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璐琦 给中药资源“号脉”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学建筑的他被调剂到了中药专业,“这就是上天安排的,我不后悔。建筑与医药,都是民生很大的一块,与老百姓都息息相关。”
  刚落座,工作人员泡上一杯茶,碧绿色很快成了杯中的主色调,蜷曲的叶子舒展着,缕缕茉莉般的清香随之萦绕上来。
  把盏香茗,任丝丝幽香飘荡。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药资源中心主任黄璐琦与记者对面而坐,边品茶,边聊中药人生。啜一口,细细地品味着茶的苦涩甘甜。笑谈着人生得与失,娓娓道来学术之路的苦与乐。人生如茶,甘苦都是滋味……
  领衔摸清中药资源“家底”
  2011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这是自1983年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后,对国内各省现存中药资源进行的一次“大摸底”。黄璐琦被任命为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
  时隔近30年,原有数据已不足以支撑产业发展的科学决策,与此同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手段的突破也日新月异。摸清国内中药资源基本现状,成为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对于藏在深山里的中药,又能有哪些新的认识?在环境的巨变下,哪些品种已经面临濒危?这些都摆在中医药人的面前。
  作为专家组组长,黄璐琦除了在北京日常的繁杂工作,以及各地的学术会议、交流考察外,带领各地资源普查队员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进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成了他近几年来工作的主旋律。几年间,细算下来,黄璐琦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野外跟中药“面对面”地打交道。随着各地普查队员,他走过了全国60余个普查试点县。“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段太珍贵的经历了!”他感叹道。哪种中药材是否道地、在何地分布、数量多少,他都了然于胸,谈起来如数家珍。
  在河南安阳汤阴县考察时,黄璐琦发现在当地伏道扁鹊庙院周围有不少艾叶,回来查阅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边记载:“艾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这里的“复道”是否就是“伏道”?黄璐琦通过梳理艾叶道地沿革,考证“伏道”地名,同时结合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实地所得资料,得出“复道”一词首次出现于宋代苏颂《本草图经》,历代沿用,但所指均不甚清楚,至《本草纲目》始出现“汤阴”与“复道”并提。伏道为扁鹊墓地之一,商周时即存在,沿袭至今,未曾变化,汤阴艾因伏道扁鹊庙而得名,可推测李时珍认为“复道”即是“伏道”,北艾产地应为“汤阴伏道”。
  在西藏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考察过程中黄璐琦以科学家所具有的敏锐洞察力发现了苦味枸杞,与平时多见的甘甜味道的枸杞大有不同。查阅《本草原始》,发现确有“枸杞子,味苦”的记载。在人迹罕至的高原地区,植物生长多年来未经过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野生的枸杞原本就是苦味,经人工驯化、选择后变为现在的甘味。“相关研究基本完成了,我打算根据这些整理出论文。这些发现对今后的研究都有启发作用。”黄璐琦说。掌叶大黄的叶子可开发成蔬菜、三七种植问题的解决思路……这些都成为他的新课题。
  此次922个县级普查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野外工作的队员达到上万名。现在,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发现2个新属25个新物种,汇总得到1.3万多种药用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等信息,中药资源种类数已超过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分子生药学创建的前前后后
  1992年,黄璐琦成为北京医科大学一名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生药学家楼之岑和著名药用植物学家诚静容。“这些导师在为学做人方面都对我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曾担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的楼之岑院士,严谨治学的精神让我敬仰。”
  在进行栝楼属植物分类学研究时,黄璐琦发现有很多问题用传统技术和方法已经无法很好地解决,而分子水平的研究则很可能为这门古老学科带来新的生机。
  1995年,年仅27岁的黄璐琦以《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为题将自己长期以来的思考发表在《中国中药杂志》上,文中首次提出了“分子生药学”的概念。这在当时沉闷许久的生药学研究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后,一支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在他身边迅速形成。
  以黄璐琦研究团队为核心,在很多中医药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大力协作下,国内第一部从基因水平研究生药学的著作《分子生药学》得以问世,并标志着一门崭新的生药学分支学科——分子生药学在国内诞生。此后,此书成为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教材。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黄璐琦和他的团队不懈努力下,分子生药学现已成为研究方向稳定、技术水平领先、理论思想创新、学术影响广泛、学科队伍合理的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规范化的创新学科。
