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门德尔松《无词歌》之“文质彬彬”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n031641l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的音乐审美标准是“文质彬彬”,笔者将从门德尔松《无词歌》op.19 no.5着手来浅析《无词歌》中作曲家是如何使“文”与“质”交相辉映并达至“彬彬”。本文首先将从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入手,介绍何为“美”,“文”与“质”分别是什么,二者怎样才算“彬彬”达至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其后,略微介绍门德尔松及《无词歌》;第三部分,将结合前两部分内容,分析这首“不慌张”作品。本文的着力点和创新点是:选取大众并不是特别熟悉的升f小调作品,立足于曲式结构的理性基础分析感性上的音乐美。
  【关键词】孔子音乐美学思想 ;“文” “质” “彬彬”;门德尔松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识码】A
  一、“文质彬彬”然后“尽善尽美”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时期鲁国人。
  《论语·雍也》记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直接理解来说,孔子讲: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鲁鄙陋,文采超过质朴就显得虚浮空洞。当文采和质朴配合得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文采”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内容美”,“质朴”便是“形式美”,那么,二者怎样配合才算得上“尽善尽美”?我们不妨举例,《韶》六代乐舞之一,据记载,这部作品的的风格是“温润以和,似南风之至。”也就是說,韶乐格调优美抒情,犹如拂面的春风。孔子在齐看到《韶》的演出后,发出感慨“三月不知肉味”“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的感叹!《武》也是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周武王伐纣的战功。《论语·八佾》记载孔子评论这两部经典性乐舞的时候做出了不同的评价: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武》都是十分精彩经典的乐舞作品,那么为什么孔子会给出不同的评价?原因是内容美和形式美存在于孔子的音乐审美标准里。《韶》是歌颂舜的“禅让制”美德的,它符合孔子“尽善”标准,而《武》却在赞扬用武力征伐取得天下的赫赫战功,它不符合孔子“仁爱”精神,所以它“未尽善也”。
  二、费里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蒂
  门德尔松是一位浪漫主义钢琴作曲家,出生于德国汉堡的富商之家,门德尔松从小就受到广泛的文化教养和各门艺术熏陶。门德尔松一生在创作、演奏、教学和乐评活动上不断与当时沉迷庸俗低级的社会风尚作斗争,宣传德国优秀的古典主义传统音乐,其中突出贡献是使人们重新认识了J·S巴赫的价值。
  提及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就很难不想到他的代表钢琴小品《无词歌》,这也是门德尔松首创的钢琴小品体裁,为钢琴特性小曲开辟了新的蹊径。门德尔松认为一首乐曲是可以比语言更能明确的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愿望和情绪的!
  三、《无词歌》op19.no5的内容美
  前文我们也提到过这首作品又名《不安静、慌张》,小型抒情钢琴小品。乐曲一开始用连续上升的旋律直接展现主题旋律,通过强弱的对比,展示矛盾情感的冲突,之后将旋律转换至左手,舒缓悠扬,描绘低沉深刻的内心;第二部分先用模仿性的材料照应曲子开头,然后用对话形式的分解和弦仿佛描绘了轮唱式的声部间的深入交谈,两声部交谈甚欢情绪高涨,运用斗争型的力度对比表现出作曲者内心的挣扎,但这个挣扎始终没有放大,在弱的力度上,左右手分工出现单音型的旋律,缓缓引入第三部分;最后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派生再现,体现情感的最高点,抒情高歌。旋律弱进,意将听者思绪慢慢拉回,回到左手的熟悉的旋律歌唱,再次陈述情感主题,前后呼应,完整结尾。
  四、《无词歌》op19.no5的形式美
  如果说内容美是感性认知,那么形式美就是理性分析。这首小品和《无词歌》其他大多数作品一样,采用的是奏鸣曲式原则来创作的,但门德尔松完全从音乐内容出发,在奏鸣原则逻辑的支配下,利用调性思维的复杂关系使乐曲更加直接的表述深刻的艺术情感内涵。
  曲式上来说,奏鸣曲式思维,保持单三部曲式规模和形态。呈示部中没有鲜明独立的连接部,也可以说它完全没有连接部,主副部主题对比不大,听起来更像是一个主题,但又保持着基本的独立性,体现了统一结构的组合原则;展开部体现主题解体性发展;再现部的调性附和等体现出奏鸣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
  五、《无词歌》之“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Op19.no5为例,《无词歌》采用奏鸣曲式创作原则,贯穿纯器乐思想,完美地将情感与形式结合在一起。《无词歌》在力图保持德国音乐古典传统的同时,也努力去将和谐优美作为不懈地追求,而这些又与浪漫主义唯美风格有机结合,形成特别是在形式美上地鲜明个性。
  柴可夫基斯认为“他的作品永远是无懈可击的,风格纯洁的典范,这可以说是突出的音乐个性……这在德国乐派的音乐家中间却是鹤立鸡群的。”门德尔松语录:“如果你问我写《无词歌》时我在想一些什么,我会说,就是歌曲所表达的。如果有时在我脑海里对某些歌曲闪现出某个确定的语言,我也从来不会把它告诉任何人,因为同样的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所指的事也不同,只有音乐能表达同一件事,能在不同的人之间激发出同样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无法用同样的语言来表达。”
  舒曼称门德尔松为“19世纪的莫扎特”。这与他延续古典传统密不可分。“门德尔松一生所创作的6卷48首《无词歌》象是他的‘音乐日记’或‘音乐素描’,形式简单朴素,首首都是抒发了门德尔松的喜怒哀乐,对人对事对自然的各种印象,和他众多的有歌词的歌曲一样都是些诗情画意的小品,有许多小曲既精美又新颖”。
