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入侵植物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热带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ooo208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摸清武夷山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状况,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及鉴定,并结合相关资料, 对武夷山市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入侵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山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67种,隶属27科56属,其中菊科、禾本科、苋科、豆科4个科共计36种,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3.7%;武夷山市入侵植物的生活型以陆生草本为主,有56种,占总种数的83.6%;从入侵植物的来源地看,来自美洲的种类最多,达47种,占总种数的70.2%;从引入途径看,有37种属于有意引入,其余30种属无意引入。将入侵植物的入侵性分为甲、乙、丙3个等级,属于甲级的有空心莲子草、豚草、假高粱、凤眼莲等11种。目前对武夷山市生态环境危害较为严重的入侵植物是大狼把草、加拿大蓬、胜红蓟、野茼蒿、钻形紫菀、白茅等。通过与福建邻近省市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的比较分析,提出了若干预防和控制入侵植物的建议和对策,为武夷山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与防范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入侵植物;生活型;原产地;入侵性;防治对策;武夷山市
  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识码 A
  Alien Invasive Plants in Wuyishan City, China
  LI Guoping1, LIN Sheng2, ZHANG Jian1, HU Yongle1, YANG Lusheng1*
  1 College of Ecology and Resource Engineering, Wuyi University, Wuyishan, Fujian 354300, China
  2 The Management Bureau of Wuy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Fujian, Wuyishan, Fujian 354300, China
  Abstract Wuyishan, which is accredited by the UN as Natural and Cultural World Heritage, is extremely rich in biodiversity. To better protect the local ecology, the alien invasive plants in Wuyishan City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samples collection,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geographical origin, life form, introduction pathways and invasiveness we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67 alien invasive species in Wuyishan City, belonging to 27 families and 56 genera. The four families(Asteraceae, Poaceae, Amaranthaceae and Fabaceae)occupied a total of 36 species, accounting for 53.7% to total invasive species. With respect to the life form of these invasive plants, the terrestrial herb including 56 species(83.6%)was the most abundant. Up to 47 species(70.2%)were originated from the Americas. 37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intentionally and 30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unintentionally.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invasiveness, potential dangerousness,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population density, the alien invasive plants in Wuyishan Cit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invasive degree, 11 species(16.4%)were regarded as the highest degree of threat to the local biodiversity, such as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Sorghum halepense, Eichhornia crassipes, etc.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some invasive species have caused serious harm, e.g. Bidens frondosa, Conyza canadensis, Ageratum conyzoides, Gynura crepidioides, Aster subulatus and Imperata cylindrical etc. Finall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lien invasive species in Wuyishan City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lien invasive species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Zhejiang Province, some control strategies of alien invasive plants were suggested in order to prevent them from further dispersing and causing ecological disaster in Wuyishan City.   