  2006年,38岁的黄璐琦申请了国家973项目的课题“中药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而这一年是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次设立中医药研究专项,黄璐琦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开始中药学的创新研究,并成为“973项目”年轻的首席科学家。做课题的时候,黄璐琦待在家里的时间很少,不足20平方米的实验室成为他的常驻基地。有时候,为了做一个实验,他可能直到凌晨才能回家。“如果你问门口的保安人员,单位里谁下班最晚,那么保安一定会说是黄老师。”黄璐琦的一个学生这样描述他的工作状态。
  素有“书乡”、“茶乡”之称的江西婺源,是黄璐琦的出生地。黄璐琦的母亲金青是中医师、新安医学学派传承人,黄璐琦从小便跟随母亲出诊,并且帮助采集草药,耳濡目染地学了一些中医知识。
  当年,婺源县城不大,黄璐琦跟着母亲从街头到巷尾走过时,不时地听到沿途不少百姓见到就问好:“金医师好!”这时,医师的职业荣誉感在黄璐琦心底油然而生,原来医师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工作,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得出色,就会赢得充分的尊敬,能体验职业荣誉感与幸福感。黄璐琦说,父亲曾希望自己学建筑,因为家里也有一个学医的姐姐。1985年高考,怀着一个建筑师的梦想,黄璐琦在高考志愿表上填写了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可是,命运偏偏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没有被这个专业录取,反而被调剂到江西中医学院中药专业。“这就是天意,上天安排的,我不后悔。建筑与医药,都是民生很大的一块,与老百姓都息息相关。”子承母业的黄璐琦,为此投身中医药领域。过去对母亲从事职业的骄傲自豪,逐渐变为了自己对所学专业的热爱。
  偶像是医圣李时珍
  本科毕业后,他考上全国中医药权威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师从同仁堂的创始家族——乐家第十三世传人乐崇熙攻读硕士学位。
  “我29岁任中药研究所所长,31岁开始担任博导,因为年轻,于是所里推选我从九届起加入全国青联,并且是中直机关青联常委,后来我又成为北京市青联副主席。我和青联组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青联帮助、培养、支持了我,我也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愿意尽力为大家服务。当年作为医药卫生组的委员,我曾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利用经常搞野外普查有些经验的优势,联合同组的医药企业委员每年外出调研度假一次。”黄璐琦的实验室集结了近30位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历、不同年龄段的成员,这种学术互补性极强的人员组合方式在中医药学界并不多见。
  采访期间,记者问及黄璐琦有偶像否,他笑言是医圣李时珍。这么多年来,黄璐琦对照李时珍的事迹践行着,在科研的路上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采访结束,走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所在楼一层,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塑像赫然耸立在大厅中央。这哪里是一尊塑像,也不单单是纪念物,分明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物化,感召和激励的是一代代中药人的进取之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黄璐琦和他的团队深谙此道,以心践之,致力于中药资源研究和保护。
其他文献
今年的复活节与去年一样,面对疫情,我们更加需要从复活基督的牧养中得平安.复活的基督愿意俯就关怀心中愁烦的门徒,与他们同在、同行.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个门徒眼睛迷糊、脸带
期刊
语文教学是教师激情、智慧和技巧熔铸一体的艺术,要想让这件艺术品创造出独特的美,就应该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
如何与孩子说话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把握不好度不仅孩子听不进去,还有可能激化矛盾,从著名的温暖效应中分析与其用严厉的口吻去命令孩子,不如采用一些策略和技巧,这样家长
为了提高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对车辆协同防撞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一种考虑紧急工况的两车辆协同安全预警模型.首先,对车辆运行工况进行分析,并分别制定两车辆协同安全预警
[问]我在教会上完慕道班课程时,牧师谆谆提醒:“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参来6:1)我想更多了解,一个人信主得救后,为什么还要继续努力追求成圣
期刊
4月14日,金砖国家(BRICS)领导人在中国三亚举行第三次会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未来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共赢格局的典范。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
新时期,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各行各业的经营发展模式都面临着快速转变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导向方面,如何利用好经济增加值(E V A),是决定投资成败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期刊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明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其中,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各地关于实施细则的陆续落地与推进,职业教育步
期刊
现代的教学理念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