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厅里“看”合唱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w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唱艺术是高雅艺术,这在人们的认识中属于不争的事实。而中国人喜爱合唱,热衷合唱,这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合唱艺术传入中的百年间,它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是任何其他音乐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别的且不说,人们只需回忆一下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作品在各个时期中所产生的轰动影响,以及延续到今日还令人激情满怀、振奋不已的巨大精神力量,就已经可以得出准确的答案了。
  然而,时过境迁,新形势下的合唱艺术如何向前继续发展,怎样摆脱形式呆板、趣味单调的现状,思维上的改革意识是尤为重要的。其实在几百年前,当欧洲合唱艺术从教堂中步入世俗舞台上时,就已经注定了这项艺术为迎合时代变迁而不断脱胎换骨的命运。如今,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新的观众、新的审美,这一切又开始将合唱艺术从“我自岿然不动”的圣台上请下。以现今的艺术视角来看。多年来传统的合唱艺术形式与观众之间已经很难找到富有亲和力的默契,因此,努力思考,打开全新的艺术思路,为合唱艺术找到一条接近群众的新的发展之路,是我们合唱艺术工作者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近年来推出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和“浪漫早春”大型情景合唱音乐会,就是在这方面进行大胆尝试的成功范例。目前,这两套情景合唱音乐会已成为该团的品牌节目,事实证明,群众是喜爱并接受这一形式的。作为该节目的导演,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为什么要把合唱从“听”变成“看”
  
  在为“激情燃烧的岁月”和“浪漫早春”大型情景音乐会作创导构思时,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如何在保证合唱艺术音乐效果的同时,在视觉上做一些色彩、造型和动感方面的处理,并使这些视觉效果与传统的听觉效果相结合,从而找到一种立体的、多维化的创新理念。我的想法是建立在改革基础上的,因为多年来,我国的合唱演出都是在台上成排列队,在钢琴或乐队的伴奏下一本正经地演唱,这样的形式固然严肃,优点也很多,但若一概并论就未免显得单调、死板而缺乏艺术活力。为了使现今的观众重新将欣赏的目光转向合唱艺术,为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合唱艺术能够更加深入人心,改革合唱的舞台造型,大胆借鉴姊妹艺术的长处已成为合唱艺术今后发展的必然。因此我在这两场情景合唱音乐会中创导了新的表演方式,将歌剧、电影、民歌表演唱的一些形式与表现手法揉和在音乐会合唱之中,使合唱在舞台上第一次有了排列、切换、转接的动感,在各种造型的辅助下,音乐犹如多渠道组成的万花筒,呈现出了听觉与视觉共存的新鲜效果。
  
  二、变的是什么?
  
  改变不是颠覆,也不是迎合。改变是一种扩展、一种丰富、一种激发,这是我在创作中遵循的一个基点。鉴于我国现有专业合唱团的表演水平,更需要一种灵活的方式来促进他们的提高。将传统的表演形式打破后,歌唱演员们会由此相对获得一些个性上的自由表现,而观众则会从舞台上丰富的色彩及动作切换的跳跃感上得到新奇的享受。从以上两个情景合唱音乐会的效果看,国交合唱团的每一个成员都做到了表演上的自觉投入,相互间的举手投足,都是演员们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而伴随着歌词寓意的形体语言合着表情丰富的音乐,在观众中展开了一种升华和跨越般的意境。此时他们每个人既是歌唱家,又是表演家;既是独唱演员,又是合唱演员,随着曲目的交替变化,这些人“出则为将,入则为伍”,情景的切换如同电影的蒙太奇镜头一般,实是一种自然化的流露与表现。变“静”为“动”,变“死”为“活”,一切以自然流露的方式为准,这就是改变的根本。
  
