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既是幼儿活动最为基本的表现形式,又是幼儿教育内容的最佳载体,主要是因为游戏活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并在轻松的游戏环境当中学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我们需要积极开展游戏化课程教学,全面改革幼儿园教育实践。
关键词:游戏化课程;幼儿园;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048-01
过度关注集体教学,而忽视游戏化课程的开展是目前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主要特征,具备明显的局限性,只能够促进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从而会制约幼儿的身心协调进步。由此观之,游戏和课程相分离的教学态势,不仅违背《指南》精神,还会影响幼儿的学习与进步。所以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园在追赶教育改革潮流的同时,要积极摆脱集体教学的束缚,积极开展游戏化课程教学,促进幼儿教育与时俱进。
1.设置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心理
摆脱集体教学,开展游戏化课程是目前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核心策略以及改革方向。为了提高游戏化课程的实践效果,必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促进游戏的有效渗透,特别是要注意给幼儿营造优良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顺利推动游戏化课程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开展游戏化课程的前提条件,所以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就需要认真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同时注意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以便在此基础之上对教学场地和相关器材进行协调和合理设置,打造专业的游戏课程实施平台,激励幼儿主动参与。不过在游戏环境的设置过程当中,假如发现儿童间有矛盾或者是游戏设置有缺陷,就要立即查找原因并进行调整。例如,在开展传球游戏时,教师不能只是设置简单传球活动,而是要充分考虑幼儿个性化需要。如果只是让所有幼儿围成一圈,从某个幼儿开始传球会使得整个过程非常漫长,其他幼儿会在这一过程当中降低参与感,影响游戏化课程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游戏设置,增加传球数量,并让幼儿在这一过程当中完成某个特定动作。这样幼儿会在一个更具参与感的游戏环境当中产生强烈的参与热情,既能够锻炼肢体协调能力和上肢力量,又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满足幼儿的游戏心理。
2.融入日常教学,全面渗透游戏
开展游戏化课程不能够为了组织游戏活动而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将游戏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促进游戏活动的全面渗透,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遵循一定的规律,同时也要求具备全面性的特征,更是要善于渗透到幼儿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以便掌握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保障。要确保游戏化课程的开展效果,需要利用好幼儿喜爱游戏活动这一明显特征,还要对游戏和课程关系进行协调处理,赋予幼儿更多自主权。日常的幼儿教学活动具备基础性,所培养的是幼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为了保证日常教学的顺利开展,加强游戏渗透和融入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交通常识课教学当中,为了让幼儿认识到交通安全的必要性改变过去枯燥讲解和单一强调的模式,教师可以把交通常识课程进行游戏化设计。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用和交通有关的教具,为幼儿营造相应的学习情境,并鼓励幼儿扮演交警、司机、儿童、老人等不同的角色,让幼儿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职能,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利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幼儿能够加强对交通安全的认识,也可以掌握大量的交通规则,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交通安全常识课的顺利开展,还凸显了游戏活动的价值。
3.促进课程整合,挖掘游戏元素
针对于幼儿的课程教学内容种类多样,比如,音乐、舞蹈、美术等。虽然这些课程内容各不相同,在教学当中的侧重点也有差异,但是每种课程都包含丰富的游戏因素。教师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可以从整体上优化幼儿教学课程体系,保证游戏化课程系统的构建。首先,教师对每种课程都需要开展深入透彻的研究工作,以便找到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切入点以及突破口。其次,教师需要对课程游戏进行合理化设计,保证游戏和课程主题密切契合,促使幼儿迅速投入到游戏活动当中。最后,教师要注意拓展课程游戏内容,客观分析课程开展效果,并根据课程质量反馈信息改进游戏化课程实施方案。例如,在开展幼儿音乐课程时,教师可以先用一个有关于青蛙的谜语如“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导入青蛙冬眠的游戏。游戏开展过程当中,幼儿教师是青蛙妈妈,幼儿是小青蛙。妈妈在喊到小青蛙名字时,幼儿必须立即把手放到背后闭上眼睛开始冬眠。教师可以在组织游戏的同时播放音乐,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幼儿园是开展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贪玩好动又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于是开展游戏化课程建设在幼儿教育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提升教育质量,发展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有效措施。游戏化课程教学的开展,不仅迎合了幼兒教育的改革趋势,做到了对指南精神的贯彻落实,还能够明显延长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渗透。幼儿教师要认识到游戏化课程的本质是将游戏作为基础所开展的课程教学活动,要让幼儿学有所获,并对课程开展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把握。
