如茉莉》《九色鹿》等,这些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学生通过表演再现文本内容,这种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不但能获得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然,课堂中的唱一唱、画一画、议一议等互动模式也是践行教学实践,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案例一:我在执教老舍的《草原》一文时,以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导入课文,动听的曲调、优美的歌词与课文内容完美的契合。课文写道:那里的天跟别处的天不一样,天空明朗,空气清新,草原就像一张无边的绿毯,羊群就像一朵朵白色的大花,小丘就像只用绿色渲染而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如此优美的文章,如果单靠教师干涩的讲解是有失味道的,MTV的展示就很容易把学生引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中。
案例二:在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时,我除了课件展示西湖荷塘多姿多彩的画面外,課堂上我还在黑板上用彩笔画画,学生在课桌上用水彩笔画,师生共同描绘“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秀美。此时的作品虽没有幻灯片所呈献的图片好看,但自己画出来的画带有一份想象,带有一份情感,感觉是绝对不一样的。
所以,如果我们能让教学模式多样化,走生活化道路,我们会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一个个神采飞扬,个性张扬,在快乐合作中探究,对知识的吸收无需老师的死逼硬灌。
二、挖掘语文教学资源,从生活中汲取丰富内容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生活教学资源的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鲜活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比如,春暖花开时,将学生带进田野,让学生沐浴春光,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和多彩;农忙的时刻,将学生带到田间地头,这时农民的辛苦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无需多言。如果教学中突遇大自然所馈赠的机会,也一定要抓住,它会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三:有一次我在教《第一场雪》时,恰缝一场大雪不期而遇,望着室外粉妆玉砌的世界,那情那景不就是文本内容的真实再现吗?我就索性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尽情地玩耍,享受赏雪、玩雪之乐。学生在雪地里掷雪球,打雪仗,那欢乐的叫喊声仿佛要震落树枝上的积雪,身在其中的老师,也会被他们的欢闹所感染。
“生活处处皆语文”“世事洞明皆学问” ,生活中有我们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
三、延伸教学到课外,将作业设计融入生活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去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例创设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宽视野、丰富业余活动、提高语文能力。
(1)动手做实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绘奇山秀水的,而这些山之奇、水之秀往往是物理和化学反应的结果,比如五彩池的水因折射而五彩斑斓(《五彩池》);双龙洞的钟乳石因水滴长年与石灰岩化学反应而形态各异、姿态万千(《记金华的双龙洞》);墨梅因是洗砚池边树,才朵朵梅花淡墨痕(《墨梅》)。学习这类课文仅凭教师抽象地讲解,小学生很难想象大自然的神奇,而课后让学生们动手做一做实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比如,一根筷子在水中的“折射”;裸露在空气中的石灰浆会渐渐变硬,绿叶插在红墨水中叶脉会变红等实验)。由于实验过程是主动有趣的,思维是积极兴奋的,所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借助家长的讲解,学生就可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心领神会。
(2)让家长配合孩子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口语表达是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口语表达训练仅在课堂中进行,而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是在课外。家长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上是具备条件的,是可行的:①与孩子接触时间长,可以非常自然地进行;②环境宽松,孩子没有心理压力;③可表达的话题丰富,不同阅读能力的孩子都有表达的内容。由于学生是在家人面前“讲故事”,会少去一些心理负担而有条不紊地尽情表达。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说出一定的内容就是非常有效的口语表达训练。
(3)参加社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现代社会不需要“满腹经书”的书呆子,尽管有些实践活动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讲有些难度,但只要敢于做、想办法做,一旦做了,学生受益的远比读“死书”大得多。
案例四:随着我家乡新桥国际产业园的兴起,环保问题值得关注。2017年暑假,我就布置学生完成一项家乡环保的社会调查。这项作业虽然有点难度,但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还是有模有样地完成了。检查作业时,望着那一本本或厚或薄,或精美或略显粗糙的“文集”(调查报告),我不能不感动,是实践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变得丰富而深刻,学以致用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四、结语
总之,如果我们能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我们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并在真实的实践中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去感悟,这样不仅可以摒弃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知识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庞善凤.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9).
