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素养在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在思政课中培育政治认同素养展开了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63
学科素养必须经历“特定的学习方式”后才能形成,而其中的政治认同,指的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当下,中国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价值观的认同等多方面的内容。政治认同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本质,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高中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无论言行举止还是思想观念,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引。只有加强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引领和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为例,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引导学生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认识。从全面的角度看,教师既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果,也要讲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不仅要讲过去的光荣历史,也要讲未来的使命与担当,特别要讲清楚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以下是笔者关于思政课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实践和思考:
一、关注热点,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时事小评论,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时事热点,对新闻热点的产生原因、影响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表达个人对时事热点的看法。实践操作上,笔者通常安排为课前五分钟“时事演讲”;在课时比较松动的情况下,还可以安排时政热点专题教育课独立开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撰写“时政小论文”,评选“时政达人”。例如在以“理性爱国”为题的时政热点演讲中,学生谈道:“作为一名理性的、有知识的年轻学生,我们不应该以过激的行为去爱国。当前,我们应该埋头学好知识和技能,成为博学多识、身心强健、志向远大的一代新人。当我们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一刻,当‘中国智造’产品为引世界各国人民争相购买之时,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国际体育赛场奏响的时候……我们报答了伟大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为她增添了光彩。撇开浮躁的情绪,丢掉喧哗的口号,回归理性的行为,坚守我们的立场,热爱我们的人民,这才是我们对爱国的最好诠释。”演讲完毕,学生感触颇深,教师再请其他谈谈心得体会,很多学生都踊跃发言。如此一来,学生演讲的效果比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好多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实践既达成了政治认同素养目标,又锻炼了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反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静态的;而社会生活则是动态的。时事述评的方式实现了动与静、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选择自己关注的时政热点,教师加以点评指导,时事述评的案例不断涌入课堂,成为开放的教学资源,为培育政治认同提供了新的方法,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联系实际,培育自信
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中,课堂前五分钟,笔者播放2021年3月“杨洁篪、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方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的视频。视频中,杨主任和王部长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与美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沟通,就各自内外政策和双边关系进行了坦诚、建设性交流。看完视频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请学生代表上台发表自己的感想,学生真正领悟到: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00年前的中国,在中美对话中,我们的底气更足了。从而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自信。教师此时还应该在点评中适时提出对青年学生的希望,未来,需要我们青少年脚踏实地,锤炼自我,百折不挠,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量。
在讲《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时,笔者课前让学生搜集近几年我国政府包机接侨的具体案例,课堂教学中,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从旁解读,对比别国政府在同类问题上的态度做法,笔者引导学生从政府性质、宗旨、原则等方面进行思考,进而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去理解其中的原因,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切体会到“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三、挖掘题材,优化思维
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价值观的认可和支持,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思维方式。
如讲《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课时,可不讲教材提供的“镜头”,也不直接讲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而是让学生就身边所发生的变化或所能体验到的生活经历谈看法,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这场抗疫战中的做法,并与其他国家的举措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从政党角度去总结,教师再展示先进共产党员的事迹及影视资料,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全国医务人员对武汉、对湖北的驰援,这里面有党员干部,也有普通群众;有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也有“00后”的年轻姑娘,有热心送菜的师傅,也有免费送餐的快递小哥。不管来自何方,他们都是抗“疫”战中最美的逆行者。学习抗“疫”英雄的过程,是学生感悟榜样力量的过程,也是道德素养提升的过程,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优化思维方式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社会问题,把握问题本质,看清主流。例如在讲述《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时,笔者选用了“钓鱼执法”政府滥用权力的案例为背景。如何利用负面案例,达成正面效果?首先,我们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明确指出,滥用职权仅仅是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绝大多数政府工作人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展示先进工作者的视频和图片,加深学生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了解,向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其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怎样改变现状。最后,总结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需要做到完善立法,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打造人民满意的法治型政府。按照这样的引导,学生就能理解,我们的政府不是完美的,还需要改进,还需要我们的监督。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堂教学中学会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同时增加了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核心素养的落实水到渠成。
四、教学思考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些问题值得重视,需要深入探索。
第一,不同要素构成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不仅要着眼于某一要素,也要着眼于其他几个要素,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们的教学实践,通过时事述评、社会活动以及课堂教学的改变,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能力的同时,最终培育政治认同。
第二,从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学科内容学习与学生社会活动的结合日益密切。教师需自身需要深入社会,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形成关心社会、热心参与社会生活的习惯。教室可以在学生参与实践之前,制定明确的任务,学生带着进行实践计划和任务明细进行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反馈环节,可以则通过小组集体成果、成员个体成果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参与社会活动的感想,并且对活动成果进行适当的奖励,调动学生的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性,增强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总之,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总结,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孔佳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探究》,苏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2] 吉波人《增强政治认同“三部曲”》,《思想政治課教学》2020年第2期。