关键词:游戏化课程;幼儿园;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048-01
过度关注集体教学,而忽视游戏化课程的开展是目前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主要特征,具备明显的局限性,只能够促进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从而会制约幼儿的身心协调进步。由此观之,游戏和课程相分离的教学态势,不仅违背《指南》精神,还会影响幼儿的学习与进步。所以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园在追赶教育改革潮流的同时,要积极摆脱集体教学的束缚,积极开展游戏化课程教学,促进幼儿教育与时俱进。
1.设置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心理
摆脱集体教学,开展游戏化课程是目前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核心策略以及改革方向。为了提高游戏化课程的实践效果,必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促进游戏的有效渗透,特别是要注意给幼儿营造优良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顺利推动游戏化课程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开展游戏化课程的前提条件,所以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就需要认真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同时注意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以便在此基础之上对教学场地和相关器材进行协调和合理设置,打造专业的游戏课程实施平台,激励幼儿主动参与。不过在游戏环境的设置过程当中,假如发现儿童间有矛盾或者是游戏设置有缺陷,就要立即查找原因并进行调整。例如,在开展传球游戏时,教师不能只是设置简单传球活动,而是要充分考虑幼儿个性化需要。如果只是让所有幼儿围成一圈,从某个幼儿开始传球会使得整个过程非常漫长,其他幼儿会在这一过程当中降低参与感,影响游戏化课程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游戏设置,增加传球数量,并让幼儿在这一过程当中完成某个特定动作。这样幼儿会在一个更具参与感的游戏环境当中产生强烈的参与热情,既能够锻炼肢体协调能力和上肢力量,又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满足幼儿的游戏心理。
2.融入日常教学,全面渗透游戏
开展游戏化课程不能够为了组织游戏活动而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将游戏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促进游戏活动的全面渗透,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遵循一定的规律,同时也要求具备全面性的特征,更是要善于渗透到幼儿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以便掌握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保障。要确保游戏化课程的开展效果,需要利用好幼儿喜爱游戏活动这一明显特征,还要对游戏和课程关系进行协调处理,赋予幼儿更多自主权。日常的幼儿教学活动具备基础性,所培养的是幼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为了保证日常教学的顺利开展,加强游戏渗透和融入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交通常识课教学当中,为了让幼儿认识到交通安全的必要性改变过去枯燥讲解和单一强调的模式,教师可以把交通常识课程进行游戏化设计。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用和交通有关的教具,为幼儿营造相应的学习情境,并鼓励幼儿扮演交警、司机、儿童、老人等不同的角色,让幼儿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职能,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利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幼儿能够加强对交通安全的认识,也可以掌握大量的交通规则,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交通安全常识课的顺利开展,还凸显了游戏活动的价值。
3.促进课程整合,挖掘游戏元素
针对于幼儿的课程教学内容种类多样,比如,音乐、舞蹈、美术等。虽然这些课程内容各不相同,在教学当中的侧重点也有差异,但是每种课程都包含丰富的游戏因素。教师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可以从整体上优化幼儿教学课程体系,保证游戏化课程系统的构建。首先,教师对每种课程都需要开展深入透彻的研究工作,以便找到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切入点以及突破口。其次,教师需要对课程游戏进行合理化设计,保证游戏和课程主题密切契合,促使幼儿迅速投入到游戏活动当中。最后,教师要注意拓展课程游戏内容,客观分析课程开展效果,并根据课程质量反馈信息改进游戏化课程实施方案。例如,在开展幼儿音乐课程时,教师可以先用一个有关于青蛙的谜语如“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导入青蛙冬眠的游戏。游戏开展过程当中,幼儿教师是青蛙妈妈,幼儿是小青蛙。妈妈在喊到小青蛙名字时,幼儿必须立即把手放到背后闭上眼睛开始冬眠。教师可以在组织游戏的同时播放音乐,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幼儿园是开展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贪玩好动又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于是开展游戏化课程建设在幼儿教育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提升教育质量,发展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有效措施。游戏化课程教学的开展,不仅迎合了幼兒教育的改革趋势,做到了对指南精神的贯彻落实,还能够明显延长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渗透。幼儿教师要认识到游戏化课程的本质是将游戏作为基础所开展的课程教学活动,要让幼儿学有所获,并对课程开展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