[2]彭 敏.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7(5).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生活化
语文即生活,创设一种轻松、熟悉、愉悦的生活情境,让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语文教学返朴归真的一种体现。生活化语文课堂更具灵性,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教育。为此,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例把课堂设计成不同的模式,如月光下的“对诗会”(课例:苏教版第九册《望月》,拓展延伸时将课堂设计成“对诗会”,让学生尽情地驰骋在古诗词的王国中,享受诗词的音律之美,意境之美,领略古人们的悠悠情怀);召开“新闻发布会”(课例:苏教版第五册《卧薪尝胆》《第八次》,让学生发布战事信息,畅谈勾践和布鲁斯王子胜利后的喜悦心情,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课本剧(课例:《小露珠》《爱如茉莉》《九色鹿》等,这些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学生通过表演再现文本内容,这种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不但能获得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然,课堂中的唱一唱、画一画、议一议等互动模式也是践行教学实践,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案例一:我在执教老舍的《草原》一文时,以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导入课文,动听的曲调、优美的歌词与课文内容完美的契合。课文写道:那里的天跟别处的天不一样,天空明朗,空气清新,草原就像一张无边的绿毯,羊群就像一朵朵白色的大花,小丘就像只用绿色渲染而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如此优美的文章,如果单靠教师干涩的讲解是有失味道的,MTV的展示就很容易把学生引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中。
案例二:在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时,我除了课件展示西湖荷塘多姿多彩的画面外,課堂上我还在黑板上用彩笔画画,学生在课桌上用水彩笔画,师生共同描绘“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秀美。此时的作品虽没有幻灯片所呈献的图片好看,但自己画出来的画带有一份想象,带有一份情感,感觉是绝对不一样的。
所以,如果我们能让教学模式多样化,走生活化道路,我们会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一个个神采飞扬,个性张扬,在快乐合作中探究,对知识的吸收无需老师的死逼硬灌。
二、挖掘语文教学资源,从生活中汲取丰富内容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生活教学资源的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鲜活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比如,春暖花开时,将学生带进田野,让学生沐浴春光,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和多彩;农忙的时刻,将学生带到田间地头,这时农民的辛苦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无需多言。如果教学中突遇大自然所馈赠的机会,也一定要抓住,它会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三:有一次我在教《第一场雪》时,恰缝一场大雪不期而遇,望着室外粉妆玉砌的世界,那情那景不就是文本内容的真实再现吗?我就索性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尽情地玩耍,享受赏雪、玩雪之乐。学生在雪地里掷雪球,打雪仗,那欢乐的叫喊声仿佛要震落树枝上的积雪,身在其中的老师,也会被他们的欢闹所感染。
“生活处处皆语文”“世事洞明皆学问” ,生活中有我们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
三、延伸教学到课外,将作业设计融入生活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去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例创设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宽视野、丰富业余活动、提高语文能力。
(1)动手做实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绘奇山秀水的,而这些山之奇、水之秀往往是物理和化学反应的结果,比如五彩池的水因折射而五彩斑斓(《五彩池》);双龙洞的钟乳石因水滴长年与石灰岩化学反应而形态各异、姿态万千(《记金华的双龙洞》);墨梅因是洗砚池边树,才朵朵梅花淡墨痕(《墨梅》)。学习这类课文仅凭教师抽象地讲解,小学生很难想象大自然的神奇,而课后让学生们动手做一做实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比如,一根筷子在水中的“折射”;裸露在空气中的石灰浆会渐渐变硬,绿叶插在红墨水中叶脉会变红等实验)。由于实验过程是主动有趣的,思维是积极兴奋的,所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借助家长的讲解,学生就可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心领神会。
(2)让家长配合孩子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口语表达是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口语表达训练仅在课堂中进行,而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是在课外。家长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上是具备条件的,是可行的:①与孩子接触时间长,可以非常自然地进行;②环境宽松,孩子没有心理压力;③可表达的话题丰富,不同阅读能力的孩子都有表达的内容。由于学生是在家人面前“讲故事”,会少去一些心理负担而有条不紊地尽情表达。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说出一定的内容就是非常有效的口语表达训练。
(3)参加社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现代社会不需要“满腹经书”的书呆子,尽管有些实践活动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讲有些难度,但只要敢于做、想办法做,一旦做了,学生受益的远比读“死书”大得多。
案例四:随着我家乡新桥国际产业园的兴起,环保问题值得关注。2017年暑假,我就布置学生完成一项家乡环保的社会调查。这项作业虽然有点难度,但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还是有模有样地完成了。检查作业时,望着那一本本或厚或薄,或精美或略显粗糙的“文集”(调查报告),我不能不感动,是实践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变得丰富而深刻,学以致用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四、结语
总之,如果我们能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我们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并在真实的实践中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去感悟,这样不仅可以摒弃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知识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庞善凤.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9).
[2]彭 敏.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