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说新课程改革好多年了,但思想政治课的应试教育味道仍很浓。教师为了分数,过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读背和掌握,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功课多,压力大,为了成绩,对于政治学科大多采用机械式的记忆方法,进行死记硬背,加上教材内容常滞后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政治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学生也感到厌倦,提不起学习政治课的热情,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要破解这一困境,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贯彻实施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简单谈谈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四点策略:
策略一:结合学生生活进行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备课时要秉承“为学生的需要与发展而设计”这一理念,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与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要充分考虑“备学生”这一关键环节,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了解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与内在潜能,从学生的视角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思路,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现有的认知层次、个体差异,预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维问题或认知活动,设计相应的教学对策,使所预设的教学环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并大胆地加以创新,这样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教师在备课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设计请学生参与的环节,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让学生利用放假回家收集相关资料(数据、信息、图片等),向家长、亲朋好友、社会了解情况,进行社会调查等。
策略二:创设生活情境进行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把学习的教材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机联系起来之后,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创设生活化情境进行导入,把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一些场景事例与教学的知识内容相结合,从而加强学生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鲜活灵动,让学生满怀期待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在设计导入这一关键环节上,一定要下足功夫,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将教学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机联系起来。特别是有些学生不感兴趣的或者说与学生的现有生活关系不大的教材内容,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加以变通,根据讲授的知识内容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不断地加以整合、设疑引导,预先精心设置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关注。
策略三:关注生活,实现教学生活化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内容与时代信息,做到“生活决定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明确指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课堂教学理念方面,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要贯彻“生活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努力地探索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并使之不断完善与内化,根据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身边的生活实例与社会热点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策略,用 “请进来”的方式进行现身说法。根据课本内容,可以请社会上有代表性的人员或学生家长到学校做专题报告或讲座,同时结合实际,进行时事讲座与简评、演讲等。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采用适合学生的、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达成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沟通与联系,建立能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除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之外,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专题讨论、辩论会、社会实践调查,模拟听证会、模拟法庭等,还可以模仿电视节目如焦点访谈、第一看点、百家讲坛、今日说法等。这些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很感兴趣,能够吸引他们参与到政治课堂中来,积极准备,乐于参与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知识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氛围方面,尽可能地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注重与学生在知识、情感方面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分工协作,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地去发现、理解、感悟知识道理,指导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建议,慢慢学会倾听和采纳他人的观点、建议,为学生提供最佳的乐学环境,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升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策略四:加强体验,实现作业实践化
传统的课后作业为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以做习题、练习为主。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学做合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与学生的生活、与整个社会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应要求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实践,让知识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多一些课外实践的作业,引导学生“走出去”,从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多了解社会、了解国内外大事,在课后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学会收集、筛选所需的资料,编制调查问卷,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走访调查活动,并撰写调查报告与政治小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将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进行到底,我们的教学必须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学生,实现生活化教学。这也是对陶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教师应结合教材知识,提供多种多样的生活素材,采用多姿多彩的生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从而达到“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目的,提升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简单谈谈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四点策略:
策略一:结合学生生活进行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备课时要秉承“为学生的需要与发展而设计”这一理念,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与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要充分考虑“备学生”这一关键环节,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了解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与内在潜能,从学生的视角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思路,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现有的认知层次、个体差异,预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维问题或认知活动,设计相应的教学对策,使所预设的教学环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并大胆地加以创新,这样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教师在备课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设计请学生参与的环节,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让学生利用放假回家收集相关资料(数据、信息、图片等),向家长、亲朋好友、社会了解情况,进行社会调查等。
策略二:创设生活情境进行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把学习的教材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机联系起来之后,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创设生活化情境进行导入,把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一些场景事例与教学的知识内容相结合,从而加强学生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鲜活灵动,让学生满怀期待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在设计导入这一关键环节上,一定要下足功夫,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将教学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机联系起来。特别是有些学生不感兴趣的或者说与学生的现有生活关系不大的教材内容,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加以变通,根据讲授的知识内容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不断地加以整合、设疑引导,预先精心设置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关注。
策略三:关注生活,实现教学生活化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内容与时代信息,做到“生活决定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明确指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课堂教学理念方面,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要贯彻“生活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努力地探索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并使之不断完善与内化,根据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身边的生活实例与社会热点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策略,用 “请进来”的方式进行现身说法。根据课本内容,可以请社会上有代表性的人员或学生家长到学校做专题报告或讲座,同时结合实际,进行时事讲座与简评、演讲等。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采用适合学生的、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达成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沟通与联系,建立能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除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之外,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专题讨论、辩论会、社会实践调查,模拟听证会、模拟法庭等,还可以模仿电视节目如焦点访谈、第一看点、百家讲坛、今日说法等。这些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很感兴趣,能够吸引他们参与到政治课堂中来,积极准备,乐于参与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知识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氛围方面,尽可能地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注重与学生在知识、情感方面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分工协作,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地去发现、理解、感悟知识道理,指导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建议,慢慢学会倾听和采纳他人的观点、建议,为学生提供最佳的乐学环境,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升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策略四:加强体验,实现作业实践化
传统的课后作业为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以做习题、练习为主。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学做合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与学生的生活、与整个社会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应要求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实践,让知识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多一些课外实践的作业,引导学生“走出去”,从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多了解社会、了解国内外大事,在课后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学会收集、筛选所需的资料,编制调查问卷,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走访调查活动,并撰写调查报告与政治小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将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进行到底,我们的教学必须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学生,实现生活化教学。这也是对陶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教师应结合教材知识,提供多种多样的生活素材,采用多姿多彩的生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从而达到“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目的,提升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