Key words Alien invasive plant;Life form;Origin;Invasiveness;Control strategy;Wuyishan city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4.04.030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过去和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在本地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本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了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物种[1]。中国对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越来越多[2-5]。据马金双[6]的资料显示,中国现共有外来入侵植物806种,分别隶属于94科450属。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外来入侵植物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目前, 关于福建省外来植物入侵方面的研究还较少。2005年,陈恒彬[7]报道厦门地区有害外来植物有30科53属63种;2008年,罗明永[8]对福建省30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特性和危害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2009年,杨坚等[9]根据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初步认定福建省约有外来入侵植物种类73种,分属于29科;2010年,高伟等[10]对福建省东山岛外来入侵植物开展调查,报道东山岛有外来入侵植物22科59种;2011年,曾宪锋等[11]报道了福建省2种外来入侵植物新记录。综上所述,福建省外来入侵植物的基础资料还很不完善,尚缺乏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近年来,高速发展的茶叶贸易和旅游业明显促进了外来入侵植物的传播、生长和繁衍进程,外来入侵植物种类不断增加,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持续增加,对当地生态系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对武夷山市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资料,对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入侵途径、原产地、入侵性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分析,旨在为武夷山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与防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自然地理概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全境东西宽70 km,南北长72.5 km。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6,东连浦城县,西临光泽县,南接建阳市,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全市土地面积2 813.9 km2。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境内群山重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市区海拔210 m,最高处黄岗山海拔2 158 m,为中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有“华东屋脊”之称,周围海拔在1 800 m以上的山峰多达30余座,为当地形成天然屏障,冬季可阻挡或削弱北方冷空气的入侵。武夷山市属中亚热带地区,距海洋较近,具有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年均温17.6 ℃,平均降水量1 864 mm,相对湿度78%~84%。闻名中外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部分位于境内。武夷山市具备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入侵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条件,具有较强的可入侵性。
  1.2 研究方法
  于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期间对武夷山市行政管辖区域,包括武夷山市区和星村镇、兴田镇、五夫镇、上梅乡、吴屯乡、岚谷乡、洋庄乡7个乡镇进行了系统的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调查地点以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交通主干道、校园、公园、景区、农田(包括茶园、果园、菜地和撂荒地)及周边荒地为主,采用样线法设置采集样点,记录每个样点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多度、危害情况和生境特点等项目,采集与引证标本保存于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标本室。根据相关资料[2-5,12-13]确定武夷山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学名、原产地和引入途径。参考前人的划分方法[14-15],本研究将入侵植物根据入侵性分为甲、乙、丙3个等级,其入侵性逐渐降低,其中甲级包括被列入“全世界最危险的100个恶性外来入侵物种”[16]和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第一批(2003年)[17]、第二批(2010年)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的物种[18];乙级为未被列入甲级中包括的3种情况但调查中发现出现频率高、种群(或生物量)较大的入侵种;其余的为丙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