  三、怎样变
  
  1 让合唱有情景 “激情燃烧的岁月”——神圣战争篇,使北京音乐厅自建成以来,第一次在舞台上捂上了布景,观众进场后的第一感就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鲜意味。高大宽阔的灰色背板遮住了原来的墙壁,两边伫立的浮雕表现的是革命战争英雄的形象,舞台上设计的或高或低的台阶给人们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戏剧感。合唱演员们三三两两地站在台阶上,少了一些以往的整齐划一,多了几分错落有致的随意。音乐会还没有开演。观众已被丰富的舞台布置吊起了胃口。
  2 让合唱有色彩其一为服装变化。 国交合唱团在演这两部情景合唱音乐会时。第一次没有穿统一的黑礼服,而是根据歌曲的内容穿着相应的服装,就像歌剧中的角色扮相一般。如:演唱《红军战士想念毛主席》、《红色娘子军连歌》时,演员们都穿红军战士的服装。演唱《大红枣儿送亲人》时,女演员就一身村姑的装束……诸如此类,各取所需。戏剧化的服装效果,使音乐会合唱避免了因视觉单一而引起的审美疲劳,增添了一丝一缕的色彩调配,收到了观众很好的反馈效果。
  其二为音色变化。在这两部情景合唱音乐会中,我为了达到听觉上的色彩变化。除了一般的钢琴伴奏外,大胆设计添加了很多特色乐器,为的是追求风格的别致、色彩的丰富和效果的逼真。从而使情景合唱音乐会在听觉上更加与情相连,与景相融。比如:在《万泉河水清又清》中加入了竹笛,在《共青团员之歌》、《山楂树》、《神圣的战争》、《海港之夜》等前苏联歌曲中加入了曼陀林和手风琴。而在“浪漫早春”情景合唱音乐会中则加入了两把小提琴、一支长笛和一个打击乐。这样一来,情景合唱音乐会就有了生动而丰富的音色及音响变化。
  其三为演唱风格的多样变化如在男女声二重唱《敖包相会》中,男高音张天甫利用胸声获得了豪爽的音色,女高音李朔运用声音位置的前后变化,展现出了少女羞涩的声音感觉。而在女声小合唱《挂红灯》中,美声唱法的演员运用民间“小嗓”,唱出了地道的陕北风味儿,湖北民歌《龙船调》中那句男生道白“我来推你一把”,三个不同声部的男声领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人物性格,音乐的表现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3 让合唱有表演情景合唱音乐会与以往合唱音乐会的最大不同在于形式的灵活多样,合唱演员们在舞台上分布在多个声源点上,不时随着歌词的变化而改变造型的队列,一边唱,一边演,加之一些身体动作和舞蹈语汇,有时还适当运用简单的道具。这种形式有着表演唱的模样,更类似歌剧的表演形式,它是我在导演构思中始终探求的一种鲜活的合唱艺术模式。比如在唱《红色娘子军连歌》时,合唱队员就身着红军军服,肩挎长枪,列队踏步,边唱边变换队形和动作。而演唱《山楂树》时,三位女演员身穿漂亮的俄罗斯长裙,头戴花头巾,在歌声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演唱《龙船调》时,男演员在台上组成龙船的队形,随着音乐高低起伏,给人以随波逐流的感觉……演唱中有了人物、有了情节,音乐的舞台就变得多姿多彩,观众感到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艺术场面和氛围。
  在“浪漫早春”情景合唱音乐会中,我还设想添加了一些舞蹈动作,例如:混声小合唱《春天里的鲜花怒放》、女声三重唱《深深的海洋》等,都是由演唱者自唱自跳,舞蹈动作虽不复杂,但却使整个节目变得生机盎然。此外,如《同桌的你》的叙事性舞蹈,《在那遥远的地方》、《我心永恒》中的即兴式现代舞等,都适当加 入了专业舞蹈演员的助舞,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这里的舞蹈不是以往晚会中程式化的“舞伴歌”,而是与演唱者演唱的歌曲有实质性联系的舞蹈语汇,它在这里出现,亦是对音乐内容的一种特殊展示与烘托,其目的是希望使观众的情感上产生更多的共鸣。
  此外,我还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情景合唱音乐会上运用了朗诵手法,在钢琴与大提琴奏出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主题曲后,主持人以浑厚的男中音加入了深情的朗诵,这种手法加大了整场音乐会的艺术表现力度,为这台情景合唱音乐会增添了自然且富有感染力的串联。画龙点睛,朗诵的出现使得整场音乐会完成了艺术整体化的最后展示。
  
  四、变后的结果
  
  记得我最初在为两台情景合唱音乐会做导演构思时,曾有过一种大胆的预测,这种立体化的、充满动感的、将多种艺术手法和艺术效果融为一体的合唱形式,必能带来良好的演出市场效果。后来,实践证明了我的预测和判断。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自开始将两个大型情景合唱音乐会作为独立作品推出后,就立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首先是观众反应强烈,许多人从剧场走出后,都不禁发出了内心的感慨,他们觉得,情景合唱音乐会既有艺术品位,又有通俗的亲切感,来到剧场后,真的感觉音乐很美好、很动人,一切动感的辅助效果,都使他们更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和对合唱的感情。再有就是市场效益的突出,据国交合唱团统计,两台大型情景合唱音乐会创演以来,他们每年都有几十场的演出场次。若加上每年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以上统计还可大增。这一点说明了,情景合唱音乐会的艺术创意找对了方向,瞄准了艺术完美性与群众欣赏趣味相结合的切入点。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很多获奖的合唱组合都不约而同地吸收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浪漫早春”这两台大型情景合唱音乐会的演唱及表演手法。
  说到今天的成功,不能不提当年创意时的各种阻碍与困难,许多合唱团的老同志不理解这种新的演唱形式,再加上各方面协调工作的繁复和意想不到的难点,真的使我痛苦和彷徨过。所幸国交领导眼光长远,以关峡团长为首,携带全体班子成员坐镇,为这两台情景合唱音乐会打气、鼓劲并全力帮助。国交副团长,合唱团团长黄越峰更是亲自与我共商创导草案,以他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且从排练、演出到推广,每每事必躬亲,他的积极工作为我的创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新事物往往是这样,人们总是要议论它、评价它或褒贬它。大型情景合唱音乐会更是这样,它的诞生、发展、推广与成功,同样需要人们的一个认识过程。所幸的是,这个艺术的新生儿自诞生起就受到了社会、特别是专家们的喜爱与肯定,演出时,一批从事合唱事业多年的老专家如刘诗嵘、谢明、吴其辉等人,都对音乐会的演唱形式和演唱、表演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使得我个人在内心深处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慰藉。
  情景合唱音乐会是在一般传统合唱音乐会的基础上所作的探索与尝试,我作为音乐会的导演,其创导的主旨是希望借助多种艺术形式的经验,为合唱艺术找到一条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表演思路,让合唱“动”起来,让音乐“活”起来,让演员“欢”起来。让观众“乐”起来。“激情燃烧的岁月”与“浪漫早春”情景合唱音乐会,正是以这样的艺术宗旨和表现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的。
  
