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受美学理论在具体的实践中,已经逐渐与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融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将两者进行结合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对当前接受美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做简要的分析,并对接受美学的有效使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期望能够为我国的教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接受美学;高中语文;阅读;应用
随着新课标改革进程的推进,接受美学更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提升来说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 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接受美学的理论着重于读者本身的素养,通过读者的自主学习发挥开放性的思维去感受与理解阅读中的内容。并突破传统的作品阅读模式,构建新型的理解模式,让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能够被学生所理解与吸收。因此,接受美学理论的实现前提是需要学生来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其中包含了文学作品结构模式理论、期待视野理论等,将它们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打开学生们的学习视野。
二、 当前接受美学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一) 不重视学生的期待视野的培养
目前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会过度强调对阅读主题内容等框架性体系的研究以应对日常的考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展开更多创造性的想象,而在课堂教学中则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和对于自身情感的培养以及精神境界的提升有着一定的阻碍。并且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没有对学生期待视野的重要性引起重视。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多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而无法实现理想的文学素养培养效果。
(二) 功利化的阅读模式限制学生视野的拓展
接受美学理论在阅读模式上更加注重发挥读者自身的主体作用,让读者能够通过自身开放性思维来感受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而在国内的应试教育之下,其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以此为学校获取更多的资源。这种功利性的思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陷入困境。再加之虽然语文学科在高考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但是在阅读的分数上并不高,因此在这种思想下,学校对高中语文阅读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而无法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在实践中往往会采用题海的战术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视野上大多局限在相关的考点范围之内,通过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并且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召唤结构理论的缺失
随着新课改的教程深入,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逐渐引起重视,并且也在逐渐丰富并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效果实践中,教师往往会更多的注重表面上的形式化创新,教师所拓展的课外内容往往与文本关联性不大,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召唤结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气氛,往往会采用设问的形式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但是大多教师给出的答案都被局限于标准答案的范围内,并没有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有较大的帮助。除此之外,由于高中课业繁重,学校对于学生语文阅读时间的安排非常有限,学生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味作品中的美感,也无法从中有所欣赏与领悟,使得整个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
三、 实现接受美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一) 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必须对接受美学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重要性引起重视,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模式,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的学生阅读水平。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应当通过“以点及面”的方式来拓展学生们的阅读视野,逐渐帮助学生突破传统应试考点的范围,让学生们自主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各自的体验效果来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除此之外,教师除了对教材来帮助学生理解之外,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作品中蕴含的价值,最终得出相关的结论。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 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期待视野”
高中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已经培养了一定的独立思维。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文中的情感与学生进行交流,找到文学作品赏析的关键点,进而对学生的“期待视野”做深入的拓展与补充。在高中教学时期,学生们的接受能力极强,教师应当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寻找更多有用的素材来开拓学生们的视野,打破传统教学考点对学生们思维的束缚。增加课外阅读的数量,让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来加强情感上的体验,以此实现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创新。
(三) 丰富“召唤结构”的内容,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召唤结构的模式是需要将文本的内容设置成开放性的思维模式,通过内容的留白让学生们自行想象,在理解的过程中对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有所感悟。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促使学生在海量的文本信息中寻找到自身精神情感的着落点,最终实现对学生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文本中的情感点,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召唤,实现个性化阅读模式活动的开展。
四、 结束语
虽然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引起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依然存在流于表面的教学方式。将接受美学应用到学生语文阅读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与理念的转变有所帮助。因此,在接受美学理论的基础上,可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通过文学作品来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并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耿起航.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品牌,2015,(04):212.(2015-05-11)
[2]李洪剑.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接受美学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2017,(04):13.
作者简介:
范文玲,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
关键词:接受美学;高中语文;阅读;应用
随着新课标改革进程的推进,接受美学更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提升来说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 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接受美学的理论着重于读者本身的素养,通过读者的自主学习发挥开放性的思维去感受与理解阅读中的内容。并突破传统的作品阅读模式,构建新型的理解模式,让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能够被学生所理解与吸收。因此,接受美学理论的实现前提是需要学生来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其中包含了文学作品结构模式理论、期待视野理论等,将它们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打开学生们的学习视野。
二、 当前接受美学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一) 不重视学生的期待视野的培养
目前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会过度强调对阅读主题内容等框架性体系的研究以应对日常的考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展开更多创造性的想象,而在课堂教学中则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和对于自身情感的培养以及精神境界的提升有着一定的阻碍。并且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没有对学生期待视野的重要性引起重视。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多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而无法实现理想的文学素养培养效果。
(二) 功利化的阅读模式限制学生视野的拓展
接受美学理论在阅读模式上更加注重发挥读者自身的主体作用,让读者能够通过自身开放性思维来感受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而在国内的应试教育之下,其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以此为学校获取更多的资源。这种功利性的思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陷入困境。再加之虽然语文学科在高考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但是在阅读的分数上并不高,因此在这种思想下,学校对高中语文阅读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而无法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在实践中往往会采用题海的战术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视野上大多局限在相关的考点范围之内,通过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并且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召唤结构理论的缺失
随着新课改的教程深入,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逐渐引起重视,并且也在逐渐丰富并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效果实践中,教师往往会更多的注重表面上的形式化创新,教师所拓展的课外内容往往与文本关联性不大,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召唤结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气氛,往往会采用设问的形式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但是大多教师给出的答案都被局限于标准答案的范围内,并没有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有较大的帮助。除此之外,由于高中课业繁重,学校对于学生语文阅读时间的安排非常有限,学生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味作品中的美感,也无法从中有所欣赏与领悟,使得整个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
三、 实现接受美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一) 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必须对接受美学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重要性引起重视,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模式,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的学生阅读水平。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应当通过“以点及面”的方式来拓展学生们的阅读视野,逐渐帮助学生突破传统应试考点的范围,让学生们自主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各自的体验效果来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除此之外,教师除了对教材来帮助学生理解之外,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作品中蕴含的价值,最终得出相关的结论。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 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期待视野”
高中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已经培养了一定的独立思维。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文中的情感与学生进行交流,找到文学作品赏析的关键点,进而对学生的“期待视野”做深入的拓展与补充。在高中教学时期,学生们的接受能力极强,教师应当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寻找更多有用的素材来开拓学生们的视野,打破传统教学考点对学生们思维的束缚。增加课外阅读的数量,让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来加强情感上的体验,以此实现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创新。
(三) 丰富“召唤结构”的内容,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召唤结构的模式是需要将文本的内容设置成开放性的思维模式,通过内容的留白让学生们自行想象,在理解的过程中对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有所感悟。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促使学生在海量的文本信息中寻找到自身精神情感的着落点,最终实现对学生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文本中的情感点,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召唤,实现个性化阅读模式活动的开展。
四、 结束语
虽然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引起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依然存在流于表面的教学方式。将接受美学应用到学生语文阅读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与理念的转变有所帮助。因此,在接受美学理论的基础上,可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通过文学作品来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并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耿起航.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品牌,2015,(04):212.(2015-05-11)
[2]李洪剑.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接受美学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2017,(04):13.
作者简介:
范文玲,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