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看图学文是凭借插图,把语文文字具体化、形象化、来达到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种课文形式。这种形式利于培养弱智儿童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插图来传授知识。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补偿其感知缺陷;从补充空白入手,补偿思维,想象缺陷;灵活使用插图,补偿注意、记忆缺陷;通过多种方法的配合达到对弱智儿童心理缺陷的补偿。
关键词:看图学文;弱智儿童;心理缺陷;补偿
看图学文是凭借插图,把语文文字具体化、形象化、这利于培养弱智儿童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插图来传授知识。那么怎样利用“看图学文”来补偿弱智儿童的缺陷呢?
一、 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补偿其感知缺陷。
弱智儿童感官的感受能力低,具有感知分化程度弱,主动选择性差等缺陷。表现在观察事物上往往是笼统、无目的的、缺乏坚持性和顺序性。“看图学文”首先就是观察图画。这里,我们应当针对弱智儿童的心理缺陷,利用“看图”的方式,通过训练其观察力来促进其心里功能的恢复、弥补和改善。我的经验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图画。我们通常运用的观察方法很多,如顺序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变换角度法等等。其中顺序观察法是最基本的,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由远及近,或从整体到局部。教学时,应以顺序观察为主,适当选用其他方法。如第七册《我的家乡》一课,它是按菜园(近)—村庄、果园(中)—梯田(远)这一空间顺序写的。指导看图时就可以采用顺序观察法,由近及远观察家乡的景物,从而体会家乡的美。
二、从补充空白入手,补偿思维,想象缺陷。
“看图学文”中的插图,有的是表现事物发展的重点片断,如《司马光》中的插图表现的是“砸缸”这个片断;有的是表现发展过程,如《乌鸦喝水》中三幅图表现的是乌鸦想办法喝水的整个过程。平面的静止的图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省略或空白之处。这些空白既是一种缺陷又是一种优势。根据弱智儿童思维直观具体,灵活性、独立性差,想象贫乏,有意想象发展缓慢等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补偿这方面的缺陷。以《司马光》为例,教课时,我抓住“小孩是怎样掉进水缸的”这个空白,引导学生先比较小孩与水缸的高度,再观察水缸周围的环境,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当时的情景。通过观察与思考,不少学生得出了合理的答案,如有的学生说水缸在假山的下面,小孩爬山时脚一滑就掉到下面的水缸里了等。这样,在充分细致地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图文中已有的内容,结合生活实践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填补这类空白,不仅在补偿方面有针对性,而且使教学生动活泼,同时还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灵活使用插图,补偿注意、记忆缺陷。
插图是课文的直观再现,具有激发兴趣、刺激感官、形成表象、帮助理解的作用。但由于弱智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差,范围狭窄,无意注意占主导,转移不够灵活和记忆上知识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不准确等缺陷,使得在有的时候,静止的平面的插图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从弱智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根据课文的内容,灵活的将插图进行改造。如教《我坐上小飞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我采取了变图画为模型、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办法来克服插图的局限性。模型的出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印象。这样在认识事物理解课文的同时,又进行了注意和记忆缺陷的补偿。
弱智儿童心理缺陷的补偿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有长期的计划,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还应有具体的目标,这样才会收到真正的效果。
关键词:看图学文;弱智儿童;心理缺陷;补偿
看图学文是凭借插图,把语文文字具体化、形象化、这利于培养弱智儿童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插图来传授知识。那么怎样利用“看图学文”来补偿弱智儿童的缺陷呢?
一、 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补偿其感知缺陷。
弱智儿童感官的感受能力低,具有感知分化程度弱,主动选择性差等缺陷。表现在观察事物上往往是笼统、无目的的、缺乏坚持性和顺序性。“看图学文”首先就是观察图画。这里,我们应当针对弱智儿童的心理缺陷,利用“看图”的方式,通过训练其观察力来促进其心里功能的恢复、弥补和改善。我的经验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图画。我们通常运用的观察方法很多,如顺序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变换角度法等等。其中顺序观察法是最基本的,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由远及近,或从整体到局部。教学时,应以顺序观察为主,适当选用其他方法。如第七册《我的家乡》一课,它是按菜园(近)—村庄、果园(中)—梯田(远)这一空间顺序写的。指导看图时就可以采用顺序观察法,由近及远观察家乡的景物,从而体会家乡的美。
二、从补充空白入手,补偿思维,想象缺陷。
“看图学文”中的插图,有的是表现事物发展的重点片断,如《司马光》中的插图表现的是“砸缸”这个片断;有的是表现发展过程,如《乌鸦喝水》中三幅图表现的是乌鸦想办法喝水的整个过程。平面的静止的图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省略或空白之处。这些空白既是一种缺陷又是一种优势。根据弱智儿童思维直观具体,灵活性、独立性差,想象贫乏,有意想象发展缓慢等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补偿这方面的缺陷。以《司马光》为例,教课时,我抓住“小孩是怎样掉进水缸的”这个空白,引导学生先比较小孩与水缸的高度,再观察水缸周围的环境,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当时的情景。通过观察与思考,不少学生得出了合理的答案,如有的学生说水缸在假山的下面,小孩爬山时脚一滑就掉到下面的水缸里了等。这样,在充分细致地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图文中已有的内容,结合生活实践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填补这类空白,不仅在补偿方面有针对性,而且使教学生动活泼,同时还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灵活使用插图,补偿注意、记忆缺陷。
插图是课文的直观再现,具有激发兴趣、刺激感官、形成表象、帮助理解的作用。但由于弱智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差,范围狭窄,无意注意占主导,转移不够灵活和记忆上知识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不准确等缺陷,使得在有的时候,静止的平面的插图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从弱智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根据课文的内容,灵活的将插图进行改造。如教《我坐上小飞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我采取了变图画为模型、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办法来克服插图的局限性。模型的出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印象。这样在认识事物理解课文的同时,又进行了注意和记忆缺陷的补偿。
弱智儿童心理缺陷的补偿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有长期的计划,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还应有具体的目标,这样才会收到真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