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结构设计作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相对而言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墙体以及楼板的裂缝现象的出现,但是由于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实际原因包括很多方面,这就给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因此想要避免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出现,则需要对其提起相应的重视程度。基于此,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裂缝;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1-0172-01
1裂缝的危害性分析、
1.1降低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刚度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建筑结构出现裂缝,会导致裂缝截面位置的中轴发生形变,出现不同程度的上移,降低了建筑混凝土机构的刚度。
1.2降低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强度
建筑结构的强度下降均由施工裂缝引起,究其原因是工程施工出现裂缝,导致混凝土钢筋裸露在外部,使得混凝土钢筋长时间受雨水侵蚀、生锈,降低了建筑整体结构的强度,并且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会给日后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
1.3导致抗剪能力下降
建筑结构产生裂缝,不仅削弱建筑整体结构的刚度与强度,还会使结构的抗剪性能受到建筑界面的影响,使得建筑整体结构受到破坏,导致抗剪承载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形成的因素分析
2.1温度应力的影响
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最为熟悉的因素就是温度的影响。一般情況下是由于将混凝土进行浇筑后未能快速实现内部温度的降低,致使里面和外部的温度相差悬殊,内外的温差使得混凝土的外表产生了拉应力,内表面随之产生压应力,最后致使裂缝的出现。由于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后时间很短,较短的育龄期致使混凝土未产生高强度的抗拉性,一旦外表面产生的拉应力较混凝土自身的具备承受力大而言较大时,就会导致裂缝的生成。
2.2塑性变形的影响
塑性变形也会导致裂缝的生成,一般这种情况发生在硬化之前。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混凝土在硬化前处于塑性的状态,此外上部建筑的缓慢沉降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这样一来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如果建筑物的结构组成为混凝土,会出现混凝土在水平方向的收缩难于垂直方向上的收缩,究其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的表面积增大、钢筋或者骨料的粒径过大,然后导致混凝土产生许多裂缝,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裂缝间存在着0.3mm到1mm的距离,呈现出来的状态是裂缝之间平行排列,此外,所有的裂缝均有深度。
2.3应力裂缝的影响
混凝土构建的结构缓慢的收缩致使应力裂缝的出现。对常见几类方式比较,大概分为自身收缩、塑性收缩、碳化收缩以及干燥收缩这几种。浇筑程序结束建筑结构会经历硬化的阶段,此外在硬化阶段结构的内部会产生很多水汽进行蒸发,随着蒸发的进行会使得建筑结构的总体积慢慢变小,最终致使出现收缩,又由于支座的作用,影响着建筑结构的收缩改变不会呈现随意性,此外如果出现的收缩程度很严重会使得支座对建筑结构产生的约束程度会逐渐增大,在多个作用力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会导致建筑结构呈现断裂的状态。并且,当这种相互作用相对集中时,会使得产生的裂缝的一般位于混凝土板的中间地带。
3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避免裂缝的措施
3.1选择优质的原材料
建筑混凝土浇筑的耐久性能与施工材料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在原材料选择方面,项目部应严把原材料选择关,尽可能选择与工程项目相符且质量过关的原材料。例如在原材料的选购方面,对于骨料的选用,必须结合经济性、价格性与适宜性,根据项目工程的具体需要,尽量选择较大粒径与坚固程度良好的砂石,减少砂石搅拌过程的水泥使用量,避免水泥搅拌时热量快速散发,以提升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在砾石方面的选取,尽量不购买含有碱性成分的砾石,避免与其他材料搅拌后,产生水化热现象。并且在搅拌混凝土掺合料时,还需在混凝土掺合料中添加缓凝剂和膨胀剂,预制混凝土收缩或膨胀而产生拉应力。
3.2对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进行控制
在结构设计阶段还要注明混凝土的实际浇筑顺序,除此之外,还要注明混凝土的浇筑方案以及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就能够对于裂缝的产生产生很好的阻碍作用,浇筑施工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环节,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施工相关人员的施工技术要过关,因此,施工相关的企业应该针对浇筑施工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活动,保障施工相关人员的技术得到一定的提升,这样也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
3.3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工作
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工作,有利于控制混凝土水分快速蒸发,保证混凝土的湿度,避免裂缝的形成。因此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施工单位需要依据设计图纸规定混凝土保养的时间,安排专人在12h内对混凝土进行保湿、保温。对于混凝土养护的时间设定,还需依据混凝土掺合料与建筑项目所在的区域来设定,然后使用薄膜来覆盖混凝土的表面,并做好定期洒水养护,避免混凝土水分的散发。此外,为了避免裂缝的形成,还需定期做好稳定测量的工作,保证混凝土的湿度与温度在允许值内,并详细记录在册。例如为了了解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内外温差,避免温差裂缝的形成,在浇筑混凝土12h后,安排专人使用热电测温仪对混凝土上中下三层的温度进行测量:第1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为2h;4d后测量1次,每次间隔3h;11d后测量1次,每次间隔5h,依此类推。然后在记录本中记录每次测量的数据,统一绘制形成完整的表格,方便了解混凝土凝结内外的温度,为下一步施工打下基础。
结语:
虽然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难以避免,但是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只要施工人员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管控,根据施工设计图纸与方案来施工,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严把混凝土浇筑关,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工作,就能有效预防与控制裂缝问题的形成,提高建筑整体结构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桑丹辉.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6,17(05):100-101.
