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行为习惯;家园协作;幼儿发展;策略研究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幼儿期幼儿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培养好习惯比较容易,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这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由此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何等重要。因此,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涵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界定
习惯不是一律的,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良好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举例来说:一个三岁的小幼儿,偷人家的东西,他的父母不直接的加以纠正,那无异是一种间接的鼓励,后来他就会慢慢养成一种偷的习惯了。所以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健全人格打好基础。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
根据有关调查说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二是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是反复性。幼儿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素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任意进行的,而是需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家长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幼儿,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还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二)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幼儿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幼儿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幼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幼儿礼貌的行为、总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
三、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抓好常规培养工作,不但使幼儿从小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更可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幼儿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该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二)要尊重幼儿的权利和参与,让幼儿充分地参与
在幼儿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幼儿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幼儿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幼儿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幼儿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幼儿、好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的。
四、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幼儿营造良好氛围
《幼儿园指导纲要目标》中指出,幼儿要“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家园合作。
(一)通过召开家长会,开展亲子游戏,让家长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和必要
家长会上经常会有一些家长来跟我们大招呼,说自己的幼儿什么菜,什么点心不爱吃;鞋带不会系,拉链不会拉等,要求教师不要强求自己的幼儿。因此家长会上我设计了“我帮妈妈巧打扮”“能吃的小兔”等游戏。游戏时我又有意识地把生活能力强的幼儿与生活能力弱的幼儿安排在同一组比赛。当能力弱的幼儿给妈妈穿衣扣不上扣子,穿鞋带不系鞋带,而看到别人打扮好妈妈时,急得不得了;看到同伴又快又干净地吃完了饭菜时,更是手忙脚乱。于是有的幼儿就埋怨妈妈平时什么都不用他做,什么也不教他做。通过此类亲子活动游戏,使家长们悟到了游戏的真谛,并取得了家长们的支持配合。
(二)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共育的良性氛围
为让家长比较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状况,以实现家园共育,要尝试利用多种渠道,及时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1、建立了家园联系本,有利于家长更详细地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习惯与点滴进步。
2、设立家园栏。家园间互相探讨,共同促进幼儿的發展。
3、建立照片展,形成家园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增长培养意识,不能因为幼儿小而包办一切,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其次,要加强家园合作,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1)
[2] 庞丽娟.教师与幼儿的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
关键词:行为习惯;家园协作;幼儿发展;策略研究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幼儿期幼儿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培养好习惯比较容易,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这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由此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何等重要。因此,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涵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界定
习惯不是一律的,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良好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举例来说:一个三岁的小幼儿,偷人家的东西,他的父母不直接的加以纠正,那无异是一种间接的鼓励,后来他就会慢慢养成一种偷的习惯了。所以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健全人格打好基础。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
根据有关调查说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二是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是反复性。幼儿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素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任意进行的,而是需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家长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幼儿,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还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二)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幼儿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幼儿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幼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幼儿礼貌的行为、总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
三、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抓好常规培养工作,不但使幼儿从小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更可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幼儿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该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二)要尊重幼儿的权利和参与,让幼儿充分地参与
在幼儿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幼儿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幼儿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幼儿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幼儿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幼儿、好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的。
四、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幼儿营造良好氛围
《幼儿园指导纲要目标》中指出,幼儿要“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家园合作。
(一)通过召开家长会,开展亲子游戏,让家长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和必要
家长会上经常会有一些家长来跟我们大招呼,说自己的幼儿什么菜,什么点心不爱吃;鞋带不会系,拉链不会拉等,要求教师不要强求自己的幼儿。因此家长会上我设计了“我帮妈妈巧打扮”“能吃的小兔”等游戏。游戏时我又有意识地把生活能力强的幼儿与生活能力弱的幼儿安排在同一组比赛。当能力弱的幼儿给妈妈穿衣扣不上扣子,穿鞋带不系鞋带,而看到别人打扮好妈妈时,急得不得了;看到同伴又快又干净地吃完了饭菜时,更是手忙脚乱。于是有的幼儿就埋怨妈妈平时什么都不用他做,什么也不教他做。通过此类亲子活动游戏,使家长们悟到了游戏的真谛,并取得了家长们的支持配合。
(二)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共育的良性氛围
为让家长比较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状况,以实现家园共育,要尝试利用多种渠道,及时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1、建立了家园联系本,有利于家长更详细地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习惯与点滴进步。
2、设立家园栏。家园间互相探讨,共同促进幼儿的發展。
3、建立照片展,形成家园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增长培养意识,不能因为幼儿小而包办一切,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其次,要加强家园合作,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1)
[2] 庞丽娟.教师与幼儿的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