  根据实地调查资料,确定武夷山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67种(表1),隶属27科56属,其中菊科植物有14种,禾本科植物有10种,苋科植物有7种,豆科植物有5种,分别占武夷山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20.9%、14.9%、10.5%、7.5%,这4个科共计36种,占总种数的53.7%。此外,大戟科、茄科和旋花科植物各有3种,紫茉莉科和马鞭草科植物各有2种,藜科、马齿苋科、落葵科、十字花科、雨久花科、商陆科、天南星科、木贼科、浮萍科、仙人掌科、酢浆草科、牻牛儿苗科和夹竹桃科等18科植物各有1种。
  在67种外来入侵植物中,其中空心莲子草、豚草、凤眼莲、假高粱属于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公布的首批外来入侵植物[17];马缨丹、大薸、土荆芥、刺苋、落葵薯属于国家环保总局2010年公布的第二批外来入侵植物[18];此外,白茅、马缨丹、银合欢、凤眼莲被IUCN列入世界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6]。
  2.2 外来入侵植物的原产地分析
  武夷山外来入侵植物主要原产于美洲,共达47种,占总入侵种数的70.2%,其中有36种原产于南美洲、美洲热带地区,有11种原产于北美洲;来自于欧洲、亚洲其它地区的入侵植物各有7种,占总入侵种数的10.58%;来自非洲的入侵植物6种,占总入侵种数的9.0%。根据徐海根等[1]对全国外来入侵植物原产地的分析,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所占比例最大,占66.5%。原产美洲的植物具有亚洲气候的适应能力,较能适应中国的生境,所以来自美洲的植物成为外来入侵种的可能性最大。在入侵武夷山造成较大危害的31种外来植物(入侵性等级甲和乙)中,有22种原产于美洲,因此,在以后的引种和海关检验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来自美洲的物种,以防止更多物种入侵。   2.3 外来入侵植物的生活习性和引入途径分析
  由表1可知,在67种外来入侵植物中,仅3种为水生草本,其余均为陆生植物,且以草本植物(包括草质藤本)为主,有56种,占总入侵种数的83.6%;其余的7种为小乔木或灌木(包括攀缘性灌木、亚灌木),1种为肉质植物。
  从引入途径看,武夷山外来入侵植物中有37种属于有意引入,占总入侵种数的55.2%,其余30种属无意引入。有意引入的37种入侵植物中,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引进的有14种,如紫茉莉科的紫茉莉和叶子花(三角梅)、旋花科的圆叶牵牛、裂叶牵牛和茑萝、菊科的线叶金鸡菊和万寿菊、夹竹桃科的黄花夹竹桃、马鞭草科的马缨丹和假连翘、豆科的银合欢等;作为草坪和地被植物引进的5种,如苋科的锦绣苋、豆科的红车轴草、白车轴草、禾本科黑麦草和酢浆草科的红花酢浆草;作为食用植物引入的有5种,如苋科的苋、落葵科的落葵薯、菊科的菊芋及野茼蒿和豆科的扁豆;作为牧草或饲用作物引进的有6种,如苋科的空心莲子草、禾本科的牧地狼尾草、雨久花科的凤眼莲、天南星科的大漂、浮萍科的浮萍和豆科的田菁;作为药用植物引入的有5种,如马齿苋科的土人参、牻牛儿苗科的野老鹳草和茄科的曼陀罗等;作为重要的油脂植物引入的有大戟科的蓖麻。
  无意引入的途径包括从邻近省市自然扩散和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2种,武夷山外来入侵植物中有14种可能属于自然扩散而来,另外16种可能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菊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具有极强的种群扩大能力,如菊科植物胜红蓟、钻形紫菀、加拿大蓬、一年蓬、苦苣菜、牛膝菊的瘦果具冠毛,可随风传播至较远的地区;三叶鬼针草、大狼把草和苍耳的瘦果具钩刺,可以人或动物为媒介而自然扩散;禾本科植物白茅、铺地黍、蟋蟀草、莠狗尾草等的颖果(种籽)小而轻,可借风力而自然扩散;木贼科的节节草也是以孢子扩散的途径而形成自然种群。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途径主要有随国际贸易货物带入、入境旅游包裹带入、交通工具输入、引种园林植物而输入等,如苋科皱果苋和反枝苋、禾本科假高粱和毛花雀稗、菊科豚草、荨麻科的小叶冷水花、胡椒科的草胡椒等入侵植物是无意引入的,它们一般出现在人类活动密集区、车站附近、道路旁或园林绿地上。
  2.4 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性和实际危害情况分析
  由表1可知,按入侵植物的入侵性划分,武夷山67种外来入侵植物中,属于甲级的有11种,占总入侵种数的16.4%;属于乙级的有24种,占总入侵种数的35.8%;属于丙级的有32种,占总入侵种数的47.8%。11种甲级入侵种中,白茅与空心莲子草在武夷山分布较广,种群较大,常在荒地、农耕地、茶园、园林绿地上形成单优群落,均具地下根状茎,难以清除,与农作物争夺营养和生长空间,降低作物产量,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极大;刺苋和土荆芥在武夷山市尚常见,常以单株或少量株丛出现在村舍旁、草坪和撂荒地等,种群不大,由于易于拔除,在农田、耕作地上较少见,所以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不大;大薸与凤眼莲在武夷山主要危害鱼塘、田间沟渠湿地,对崇阳溪等武夷山市主要河流的影响不大,但在崇阳溪和乡镇河流中均可见它们的身影,一旦水体富营养化,将严重破坏水体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11种甲级入侵种中,落葵薯、马缨丹和银合欢为人工引入栽培植物,有少量逸为野生,但尚未造成危害;值得特别警惕的是豚草与假高粱,豚草出现在武夷山火车站和武夷学院绿地上发现其少量植株,可能随引种园林植物输入,假高粱目前仅在战备路旁发现个别株丛,可能为交通工具带入,虽然豚草与假高粱目前处于种群形成阶段,尚未成功入侵,但它们的生态适应性和繁殖能力极强,一旦扩散蔓延,将对当地的生态和人畜造成极大危害。虽然11种甲级入侵种目前在武夷山还未造成重大危害,但其潜在的危险性很大。
  根据本研究的野外实地调查,目前种群较大、出现频率较高的24种入侵性等级为乙级的入侵种,其中以菊科的大狼把草、加拿大蓬、胜红蓟、野茼蒿和钻形紫菀最为突出,在茶园、菜园、果园、景观绿地、路旁旷地等多种生境中大量孳生,危害多种农作物的生产。值得警惕的是在武夷山景区中常见大狼把草、加拿大蓬和胜红蓟的分布,它们对景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极大,在防治上应予以高度重视。
