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鸟鸣涧》与《致杜鹃》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i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鸟鸣涧》和《致杜鹃》都属于自然抒情诗,本篇文章主要从对大自然的感受方式、诗歌体现出来的诗人的人生观这两方面入手分析两首诗的差异之处。
  关键词:鸟鸣涧;致杜鹃;对大自然感受方式;人生观
  一、对大自然感受方式
  (一)王维对大自然的感受方式
  诗人是从整体入手、偶然地去感受自然的,所见所闻只是偶然映入了诗人眼帘,只是那一刹那,大自然所呈现的情景与作者的心灵相契合,这就是所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看法。王维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影响,受佛家影响最大。把三者结合起来,这里的“天人合一”可以理解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不自觉的合一,人摆脱世俗的观念、欲望,在大自然中展现出自己的本性,与自然合一。“天人合一”不能刻意为之,而要靠刹那的顿悟,刹那的契合,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缘。佛教的《缘起论》就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因此又可以进一步引申到“空”这一层面来,本诗正好也是围绕着“空”字来写,在这个“空”字中隐藏了作者的人生观、人生态度,我将在第三部分详细论述。
  (二)华兹华斯对大自然的感受方式
  华兹华斯着眼于从一个特殊的点——“杜鹃的歌声”来感受大自然。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大自然非常丰富、美丽,无穷无尽。把大自然感受完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通过一些特殊的点来感受。第二,华兹华斯受基督教泛神论的影响,认为上帝的灵魂不在天国,而在大自然中,大自然无处不有上帝的精神存在,而人的灵魂又是依存于大自然界,与人类世界的激烈的动荡相比,大自然却是如此的有序、稳定。因此打心底里,他就对自然,对自然的每一物有着钦佩、赞美之情。在他的诗歌中,杜鹃已经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它是春之骄子、是无形的影子、是一种歌声或迷、是希望、是爱、是被人渴望的受祝福的鸟,他认为现在的世界不配作它的家,可见在华兹华斯眼中,杜鹃地位之高。它的歌声是打开作者如黄金般记忆的钥匙,它的歌声让世界变得像缥缈的仙岛般神圣而纯洁。杜鹃被赋予了这种伟大的力量,而在基督教的观念里,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只有上帝才拥有创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本诗中一只小小的杜鹃鸟拥有了改造世界的能力,拥有了神性,由此体现出华兹华斯受泛神论的影响。
  二、所体现的人生观
  (一)王维的人生观与人生态度:一切皆是空,既来之则安之
  就诗歌中“桂花”这一意象而言,“蟾宫折桂”寓意进士及第,桂花象征着文人的荣誉;“桂”又与“贵”之谐音,因此有荣华富贵的寓意。诗句中“桂花落”寓意着仕途失意。诗人未见桂花开,却见桂花落,或许是因为花开时,被凡事所扰,无心来山野之中欣赏桂花的盛开,而此时却有闲情逸致来看山林中飘落的桂花,就说明此时的诗人仕途失意、不受俗事所累。但诗人并未因为仕途失意就郁郁寡欢,反而调侃自己为“闲人”,赏山林之景,悟人生之理。可以看出其用“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面对生活。
  从诗歌所呈现的意境来看,桂花无声地飘落悄悄爬起的月亮惊得鸟儿发出清脆的叫声,寂静山涧只回旋着鸟儿的鸣叫,这一幅动景传达出“静”的意味,充满空灵之感。诗人想到这不就与“四大皆空”的佛教主张同理吗?时光逝去,花开花落,自有其规律,不因其他原因改变。万事万物皆如此,盛衰自有其理,又何必因为“盛”而喜悦,“衰”而感伤呢?一切皆空。这便是诗人传达的人生观。诗人便是在这种内在感受与自然相契合的这一时刻,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内心的顿悟的。
  (二)华兹华斯的人生观与人生态度:寄希望于上帝。在大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华兹华斯对杜鹃进行了各种赞美,他受泛神论的影响,因此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就可以看作是他对上帝的赞美。他对杜鹃的敬畏就可以看作是他对上帝的敬畏。在“杜鹃的歌声”的指引下,让他由现在联想到过去黄金般的时光,在回忆过去的美好中,他的心灵得到了安抚。在诗歌的最后他不禁赞美道:杜鹃啊!你这受祝福的鸟!你使世界起了变化它象是成了飘渺的仙岛,成了配得上你的家!世界像缥缈的仙岛一般纯洁、和谐。此时在作者眼中,世界似仙岛和谐而纯洁,这是作者在杜鹃的帮助下安抚了心灵之后看到的世界,看得出作者的心灵得到了很好的安抚,进一步体现出杜鹃力量的强大,体现出诗人对杜鹃的赞美与感激,对神的感激。出杜鹃对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让世界更美好。对杜鹃的崇拜与感激,进而表现出作者对上帝的崇拜和感激。
  杜鹃的歌声帮助作者安抚了心灵,诗人也是主动细听杜鹃的歌声的,由此可以得出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归宿的人生态度。
  三、总结
  这两首诗歌都属于自然抒情诗,但对大自然的感受方式以及诗歌所体现的人生观与人生态度都有着较大的差异。王维侧重于从整体入手、偶然地去感受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契合;华兹华斯则是从一个点入手去感受自然。诗人们在诗歌中也体现出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王维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在诗歌中体现出了一切皆是空,既来之则安之的人生观与人生态度;华兹华斯深受泛神论的影响,在诗歌中体现出了寄希望于上帝。在大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其他文献
在分析高师体育院系本科毕业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期消徐“业等于失哦业”的怪异现象,打破制约高师体育院系本科毕业生就业瓶颈.
目的:探究慢性骨性疼痛患者焦虑与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疼痛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慢性骨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形式统计、
摘 要:比较文学是一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学科,有着独特的内涵,与文学比较大有不同,在当今世界文学上的地位逐渐提高。比较文学从19世纪兴起,发展到21世纪,前景已相当明朗,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了许多问题,本文就比较文学的内涵、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比较文学发展的基础及前景进行论述。  关键词:比较文学;内涵;文学比较  比较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学
目的:探析复治重症肺结核患者应用莫西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复治重症肺结核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试
在喀什噶尔东部农场的群山里,散落着四十眼泉水,每眼泉心都盘踞着一棵古树,苍劲粗犷,犹如骠勇的骑手在飘摇的岁月中留下的一个个剪影,频频向远.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母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是什么,既然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无法避开母语的思维,而母语在英语教学中有双重作用,如何有效地利用“促进”作用,同时克服“干扰”作用,是英语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母语;英语教学;地位;高等院校  母语在外语习得中有“促进”和“干扰”的双重作用,促进作用指的是母语的正迁移,指英语学习者利用和借助母语能够较快地学会英语,干扰作用指的是母语
大关黄连山的山顶上住着一位勤劳勇敢的苗族小伙子,山腰住着一位温柔漂亮的苗族姑娘,他们常在一起放牛,一起玩耍、一起劳作、一起对歌,可谓青梅竹马,最后结成了夫妻.有一年,
乌蒙高原上的山特雄伟,特壮观,无论你从什么角度看都不乏磅礴的气势.乌蒙高原上山有多高水就会有多高,也就是说有山的地方就有水.水则是纯净透明的山泉,勿需过滤便可咕噜咕噜
城市发展是历史的延续,历史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记忆.现代西安不仅是汉唐长安城的传承与延续,还留下了明清西安城发展的历史印记.在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明清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