  王湖泉 中央歌剧院导演
  责任编辑 张荫
其他文献
2008年7月15日至20日,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山西省文化厅主办,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在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召开。本届年会共有210名代表参加,在4个按照专题设立的分会场上,共有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69所高校的132位代表提交了自己的论文。此次年会参与人数之多,代表来自地域之广,性别、年龄比例之均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的生机与活
2007年10月12日,旅欧美男低中音歌唱家、纽约世界瓦格纳歌剧大赛金奖得主孙禹独唱音乐会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行。音乐会由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浙江省音协声乐专业委员会主办,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专程从美国赶来的美国哥伦布歌剧院院长、指挥家威廉·鲍格斯(William Boggs)指挥浙江歌舞剧院交响乐团为其伴奏。  音乐会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为中国作品,孙禹演唱了由浙江省
前些时日意外欣喜地收到原香港民族音乐学家吴赣伯先生编著的有关香港民乐研究的巨著。我与吴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认识,后只有不多的接触。开始我仅认为他是一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80年代到香港定居的民乐演奏家,他的夫人项斯伯女士则是享誉中外的古筝演奏家。90年代的一天,他匆匆从香港到北京,专程与我晤谈香港民族音乐学会即将在香港举办有关“国乐问题”研讨会的有关事项,他是这项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说明他不仅
宜昌,宜于繁荣昌盛之谓也。  宜昌是一座拥有2400 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是巴楚文化发祥地,在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诞生了中国的诗歌之祖屈原和流芳千古的和平使者王昭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宜昌迅速崛起,成为闻名中外的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宜昌教育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全省率先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完成了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率先完成了以寄宿制学校为重点的义务教育标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孕育了丰富优秀的民族音乐,这源远流长的民族音乐曲折发展奔腾至今,愈益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在新世纪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我们的伟大祖国、在中华民族正充满着勃勃生机,以欣欣向荣的雄姿屹立在世界面前的今天,我们的音乐工作,特别是我们的民族音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世界注目,令他们刮目相看,产生着强大的吸引力。这也就在我们的面前呈现出巨
2007年,徐孟东先生的钢琴独奏曲《菩提》I在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开幕式音乐会首演时,引起了大家极大兴趣。此后,我陆续搜集到了徐孟东的四部音乐作品的乐谱和音响,感触颇深。它们分别是:  1.《惊梦》(为16位演奏家和3种人声吟诵):该作取材于著名昆曲剧目《牡丹亭》,创作于2003年,首演于2004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之后相继在日本、韩国现代音乐节及2006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演出。总谱(单行
2007年1月5日下午,黎英海教授悄悄地离开了我们。甘做中国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上的一块铺路石,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都奉献给中国民族音乐事业——这就是中国杰出的理论家、作曲家、教育家黎英海先生!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领军人物,黎先生在中国现当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怀着对黎先生无比崇敬的心情,重新拜读了黎先生的作品和理论著作,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一、 生平 
去年8月12日,题为“仲夏夜之梦”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音乐季(2006年第五期)隆重拉开帷幕。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彭家鹏执棒下演奏了中国当代作曲家创作的优秀民族管弦乐作品,原创与改编作品均包括其中,它们有李民雄创作的《龙腾虎跃》和改编的《夜深沉》、周东朝作曲及张大森配器的《黄土情》、李滨杨的二胡协奏曲《图腾》、莫凡的胡琴协奏曲《京风》、刘长远的琵琶协奏曲《戏弹》以及张式业的《一枝花》。这
2008年3月28日,时间在这一天凝聚成经典——人民大会堂上演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你是这样的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晚会以匠心独具的艺术构思和精彩纷呈的艺术表现手法,声情并茂、情景交融地颂扬了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崇高品格和无私情怀,表达了人民群众几十年来绵延不绝的对周总理的热爱与敬仰之情。  晚会定位在情景化,把着眼点放在“以情动人”上面,以“情景化”作为舞台表现的艺术定位,围绕周总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或者是想象力低下,我从没想到过会有这样的音乐会,更没想到过能有机会观看和聆听一场这样的音乐会。2008年4月13日和14日,纽约爱乐乐团在纽约考夫曼中心(Kaufman Center)的墨尔金音乐厅(Merkin Concert Hall)为3至6岁的孩子浓情奉献了三场特殊的音乐会——幼儿音乐会(Very Young People’s Concerts)。我观看的是4月13日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