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对比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_s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篇中通常使用衔接手段来达到语篇的连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不同,形合英语和意合汉语的差异影响了各自语篇的衔接手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异同,更好地在翻译实践实现双语之间的转换。
  【关键词】衔接 形合 意合 照应衔接手段 异同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衔接是语篇的重要标志,借助于各种衔接手段,语篇才能成为一个语义完整的聚合体,照应是体现这一手段的主要方式,总体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2001)
  一、人称照应
  人称照应主要体现在人称代词上的照应。中英有各自的人称照应,二者在形式上虽无法一一对应,但在功能上却没有太大的差异,即便存在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1.英汉人称代词的对比。
  (1)相同点。英汉中都存在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并且都包括两种:一种只包括说话人,排除了听话人,另一种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包括在内。汉语中的“我们”和“咱们”之间大体上就存在这种差别。用王力先生的话说,咱们= 我 你 (或再和别人),我们= 我 他或他们(但没有你在内)。(王力 1985)在英语中,这样的差别则间接地体现在“let us”和“let’s”这两种形式上。其中,“let us”听话人可能包括在内,也可能排除在外,而“let’s”一般只包括听话人在内。
  英汉中,第二人称指的是听话人,表示说话人已经将听话人选为交流对象。如:You,come here!b.你,过来!
  英汉中都以第三人称来指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如:He won the game.b.他赢了那个游戏。
  (2)不同点。英语存在人称代词的性、数、格的变化,并且很明显的体现在形态变化上,而在汉语中,人称代词的性、数、格并没有明显的体现。性的差别:英语中有she、he、it;在汉语书面语中也只有第三人称有性的区别,如他、她、它,在口语中却无法体现性的差别;数差别:在表示复数意义时,英语中有she,they,I,we等人称代词,其形态明显变化;汉语只是单数形式后面加上“们”字,如我们、你们、他们等或数量词,如你俩、他两个等。格的差别:英语人称代词有主格(we)、宾格(us)和所有格(our,ours),而汉语人称代词则没有明显的格的形态变化,只是在人称代词后面加上“的”来表示,如我的,你的。
  2.英汉关系代词的对比。关系代词是英语中所独有的,汉语中没有关系代词。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大多用英语的关系代词来表达。如: This is my Korean friend,whose Chinese is great.这是我的韩国朋友,她的汉语讲得很好。
  汉语例子中的照应是用人称代词“她的”来体现的,而对应的英语译文中,用“whose”这个关系代词连接一个定语从句,使整个句子显得紧凑简单。
  3.汉语的零形回指。英语和汉语在指称照应上的差异还存在于“零形回指”,是一种无语音形式、无形有义的照应手段。汉语中存在很多零形回指的例子,英语中人称照应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汉语,例
  老头突然起身,瘪着嘴巴的走开了。
  The old man stood up suddenly.He walked away with his lips pressing.
  第一句中没有一个指称,而第二句句中使用he和his照应the old man.这也体现了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二、指示照应
  指示照应指说话人通过指明事物在时空上的远近来确定所指对象。在英语中主要由指示代词及指示性副词来体现,汉语的指示照应主要由“这”和“那”以及其派生的词语来体现的。下面主要对“这”、“那”与英语“this/that”在指称功能上的异同点作一分析对比。
  1.相同点。英汉中指示词的基本功能是表达所指对象的远近。一般来说近指用“this”和“这”,远指用“that”和“那”。英汉指示代词的选择都需考虑心理距离,Levinson(1983)称之为“情感距离”。说的主要是指示代词/副词的近指和远指。Lyons 和Levinson皆认为人们对同一个人或物或用近指,或用远指,主要是心理距离在起作用:对喜欢的对象用近指,反之用远指。(侯国金 2005)如,对着某人的照片说到:a.This is it! 就是这个人; b.That is it! 就是那个人。前者隐含说话人喜欢照片里的人,后者隐含着厌烦。
  2.不同点。汉语用“这”,而英语用“that”指称上文的陈述。虽然“that”表达的是远指的概念,指上文提到的刚发生的事,但相应的汉语则要用近指代词“这”来表达,因为这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典型的例证“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多译“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英语中的定冠词“the”,在汉语中缺少与之对应的指称,有时会用“这”、“那”与名词连用起限定作用,其功能相当于英语定冠词“the”。例如,桌上一本放着《哈姆雷特》,我说I have read the book. b.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汉语译文的“这本书”照应英语中的“the book”。
  三、比较照应
  比较照应指的是不同成分之间存在对比关系。比较照应可分为一般比较和特殊比较两种,前者比较事物间的异同,后者比较数量或质量。
  1.相同点。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照应手段差别不大,其基本概念一样,主要通过形容词和副词来表达比较意义。两者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一般比较的表达方式上。
  在表达一般比较时,英语常用“same,identical,identically,equal,similar,similarly,different,differently,additional,likewise,otherwise,so,such,else,other”等词语,汉语常用有“同样的、相同的(地)、同等的、类似的(地)、不同的(地)、别的,其他的”等等,另外,汉语会使用一些比较结构来表达一般比较,常用的有“如……一样、和……差不多、和…… 相同、像…… 之类的、不像……那样、……也是如此”等。   2.不同点。英汉两种语言在比较照应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特殊比较的表达方式上。
  英语除了运用词或句法手段,还可以通过改变词语的形态,即借助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形式来表达比较意义,常见的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有“better,more,so,less,equally”等;而汉语的形容词和副词只有原级,所以,汉语只能运用词汇或句法手段来表达比较照应关系,对应的表达有“一样、差不多、不同、不如、相左、老了、胖了”等等。比如,她明显瘦了。汉语中的“瘦了”在英语翻译中直接是形容词“thin”通过形态变化成“thinner”来体现。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三种照应语篇衔接手段,我们发现两种语言存在共性和异性,并且差异性较明显。这主要由于英语属形合语,注重外在形式接应,注重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语言形式衔接手段,存在许多词性标记,以此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属意合语,注重意念连贯,重语感、重变通,缺乏形态变化,以神统形,缺乏词性标记。(连淑能 1993)掌握两种语言间衔接手段的差异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分析英汉两种语篇,进而学好这两种语言,并且更好地在翻译实践实现双语之间的转换。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and Hasan, Ruqaiya.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Levinson S.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99.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9-47.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6]尹邦彦.英语零照应的类型与主要特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15-18.
  [7]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9.
  [8]侯国金.语用标记价值的微观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 2005:103.
  [9]冯丽妍,王显志.英汉语篇词汇衔接的对比[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8:96.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中专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不同于一般的知识,英语对语言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且英语与汉语具有较大的差别,语法知识和语序都不相同,对学生而言是一大难题。现如今,我国中专英语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中专英语教学必须要改变课堂教学的古板模式,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
Epics belong to Oral folk literature, which is the basis of written literature or later writers literature, which in t is the knowledge of humanities, or knowle
Vagueness in language has been studied for many years by many researcher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Little research on vagueness in the report on the work
期刊
【Abstract】After the 19th century, the West was no longer an appendage of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During the Civil War, the North had superiority in both economy and politics. This owed much to the We
The CP was put forward by Oxford philosopher Herbert Paul Grice in 1967.He believes that in order to make a conversation go successfully and smoothly,the speake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效力的根本。艺术学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着眼于他们的特点,突出针对性、确保有效性,对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情景 课堂气氛 英语学习的兴趣 艺术学校  一、前言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各类教育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如何强化师生关系、
梅尔文·卡尔文用碳-14跟踪二氧化碳在植物细胞内的变化轨迹,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的碳固定途径,首次揭示了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过程,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rn植物生长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