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自流,鲍勃·迪伦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ttym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月25日,苏西·罗托洛逝世二周年。鲍勃·迪伦应该不会忘记这个日子。苏西是他生命里最重要的女人,是他人生初期的精神启蒙导师,是他创作的那些伟大情歌背后的“缪斯女神”。所幸,《放任自流的时光》的中文版2011年11月在国内出版了。
  苏西是谁?她就是迪伦1963年经典专辑《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封面上,和迪伦紧紧搂着穿过纽约寒冬街道的那个穿绿色大衣的女子。
  岁月定格在了1960年代。在纽约格林威治村,苏西、迪伦和一大群民谣音乐人一起照亮过一个波西米亚舞台。“他们亲眼见证、亲耳聆听、亲口评论乃至亲自参与推动了这段历史。”在197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同志骄傲运动”风起云涌之前,格林尼治村其实已将“自由”二字实战演习了十年之久。
  令中国歌迷意外的是,苏西是一个来自美国共产主义家庭的“红尿布”婴儿,听着普契尼、威尔第意大利歌剧长大。在父母的熏陶下,苏西从小就自然地成长为民权运动参与者。她甚至高中还没毕业就已经是美国民权组织“争取种族平等大会”和反核战组织“原子能法稳健政策委员会”的正式成员。
  遇到比她大2岁半的鲍勃·迪伦之后,苏西把她对时代的想法、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迪伦一起分享,那位未来的民谣王子就像贪婪的婴儿吮吸乳汁一样,采集着他生命里的第一道火种。
  苏西写下的这本《放任自流的时光》是平静、含蓄的,没有夹杂一个怨恨的词语。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遇刺时,苏西刚过20岁生日,她亲眼见证迪伦如何写下了那首划时代的《他们改变的那个时代》。正当迪伦在美国摇滚乐与社会运动中成为巨星时,他们在那个时代一起温暖过的爱情也改变了。
  1964年春天,当迪伦和民谣皇后琼·贝茨秘密交往、同居了几个月后,苏西毅然彻底地离开迪伦。1964年夏天,她还和一群酷爱冒险的美国大学生一起挑战了一次美国国务院的某项禁令,接受古巴大学生联合会的邀请,去古巴旅游。同年8月,鲍勃·迪伦发表了一张名为《鲍勃·迪伦的另一面》的专辑。
  那么鲍勃·迪伦生命的另一面是什么样的呢?
  “我相信他是天才,也相信他是个杰出的词曲作者。但我并不觉得他是一个体面的人。”1964年,苏西在她的一篇日记里这样写道。苏西在书中回忆到,从一开始,她的母亲和姐姐就坚决地反对她和迪伦在一起。她们凭直觉认定迪伦是一个非常善于把所有人变成一种资源供其使用的人,她们担忧苏西也会成为他使用过的一个工具。令我们对苏西这位女性深深肃然起敬的是,她一直活在她艺术性的世界里,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料理那些世俗的琐碎,她也不想一辈子活在怨恨和沮丧里。所以她自始至终没有指责或攻击过迪伦。
  “我给了她我的心,可她想要的是我的灵魂。”这是迪伦在《放任自流的迪伦》专辑中《别想太多,一切都好》的歌词,它定格的是1962年下半年迪伦对远在意大利的苏西的思念。不过苏西说她最爱的迪伦歌曲之一是《你想要的是什么?》。
  半世纪过后,对我们来说,这首歌是不是他们在一起时迪伦写的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样通过一首歌来了解我们自己。
  放任自流,说时简单,做时难。一个人该怎样放下自己,从一场场漩涡中抽离而出,让内心归复到起点?苏西·罗托洛这位独立的女性,面对她深爱过的一个男子,至少做到了以下这些:她没有成为他吉他上的一根琴弦,她没有活在他的光环之下,她没有让自己成为他的保姆,她不曾“走在他身后,捡起他扔在地上的糖果纸”。因为她清楚地知道,每个人都需要独立地成长,每个人都该穷尽一生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作为其中一员,我深感自豪。我想,当年我义无反顾从皇后区登上的,是一列开往春天的地铁。”
其他文献
在越南首都河内,想找到火鸡大餐可并不容易,但在感恩节这天,一群美国人和他们的越南朋友还是在旧城区的一家高档餐厅找到了这种用进口火鸡烹饪的节日菜肴,而且,表达了他们的感恩。  这群人当中,有一位是查克·瑟西(Chuck Searcy),45年前,他曾在西贡作战,是美国陆军的一名情报分析员;另一人叫做马努斯·坎贝尔(Manus Campbell),越战中是一名海军陆战队士兵,曾在广治省作战,是几场最血
期刊