[2]朱羿.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裂缝控制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239.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裂缝;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1-0172-01
1裂缝的危害性分析、
1.1降低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刚度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建筑结构出现裂缝,会导致裂缝截面位置的中轴发生形变,出现不同程度的上移,降低了建筑混凝土机构的刚度。
1.2降低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强度
建筑结构的强度下降均由施工裂缝引起,究其原因是工程施工出现裂缝,导致混凝土钢筋裸露在外部,使得混凝土钢筋长时间受雨水侵蚀、生锈,降低了建筑整体结构的强度,并且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会给日后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
1.3导致抗剪能力下降
建筑结构产生裂缝,不仅削弱建筑整体结构的刚度与强度,还会使结构的抗剪性能受到建筑界面的影响,使得建筑整体结构受到破坏,导致抗剪承载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形成的因素分析
2.1温度应力的影响
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最为熟悉的因素就是温度的影响。一般情況下是由于将混凝土进行浇筑后未能快速实现内部温度的降低,致使里面和外部的温度相差悬殊,内外的温差使得混凝土的外表产生了拉应力,内表面随之产生压应力,最后致使裂缝的出现。由于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后时间很短,较短的育龄期致使混凝土未产生高强度的抗拉性,一旦外表面产生的拉应力较混凝土自身的具备承受力大而言较大时,就会导致裂缝的生成。
2.2塑性变形的影响
塑性变形也会导致裂缝的生成,一般这种情况发生在硬化之前。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混凝土在硬化前处于塑性的状态,此外上部建筑的缓慢沉降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这样一来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如果建筑物的结构组成为混凝土,会出现混凝土在水平方向的收缩难于垂直方向上的收缩,究其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的表面积增大、钢筋或者骨料的粒径过大,然后导致混凝土产生许多裂缝,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裂缝间存在着0.3mm到1mm的距离,呈现出来的状态是裂缝之间平行排列,此外,所有的裂缝均有深度。
2.3应力裂缝的影响
混凝土构建的结构缓慢的收缩致使应力裂缝的出现。对常见几类方式比较,大概分为自身收缩、塑性收缩、碳化收缩以及干燥收缩这几种。浇筑程序结束建筑结构会经历硬化的阶段,此外在硬化阶段结构的内部会产生很多水汽进行蒸发,随着蒸发的进行会使得建筑结构的总体积慢慢变小,最终致使出现收缩,又由于支座的作用,影响着建筑结构的收缩改变不会呈现随意性,此外如果出现的收缩程度很严重会使得支座对建筑结构产生的约束程度会逐渐增大,在多个作用力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会导致建筑结构呈现断裂的状态。并且,当这种相互作用相对集中时,会使得产生的裂缝的一般位于混凝土板的中间地带。
3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避免裂缝的措施
3.1选择优质的原材料
建筑混凝土浇筑的耐久性能与施工材料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在原材料选择方面,项目部应严把原材料选择关,尽可能选择与工程项目相符且质量过关的原材料。例如在原材料的选购方面,对于骨料的选用,必须结合经济性、价格性与适宜性,根据项目工程的具体需要,尽量选择较大粒径与坚固程度良好的砂石,减少砂石搅拌过程的水泥使用量,避免水泥搅拌时热量快速散发,以提升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在砾石方面的选取,尽量不购买含有碱性成分的砾石,避免与其他材料搅拌后,产生水化热现象。并且在搅拌混凝土掺合料时,还需在混凝土掺合料中添加缓凝剂和膨胀剂,预制混凝土收缩或膨胀而产生拉应力。
3.2对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进行控制
在结构设计阶段还要注明混凝土的实际浇筑顺序,除此之外,还要注明混凝土的浇筑方案以及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就能够对于裂缝的产生产生很好的阻碍作用,浇筑施工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环节,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施工相关人员的施工技术要过关,因此,施工相关的企业应该针对浇筑施工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活动,保障施工相关人员的技术得到一定的提升,这样也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
3.3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工作
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工作,有利于控制混凝土水分快速蒸发,保证混凝土的湿度,避免裂缝的形成。因此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施工单位需要依据设计图纸规定混凝土保养的时间,安排专人在12h内对混凝土进行保湿、保温。对于混凝土养护的时间设定,还需依据混凝土掺合料与建筑项目所在的区域来设定,然后使用薄膜来覆盖混凝土的表面,并做好定期洒水养护,避免混凝土水分的散发。此外,为了避免裂缝的形成,还需定期做好稳定测量的工作,保证混凝土的湿度与温度在允许值内,并详细记录在册。例如为了了解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内外温差,避免温差裂缝的形成,在浇筑混凝土12h后,安排专人使用热电测温仪对混凝土上中下三层的温度进行测量:第1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为2h;4d后测量1次,每次间隔3h;11d后测量1次,每次间隔5h,依此类推。然后在记录本中记录每次测量的数据,统一绘制形成完整的表格,方便了解混凝土凝结内外的温度,为下一步施工打下基础。
结语:
虽然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难以避免,但是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只要施工人员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管控,根据施工设计图纸与方案来施工,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严把混凝土浇筑关,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工作,就能有效预防与控制裂缝问题的形成,提高建筑整体结构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桑丹辉.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6,17(05):100-101.
[2]朱羿.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裂缝控制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