[3] 林黎华《也谈议题式教学的“五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63
学科素养必须经历“特定的学习方式”后才能形成,而其中的政治认同,指的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当下,中国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价值观的认同等多方面的内容。政治认同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本质,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高中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无论言行举止还是思想观念,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引。只有加强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引领和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为例,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引导学生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认识。从全面的角度看,教师既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果,也要讲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不仅要讲过去的光荣历史,也要讲未来的使命与担当,特别要讲清楚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以下是笔者关于思政课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实践和思考:
一、关注热点,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时事小评论,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时事热点,对新闻热点的产生原因、影响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表达个人对时事热点的看法。实践操作上,笔者通常安排为课前五分钟“时事演讲”;在课时比较松动的情况下,还可以安排时政热点专题教育课独立开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撰写“时政小论文”,评选“时政达人”。例如在以“理性爱国”为题的时政热点演讲中,学生谈道:“作为一名理性的、有知识的年轻学生,我们不应该以过激的行为去爱国。当前,我们应该埋头学好知识和技能,成为博学多识、身心强健、志向远大的一代新人。当我们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一刻,当‘中国智造’产品为引世界各国人民争相购买之时,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国际体育赛场奏响的时候……我们报答了伟大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为她增添了光彩。撇开浮躁的情绪,丢掉喧哗的口号,回归理性的行为,坚守我们的立场,热爱我们的人民,这才是我们对爱国的最好诠释。”演讲完毕,学生感触颇深,教师再请其他谈谈心得体会,很多学生都踊跃发言。如此一来,学生演讲的效果比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好多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实践既达成了政治认同素养目标,又锻炼了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反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静态的;而社会生活则是动态的。时事述评的方式实现了动与静、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选择自己关注的时政热点,教师加以点评指导,时事述评的案例不断涌入课堂,成为开放的教学资源,为培育政治认同提供了新的方法,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联系实际,培育自信
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中,课堂前五分钟,笔者播放2021年3月“杨洁篪、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方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的视频。视频中,杨主任和王部长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与美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沟通,就各自内外政策和双边关系进行了坦诚、建设性交流。看完视频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请学生代表上台发表自己的感想,学生真正领悟到: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00年前的中国,在中美对话中,我们的底气更足了。从而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自信。教师此时还应该在点评中适时提出对青年学生的希望,未来,需要我们青少年脚踏实地,锤炼自我,百折不挠,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量。
在讲《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时,笔者课前让学生搜集近几年我国政府包机接侨的具体案例,课堂教学中,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从旁解读,对比别国政府在同类问题上的态度做法,笔者引导学生从政府性质、宗旨、原则等方面进行思考,进而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去理解其中的原因,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切体会到“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三、挖掘题材,优化思维
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价值观的认可和支持,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思维方式。
如讲《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课时,可不讲教材提供的“镜头”,也不直接讲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而是让学生就身边所发生的变化或所能体验到的生活经历谈看法,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这场抗疫战中的做法,并与其他国家的举措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从政党角度去总结,教师再展示先进共产党员的事迹及影视资料,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全国医务人员对武汉、对湖北的驰援,这里面有党员干部,也有普通群众;有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也有“00后”的年轻姑娘,有热心送菜的师傅,也有免费送餐的快递小哥。不管来自何方,他们都是抗“疫”战中最美的逆行者。学习抗“疫”英雄的过程,是学生感悟榜样力量的过程,也是道德素养提升的过程,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优化思维方式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社会问题,把握问题本质,看清主流。例如在讲述《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时,笔者选用了“钓鱼执法”政府滥用权力的案例为背景。如何利用负面案例,达成正面效果?首先,我们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明确指出,滥用职权仅仅是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绝大多数政府工作人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展示先进工作者的视频和图片,加深学生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了解,向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其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怎样改变现状。最后,总结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需要做到完善立法,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打造人民满意的法治型政府。按照这样的引导,学生就能理解,我们的政府不是完美的,还需要改进,还需要我们的监督。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堂教学中学会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同时增加了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核心素养的落实水到渠成。
四、教学思考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些问题值得重视,需要深入探索。
第一,不同要素构成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不仅要着眼于某一要素,也要着眼于其他几个要素,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们的教学实践,通过时事述评、社会活动以及课堂教学的改变,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能力的同时,最终培育政治认同。
第二,从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学科内容学习与学生社会活动的结合日益密切。教师需自身需要深入社会,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形成关心社会、热心参与社会生活的习惯。教室可以在学生参与实践之前,制定明确的任务,学生带着进行实践计划和任务明细进行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反馈环节,可以则通过小组集体成果、成员个体成果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参与社会活动的感想,并且对活动成果进行适当的奖励,调动学生的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性,增强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总之,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总结,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孔佳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探究》,苏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2] 吉波人《增强政治认同“三部曲”》,《思想政治課教学》2020年第2期。
[3] 林黎华《也谈议题式教学的“五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