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应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抽象思维尚未形成,要他们完整地口述一件事或把他们想说的话表达出来,是件困难的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敢于说话,我们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而又贴近生活实际的话题,让他们能说、敢说;有话说、高兴说,以至成为口语交际中的“主人”。为此,我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有话敢说。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胆子也较小,有些还有害羞心理,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其趣,壮其胆。”在口语交际课上,我精心设计“课堂剧场”来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先让他们口述昨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要求他们先自己练习说,再讲给同桌听,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起初他们觉得很不好意思,有的感到无话可说,往往只说上一两句就闭口不言了。即使这样,我也不生气、不训斥,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是给敢于说话的那些同学及时鼓励表扬。如:“你说得真棒!”“你说得生动极了!”“瞧,你有多进步呀,能说这么多!”有时则在班内评选最佳“能说者”或奖励一朵大红花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的语言激励和奖励使他们心里乐滋滋的,他们不再怯场了,也愿意与人交流,他们觉得与同学、老师的交流真是一件很快乐而容易的事,因此,他们在课堂上也就有了说的勇气:有话想说,有话就说,都能体验到表达成功的欢愉。
二、營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话想说。
放下老师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同甘共苦,这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这就促使我们教师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往往在无正式场合和无主题时说很多话,而且说得津津有味,有时连上课铃响了也不知道。但当给他们限制一个主题,并且在课堂上当众说话时,就产生畏惧心理。可见,学生多么地需要有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友好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敢说话,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大胆地说。因此,我在上课时,允许学生在不打断其他同学说话的前提下自由发言,即当学生有疑问、有补充或有感受时,不用等老师批准可直接“站起来就说”,说完就坐下。这一改变举手回答的常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思路畅通,发言踊跃。他们争着说,抢着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本身的口语表达也发挥到了极致。
三、贴近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
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是为了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而设计的。家里来客人了,你该怎么说,怎么做?课前,我先让几个善于表演,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演一演,学生看后,议论纷纷,都忍不住要说出来,不仅说出怎样做才有礼貌,连什么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也一并说出,使口语交际课进一步拓深层次。这样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不仅让上层生锻炼了表达能力,还锻炼了表演能力,也让表达有困难的下层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照顾了个性差异。
四、见缝插针,抓住每一个机会,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些课文会在叙述和结处尾留下一些意犹未尽的空白。这些空白,无疑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好机会。在《狐狸和乌鸦》这首儿歌中,生动有趣地把乌鸦与狐狸的形象描绘出来,特别是儿歌的最好一句,“猜猜后来怎么啦?”学生读到这,议论纷纷,我顺势引导,要他们展开想象,后面有没有故事,让他们编个小故事赛一赛。学生有了前文的铺垫,有了说话的欲望,自然一个比一个说得好,即使表达比较困难的同学,有了前面同学的故事为依据,也一定有话可说。再如:授完《浪花》一文时,我巧设问题,让学生练习说:“浪花除了给我捧来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外,它还会给我捧来什么?”因为有例文做基础,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还会捧来可爱的小鱼、红红的螃蟹、美丽的海星和海龟等。此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学习热情高涨。
五、创设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有话能说。
口语交际不一定是师与生间的交流,还可以是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在一节语文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口语交际题:今天是星期六,你把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做好了,在家正闲着没事做,想邀请你的好朋友小兰一起玩游戏,这时你拿起家中的电话拨通了,你该怎样跟她通话?然后我接着问:谁愿意上台表演一下呢?因为这个问题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也许还曾发生在他们身上呢。所以教室里顿时一片高呼:“我来,我来!”大家个个都把自己的小手高高地举起来,唯恐自己落后。这一节课,来台上表演的同学自信地对话着,没有上台的同学也在座位上与同桌尽情地交流着。这样一来,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我所精心设计的平台里得到了提高。
有句教育格言说得好:“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幽默去化解孩子的紧张,用激励点燃孩子的自信——这样的教育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注重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放在首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我,他们就一定能在口语交际课中畅所欲言!
一、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有话敢说。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胆子也较小,有些还有害羞心理,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其趣,壮其胆。”在口语交际课上,我精心设计“课堂剧场”来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先让他们口述昨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要求他们先自己练习说,再讲给同桌听,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起初他们觉得很不好意思,有的感到无话可说,往往只说上一两句就闭口不言了。即使这样,我也不生气、不训斥,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是给敢于说话的那些同学及时鼓励表扬。如:“你说得真棒!”“你说得生动极了!”“瞧,你有多进步呀,能说这么多!”有时则在班内评选最佳“能说者”或奖励一朵大红花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的语言激励和奖励使他们心里乐滋滋的,他们不再怯场了,也愿意与人交流,他们觉得与同学、老师的交流真是一件很快乐而容易的事,因此,他们在课堂上也就有了说的勇气:有话想说,有话就说,都能体验到表达成功的欢愉。
二、營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话想说。
放下老师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同甘共苦,这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这就促使我们教师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往往在无正式场合和无主题时说很多话,而且说得津津有味,有时连上课铃响了也不知道。但当给他们限制一个主题,并且在课堂上当众说话时,就产生畏惧心理。可见,学生多么地需要有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友好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敢说话,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大胆地说。因此,我在上课时,允许学生在不打断其他同学说话的前提下自由发言,即当学生有疑问、有补充或有感受时,不用等老师批准可直接“站起来就说”,说完就坐下。这一改变举手回答的常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思路畅通,发言踊跃。他们争着说,抢着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本身的口语表达也发挥到了极致。
三、贴近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
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是为了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而设计的。家里来客人了,你该怎么说,怎么做?课前,我先让几个善于表演,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演一演,学生看后,议论纷纷,都忍不住要说出来,不仅说出怎样做才有礼貌,连什么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也一并说出,使口语交际课进一步拓深层次。这样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不仅让上层生锻炼了表达能力,还锻炼了表演能力,也让表达有困难的下层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照顾了个性差异。
四、见缝插针,抓住每一个机会,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些课文会在叙述和结处尾留下一些意犹未尽的空白。这些空白,无疑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好机会。在《狐狸和乌鸦》这首儿歌中,生动有趣地把乌鸦与狐狸的形象描绘出来,特别是儿歌的最好一句,“猜猜后来怎么啦?”学生读到这,议论纷纷,我顺势引导,要他们展开想象,后面有没有故事,让他们编个小故事赛一赛。学生有了前文的铺垫,有了说话的欲望,自然一个比一个说得好,即使表达比较困难的同学,有了前面同学的故事为依据,也一定有话可说。再如:授完《浪花》一文时,我巧设问题,让学生练习说:“浪花除了给我捧来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外,它还会给我捧来什么?”因为有例文做基础,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还会捧来可爱的小鱼、红红的螃蟹、美丽的海星和海龟等。此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学习热情高涨。
五、创设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有话能说。
口语交际不一定是师与生间的交流,还可以是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在一节语文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口语交际题:今天是星期六,你把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做好了,在家正闲着没事做,想邀请你的好朋友小兰一起玩游戏,这时你拿起家中的电话拨通了,你该怎样跟她通话?然后我接着问:谁愿意上台表演一下呢?因为这个问题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也许还曾发生在他们身上呢。所以教室里顿时一片高呼:“我来,我来!”大家个个都把自己的小手高高地举起来,唯恐自己落后。这一节课,来台上表演的同学自信地对话着,没有上台的同学也在座位上与同桌尽情地交流着。这样一来,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我所精心设计的平台里得到了提高。
有句教育格言说得好:“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幽默去化解孩子的紧张,用激励点燃孩子的自信——这样的教育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注重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放在首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我,他们就一定能在口语交际课中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