如今在中国的“华漂”还真不少。他们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故事。2013年,28个在中国生活、工作过的老外写下各自的“中国故事”,并由同属“华漂”的人编辑、出版成书,书名叫《不良分子》(Unsavory Elements)。  到任何一个外国去生活,都是冒险,勇气可嘉。书中老外,不乏深入中国底层者,其生活历险场景屡见不鲜:有个老外在中国坐火车逃票,一路惊心动魄。有个老外被拉入黑帮开的卡拉O K,被宰得只有
期刊
在人生的第63个年头上,无家可归成为王忆可能随时要面对的现实。  先后经历了离异和丧子之痛,作为曾经的随军家属,仍暂住在不属于自己的大院里,她忧心再过几年,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会带来更多麻烦。生活给予自己的选择不多,养老院是唯一的去处。  王忆只是失独者之一。而政府和养老机构必须在他们老去之前,应对即将集中爆发的失独者养老压力。今年广州两会,政协委员韩志鹏建议试点失独养老院,而在北京、宁波等地,失
期刊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由中国医师协会、零点调查机构共同发布的《中国睡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作为中国大都市代表的北上广无一例外都属于“失眠”城市。中国睡眠指数报告用“睡眠现状”、“睡眠管理”及“睡眠环境”等评估指标,将20个受调查的城市分为好梦城市、安眠城市、浅睡城市和失眠城市。  报告显示,中国人睡眠现状不容乐观,平均得分仅有64.3分。超过五成(55.4%)的国内公众认为工作压力对自己的睡眠造
期刊
由《剩食》、《低碳生活》系列丛书,写到《死在香港》以及即将推出的《剩食2》、《怕老》,香港記者陈晓蕾一直在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她入住乡郊,关注冷门社会议题、投身农耕、永续设计等,出书十几本,几乎本本畅销。第一本调查报道专著《剩食》取得2012年香港书奖、台湾开卷好书2011年十大最佳中文创作奖。  香港媒体把她形容为“怪兽记者”,她入行超过二十年,却没有一点职业倦怠,只是惊呼还有那么多社会议
期刊
城镇化制造了超大规模的游民,而且经过二三十年的演进,这些游民的二代甚至三代已经出生,都得在城市讨生活。这是一个动辄赶得上中小型国家的人口规模,但是,城市满腹心事,没有做好准备。  城管与小贩的“战斗”始终能吸引社会注意力。  近期发生在广州的两件冲突更是如此。在一起冲突中,女小贩落入下风,她背拷的照片导致了网络世界一致谴责城管暴力。而在另一起对抗中,城管被游商砍了七刀,小贩逃遁,舆论的争吵更加多样
期刊
日前,总部设在瑞士的环境和社会数据研究机构ReRisk发布了年度最有争议公司名单。报告指出“劳动条件差、侵犯人权以及贿赂、诈骗和洗钱是近期事件的主要问题”。  1. Tazreen Fashions Ltd  名列榜首的是孟加拉服装制造商Tazreen Fashions旗下的工厂Tazreen Fashions Ltd,该工厂位于孟加拉达卡(Dhaka)市郊,为沃尔玛生产服装,但并无来自沃尔玛的授
期刊
这些都是文字的事务,一旦看来了看透了,就不能不轻视。轻视之外,写字的就会有克制。张家瑜写欢喜哀愁,总不会真的用这些字,而是用动作比拟——就好像在空气中提溜着世间的肉身。这不是灵魂在高处者所为,而是有所忌惮的戒掉,不黑不白,是灰色的人。  尽管对集锦式的专栏著作不怎么上心,多少总有点轻视,可在这没有什么新书值得评论的春季,《我开始轻视语言》也算是聊胜于无。况且,旅居香港的台湾人张家瑜写故乡与异乡,写
期刊
“就做100件好事,没人给我们表扬;出了一点问题,马上就有人出来整你。”事发后10多天,刘明依然为深圳狮子会“中枪”,而且“伤得过重”而愤愤不平。“政府大力倡导公益事业,我们在发展中遇到问题,理应引导纠正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严打!”  刘明的牢骚,代表着中国一批公益人的心声。在他们看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做好事变成了一件门槛很高的事情,一项操作复杂、并且需求高情商的技术活。若是涉及资金募集,那更不
期刊
尽管公众对心理抑郁的重视度和理解度在增加,但是从2005年开始,美国自杀率逐年上升。应对精神障碍和阻止自杀,有两种策略,  一种是关注公众心理健康,从“上游”下手;另一种是在“下游”关注,关注那些有迫切自杀倾向的人,他们才是最需要帮助的。哪一种策略更明智呢?研究人员也在苦思冥想。  2000年9月25日发生的事情  凯文·海恩斯在金门大桥上漫无目地地走着,他不知道今天是否应该服从大脑里不断响起的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