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主任作为班级建设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班主任应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可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确定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德育目标;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注意采取多样的德育教育方式,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班主任要有爱心与耐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联合家长的教育力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德育策略
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文件中的“指导思想”提到:“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可见,德育工作不容忽视、不容小觑。
一、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从何而来?从教育中产生。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各种各样的人才,所以才会有“科教兴国”这一说法。别林斯基说:“有许多种的教育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再好,智力再高,才能再多,但缺乏“德”,他可能会利用自身的才能谋取私利,甚至危害社会。所以说,实施德育教育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对可塑性强、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尚未发展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二、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确定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德育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逻辑思维尚未建立,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浅显,且自控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应确定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相关德育目标,例如: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积极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自信等良好品质;让学生了解家乡及祖国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使其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使其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从而形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尊自强等良好品质。
总而言之,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前,要先确定德育目标,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塞内加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小学阶段的学生较崇拜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想要学生积极上进,自身就要做到一丝不苟……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学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化学生。班主任需谨记,很多时候,“身教”胜于“言传”。
(三)注意采取多样的德育教育方式,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一味地采取“说教”的方式,并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应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多样的德育活动,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德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联合家长的教育力量
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应注重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仅靠班主任的力量显得有点势单力薄。班主任要积极争取家长对德育工作的支持,可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让家长了解德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教育和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家庭氛围,使得德育教育能在家庭里得以延续,以保证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语
德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组成部分。班主任应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积极探索有效的德育措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岩英.生本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分析[J].中国教师,2018(S1).
[2]刘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17).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德育策略
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文件中的“指导思想”提到:“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可见,德育工作不容忽视、不容小觑。
一、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从何而来?从教育中产生。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各种各样的人才,所以才会有“科教兴国”这一说法。别林斯基说:“有许多种的教育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再好,智力再高,才能再多,但缺乏“德”,他可能会利用自身的才能谋取私利,甚至危害社会。所以说,实施德育教育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对可塑性强、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尚未发展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二、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确定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德育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逻辑思维尚未建立,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浅显,且自控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应确定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相关德育目标,例如: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积极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自信等良好品质;让学生了解家乡及祖国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使其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使其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从而形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尊自强等良好品质。
总而言之,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前,要先确定德育目标,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塞内加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小学阶段的学生较崇拜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想要学生积极上进,自身就要做到一丝不苟……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学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化学生。班主任需谨记,很多时候,“身教”胜于“言传”。
(三)注意采取多样的德育教育方式,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一味地采取“说教”的方式,并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应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多样的德育活动,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德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联合家长的教育力量
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应注重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仅靠班主任的力量显得有点势单力薄。班主任要积极争取家长对德育工作的支持,可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让家长了解德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教育和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家庭氛围,使得德育教育能在家庭里得以延续,以保证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语
德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组成部分。班主任应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积极探索有效的德育措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岩英.生本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分析[J].中国教师,2018(S1).
[2]刘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17).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