  3 讨论与结论
  3.1 武夷山外来植物的入侵现状
  近年来,由于旅游业、茶叶贸易的发展和交通路线的拓展,外来入侵植物传入武夷山市的数量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2008年罗明永[8]的调查资料,仅约有25种入侵植物可能出现在武夷山,杨坚等[9]于2009年报道的73 种福建入侵植物中,武夷山(属南平地区)有可能分布的也仅有34种。而本研究确认武夷山市有外来入侵植物67种,入侵种数量接近2009年全省入侵植物总数。草胡椒、小叶冷水花、皱果苋、豚草和钻形紫菀等11种入侵植物于2009年仅分布在闽南或福州等地区[9],本研究观察到它们在武夷山市的分布记录。另外,入侵福建其它地区的赛葵(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牛茄子(Solanum capsicoides)、野甘草(Scoparia dulcis)、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苏门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裸柱菊(Soliva anthemifolia)、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假烟叶树(Solanum erianthum)、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地毯草(Axonopus compre
  ssus)、毒麦(Lolium temulentum)等24种入侵植物扩散到武夷山的可能性较大,目前在武夷山尚未见其踪迹,应加强防范。据黄振裕等[19]报道,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武夷山市有少量分布,但本研究在野外调查中未发现。   3.2 与福建邻近省市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的比较
  武夷山与江西省、浙江省为邻,地理概貌与气候接近,从这2个省输入外来入侵植物的几率较大。比较分析武夷山地区与江西省、浙江省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对于预警入侵和入侵种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查阅有关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的文献报道[20-22],江西省现有外来入侵植物约85种,与武夷山共有种数达41种,对于江西省有分布但在武夷山尚未发现的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北美车前、银胶菊、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田毒麦(Lolium temulentum var. longiaristatum)、长芒毒麦(Lolium temulentum var. arvense)、野燕麦(Avena fatua)、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大麻(Cannabis sativa)、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续断菊(Sonchus asper)、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欧洲千里光(Senecio vulgaris)等应严加防范,防止其入侵武夷山。
  目前,尚未有关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的详细研究报道,据温州地区入侵植物资料显示[23],浙江温州地区现有外来入侵植物64种,与武夷山市共有种数达34种,对于温州地区有分布但在武夷山尚未发现的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苏门白酒草、野燕麦、野胡萝卜、牛茄子、北美车前、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臭荠(Coronopus didymus)、细叶芹(Apium leptophyllum)、瘤梗甘薯(Ipomoea lacunose)、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北美刺龙葵(Solanum carolinense)、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latifolia)、卵叶异檐花(Triodanis biflora)等应严加防范,防止其入侵武夷山。
  3.3 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建议
  外来植物入侵不仅会导致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且威胁着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24]。当前,武夷山地区的外来植物入侵现象比较严重,并且外来植物入侵状况有逐年加剧的趋势,建议地方政府根据武夷山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分布和危害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对策。
  3.3.1 对已造成严重危害的入侵植物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建议对武夷山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入侵植物大狼把草、加拿大蓬、胜红蓟、野茼蒿、钻形紫菀、白茅、铺地黍和锈色狗尾草等采取灭杀行动。应根据入侵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种群分布面积和区位差异,采用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最好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单项技术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豚草、假高粱、土荆芥、刺苋、落葵薯、马缨丹、银合欢、凤眼莲等11种甲级入侵种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应在它们建立种群、传播、归化之前及时予以灭除。
  3.3.2 建立外来入侵植物数据库 建议有关部门组织科技人员对武夷山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分布情况(范围、密度)、生境类型、生活史特征和危害情况等开展进一步调查研究,完善外来入侵植物的本底资料,建立外来入侵植物数据库,加强对当地外来入侵植物的动态监控和管理,防止入侵植物的蔓延。
