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全球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人们普遍认为,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习惯,为可持续发展储备力量。小学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生态道德教育如何渗透于小学美术教育做了分析与研究,以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态度,提高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前言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态道德教育已经被列入教学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美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为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提高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及能力[1]。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小学美术教育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也越来越多,然而,有关学科渗透的问题仍在探索当中,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及理论体系。下面,笔者就小学美术教育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概念
生态道德教育是指特定的群体为了人与自然之间能够相互依存、和谐相处,人们能够自觉履行维护生态平衡的义务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有助于人们养成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总而言之,是新型德育實践活动方式之一,与传统的“人际道德教育”有著很大的区别。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
对个人发展而言,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均比较强,最适合接受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是现实的需要,同时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具体如下。
第一,有利于进行国情教育、增强国民生态道德意识。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储量大,然而因为人口基数大,地域分布不均,所以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在这个背景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从严峻的资源形势中认识到我国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了解基本国情之后,学生会产生一种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有利于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政策。我国的人口虽然众多,但是素质不高,导致很多宝贵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而生态环境也因此遭受人为的破坏。如果要提高人口素质,则需从低龄儿童的教育开始着手进行。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推进社会进步方面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同时,它还可使学生了解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养成知法、守法的良好素质[2]。此外,它还能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差异和区别,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习惯。
第三,有利于完善学校教育职能。学校的职能即教育,小学学校的职能即基础教育。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学校教育重视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他方面如学生的体格、自主意识、综合能力等则较少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不在教育范围内。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将狭隘的教育理念淘汰,重新定义小学教育,拓展学校教育的视野,提升学校教育职能,使学校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
第一,户外体验教学。一般而言,小学生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在自然环境中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将学生带到大自然环境中实施教学。这种户外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接受直接来自实际事物的信息,形成直接经验,为具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做准备。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为学生组织一场外出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自然环境,欣赏自然之美;让学生亲自去考查环境污染地、自然资源及生态资源遭受破坏的地方;指导学生调查环境保护措施实施之后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通过这种实地体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升华道德情感[3]。
第二,情境陶冶教学。情境陶冶教学是指教师创设一种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教育环境,陶冶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4]。小学生具有从众心理,容易被同化,情绪波动较大,针对这些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生态道德情感的情境,可以将生态道德教育慢慢渗透到小学学科教学中。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首选这一教学方法,比如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剧本,自己设计和制作服饰,自己布景,自行表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达到团队合作以及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三,讲授法教学。讲授法是一种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能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讲授法教学来达到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即教师直接在课堂上将生态环境知识传授给学生[5]。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能只传授生态环境知识,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习惯,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责任感。一般而言,可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法结合运用。
四、结语
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代、新的发展环境下所必须提及并践行的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户外体验法、情境陶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其环境保护能力等目的。
参考文献:
[1]许会.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2).
[2]夏青.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6):22.
[3]徐慧敏.关于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3).
[4]刘倩.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思考[J].新课程:上,2015(11).
[5]陈智华.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164.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前言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态道德教育已经被列入教学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美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为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提高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及能力[1]。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小学美术教育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也越来越多,然而,有关学科渗透的问题仍在探索当中,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及理论体系。下面,笔者就小学美术教育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概念
生态道德教育是指特定的群体为了人与自然之间能够相互依存、和谐相处,人们能够自觉履行维护生态平衡的义务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有助于人们养成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总而言之,是新型德育實践活动方式之一,与传统的“人际道德教育”有著很大的区别。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
对个人发展而言,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均比较强,最适合接受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是现实的需要,同时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具体如下。
第一,有利于进行国情教育、增强国民生态道德意识。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储量大,然而因为人口基数大,地域分布不均,所以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在这个背景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从严峻的资源形势中认识到我国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了解基本国情之后,学生会产生一种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有利于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政策。我国的人口虽然众多,但是素质不高,导致很多宝贵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而生态环境也因此遭受人为的破坏。如果要提高人口素质,则需从低龄儿童的教育开始着手进行。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推进社会进步方面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同时,它还可使学生了解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养成知法、守法的良好素质[2]。此外,它还能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差异和区别,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习惯。
第三,有利于完善学校教育职能。学校的职能即教育,小学学校的职能即基础教育。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学校教育重视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他方面如学生的体格、自主意识、综合能力等则较少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不在教育范围内。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将狭隘的教育理念淘汰,重新定义小学教育,拓展学校教育的视野,提升学校教育职能,使学校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
第一,户外体验教学。一般而言,小学生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在自然环境中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将学生带到大自然环境中实施教学。这种户外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接受直接来自实际事物的信息,形成直接经验,为具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做准备。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为学生组织一场外出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自然环境,欣赏自然之美;让学生亲自去考查环境污染地、自然资源及生态资源遭受破坏的地方;指导学生调查环境保护措施实施之后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通过这种实地体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升华道德情感[3]。
第二,情境陶冶教学。情境陶冶教学是指教师创设一种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教育环境,陶冶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4]。小学生具有从众心理,容易被同化,情绪波动较大,针对这些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生态道德情感的情境,可以将生态道德教育慢慢渗透到小学学科教学中。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首选这一教学方法,比如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剧本,自己设计和制作服饰,自己布景,自行表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达到团队合作以及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三,讲授法教学。讲授法是一种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能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讲授法教学来达到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即教师直接在课堂上将生态环境知识传授给学生[5]。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能只传授生态环境知识,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习惯,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责任感。一般而言,可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法结合运用。
四、结语
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代、新的发展环境下所必须提及并践行的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户外体验法、情境陶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其环境保护能力等目的。
参考文献:
[1]许会.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2).
[2]夏青.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6):22.
[3]徐慧敏.关于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3).
[4]刘倩.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思考[J].新课程:上,2015(11).
[5]陈智华.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