  3.3.3 建立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体系与预警系统 做好潜在入侵植物的风险分析与预警是做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的关键。武夷山市是旅游城市,从国内外输入危险入侵物种的几率很大,首先应掌握国际上危险入侵物种信息,加强入境检疫检疫工作,防范从国外引入新的入侵植物;其次,要严防那些在武夷山尚未发现但在国内部分地区已造成严重危害的入侵植物;最后,要特别重视对福建本省其它地市、江西省和浙江省危险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掌握扩散趋势,加强监控,杜绝引入极可能带来巨大危害的入侵物种。
  3.3.4 加强宣传教育 在野外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当地老百姓缺乏入侵植物相关知识,对入侵植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认为有必要利用各种媒体对公众进行宣传和教育,并对有关人员开展入侵植物防治技术培训,提高人们对入侵植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徐海根, 强 胜, 韩正敏,等.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与传入途径分析[J]. 生物多样性, 2002, 12(6): 626-638.
  [2] 李振宇, 解 焱. 中国外来入侵种[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1-211.
  [3] 强 胜, 徐海根.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1-432.
  [4] 中国农业有害生物信息系统.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数据库[DB/OL]. http://www.agripests.cn/base23.asp.
  [5] Weber E, Sun S G, Li B.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China: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insights[J]. Biol Invasions, 2008, 10(8): 1 411-1 429.
  [6] 马金双. 中国入侵植物名录[J]. 生物多样性, 2013, 21(5):635.
  [7] 陈恒彬. 厦门地区的有害外来植物[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5, 34(1): 50-55.
  [8] 罗明永. 福建主要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调查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2008, 35(2): 167-170.
  [9] 杨 坚, 陈恒彬. 福建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9, 38(3): 47-52.   [10] 高 伟, 叶功富, 游水生,等. 福建东山岛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控制对策[J]. 林业资源管理, 2010, 29(6): 47-49.
  [11] 曾宪锋,邱贺媛,马金双. 福建省2种新记录外来入侵植物[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20): 149.
  [12] 闫小玲, 马金双.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学名考证[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1, 33(1): 132-142.
  [13] 寿海洋, 闫小玲,马金双.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学名考证(2)[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2, 34(4): 347-353.
  [14] 刘 建. 中国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和特性分析[D]. 济南: 山东大学, 2005: 19.
  [15] 王 宁. 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入侵性与克隆性研究[J]. 井冈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1(2): 108-112.
  [16] The global invasive species database.100 of the world's most invasive alien species(in GISD)[EB/OL]. http://www.issg.org/database/species/search.asp?st=100ss&fr=1&sts.
  [17] 国家环保总局, 中国科学院. 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R]. 国环发[2003]11号, 2003: 1.
  [18] 国家环保总局, 中国科学院. 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R]. 国环发[2010]4号, 2010: 1.
  [19] 黄振裕, 胡艳红, 石全秀,等.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在福建省的风险性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 2005, 32(4):149-150.
  [20] 鞠建文, 王 宁, 郭永久,等. 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分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 2011, 32(1): 126-130.
  [21] 季春峰, 王 智,钱 萍. 江西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 2009, 157(1): 26-31.
  [22] 朱碧华, 杨凤梅. 南昌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及其防治对策[J]. 江西林业科技, 2012, 40(1): 35-37.
  [23] 胡仁勇, 丁炳扬, 陈贤兴,等. 温州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区系特点[J]. 温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32(3): 19-24.
  [24] 万方浩, 郭建英,王德辉.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J]. 生物多样性, 2002, 10(1): 119-125.
其他文献
摘 要 报道了3种海南新记录植物,分别为密毛长柄山蚂蝗[Hylodesmum densum(C. Chen & X. J. Cui)H. Ohashi & R. R. Mill]、通城虎(Aristolochia fordiana Hemsl.)及石生鸡脚参[Orthosiphon marmoritis(Hance)Dunn]。  关键词 新记录;海南;豆科;马兜铃科;唇形科  中图分类号 Q94
期刊
摘 要 以甘蔗叶为发酵原料,研究采用酸、碱预处理对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均可提高甘蔗叶沼气产量,碱预处理的产气量总体好于酸预处理,甲烷含量也相对较高,碱预处理发酵后物料纤维素降解率可达56.1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甘蔗叶的表观形态结构,发现经NaOH预处理后,甘蔗叶表面结构遭到较明显的破坏,更容易被消化利用。  关键词 甘蔗叶;化学预处理;产气效果;纤维素降解
期刊
摘 要 利用盈江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样测试数据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盈江县耕地养分总体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中等偏丰富,速效钾不足。变化趋势呈现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向中等水平变化,碱解氮和速效磷表现出增加,速效钾下降。土壤总体偏酸,有酸化趋势。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盈江县耕地分为四类:高有机质,高氮,钾中等,缺磷区,占全县耕地的3.87%
期刊
摘 要 下载Aspergillus niger ATCC 1015菌株全基因组序列,利用GRAMENE网站提供的SSR鉴定工具SSRIT(Simple Sequence Repeat Identification Tool),并按含有2~10个碱基重复、碱基数在18 bp以上的SSR基元为标准进行SSR鉴定。结果从A. niger ATCC 1015全基因组中,共发现4 000个2~10碱基SSR
期刊
摘 要 大戟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绿肥资源。为了解中国大戟科绿肥的培肥效果,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施用45份分别采自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野生大戟科绿肥后其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绿肥后,不同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不同,并且不同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效果随着施用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虽然不同大戟科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效果不一,但在施用1年内均能
期刊
摘 要 为研究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防卫素基因MtDef4的抑菌功能,以含有该基因片段的质粒pAND-MtDef4为模板,扩增出相应的目的基因,测序正确后将MtDef4基因片段连接到带有GST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 pGEX6P-1中,转化大肠杆菌 TransB(DE3),经 IPTG 诱导,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纯化,通过SDS-PAGE电泳及W
期刊
摘 要 在海南省儋州市的三药槟榔(Areca triandra Roxb)苗圃中发现一种为害严重的叶斑病。根据该病的病原菌形态特征以及ITS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为克卢亚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lusiae(Griffon&Maubl)]。病原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 ℃,pH为6.5,适宜的碳源为 D-麦芽糖和D-葡萄糖,适宜氮源为硝酸钾和硝酸钠;
期刊
摘 要 由糖基转移酶催化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对植物抵御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青花菜在酸雨胁迫下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变化,对青花菜β-1,4-木糖基转移酶IRX9H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进行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青花菜β-1,4-木糖基转移酶IRX9H基因的cDNA全长为1 550 bp,开放阅读框为1 155 bp,编码384个氨基酸,推测分子式为C1964H30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科技园内胡椒园杂草种类调查,结果表明,该胡椒园内杂草有14科42种,外来入侵杂草有8科17种。从胡椒园杂草的田间均度、田间密度、田间频率和相对多度分析结果得出:该胡椒园主要杂草为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jnajo
期刊
摘 要 以海南中部山区的草地、灌丛、次生林和原始林为演替系列,研究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科属种数、总体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乔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及垂直结构多样性指数都显著增大;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分别与群落植物科属种数、总体alpha物种多样性指数、灌木层和乔木层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