  门德尔松作品的艺术风格就像是他的人生道路一般古典高雅、温柔舒适、娴静优雅却又极富诗意和幻想。
  六、结论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从始至终采用着“纯器乐思想”,即歌唱的器乐,体现了门德尔松的新音乐的“纯粹性”,结构严谨细密,曲调甜美抒情,符合孔子音乐审美标准评价标准“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而门德尔松首创《无词歌》体裁,在文学性,标题性和描绘性方面都展示了浪漫主义的根本特征,每首乐曲都有鲜明生动的主题形象。内容美与形式美相得益彰,“尽善”且“尽美”,生动地描绘出作曲家真实地内心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 林旭.论门德尔松<无词歌>的“形式美”[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万洋(1999—),女,汉族,河南南阳人,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音乐学。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教学是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是小学音乐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音乐本身就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欣赏能力和想象力,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借助其来激发、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那么,学生就会在实现音乐素养提升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欣赏意识和能力。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学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即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特点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欣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就我国目前职业交响乐团在做好常规音乐季演出的同时,对如何更好地提升古典音乐的上座率,怎样实现多元的艺术营销手段、艺术普及的内容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我省以及其它二、三线城市职业交响乐团更好的发展具有实操意义。  【关键词】古典音乐市场;职业交响乐团;艺术普及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舶来艺术的古典音乐,对于我国的普通听众来说并不陌生,这都得益于古典音乐传播的最
期刊
【摘要】笔者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盲目地追求高音,急于唱大作品,一味地追求作品难度;只重视发声技术的训练而忽视全面素养的培养等问题,提出高师声乐教学中应急需树立正确声音观念,合理安排教学曲目,注重全面素质培养,旨在引起对高师声乐教学中缺失部分的重视。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音观念;教学曲目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在七年的高师声乐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声乐教学中存在一些
期刊
【摘要】西方宗教音乐体裁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繁杂,由单一到多样,由宗教到世俗的这样一个过程。与此同时,在声乐演唱上,无论是演唱能力还是风格也都同样经历了一个从庄严到优美过渡的过程。这种艺术体裁与声乐艺术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基督教在这其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宗教音乐这个丰富的艺术宝藏当中,一些经典作品中的声乐唱段亦值得反复的演唱和探索,优秀的独唱咏叹调旋律优美、平和,具有其独特纯净圣洁
期刊
【摘要】休止符是音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休止符的音乐就如同没有音乐的人生,枯燥无味。文章通过若干音乐作品实例,论证了休止符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音符;休止符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运动规律,昼夜更替,四季轮回。一日二十四小时不可能都是白日,一年十二个月也不可能都是春天。音乐也是一样,音符不能够始终流淌,抑扬顿挫才能更充分表达作曲家的情
期刊
【摘要】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因为多种原因一直得不到广泛传播,大众传媒业的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不利局面。本文以“父爱如山”音乐会歌手周丽珍的演唱为出发点,探讨了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现状以及它和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周丽珍;少数民族音乐;大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为你而唱》系列演唱会“父亲节专场演出”在京演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正式
期刊
【摘要】“民间艺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千百年来,将各种民间文化传承了下来。其中,以“丧葬礼仪”为代表的一类祭祀礼仪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大多数的民间文化濒临消亡。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不仅能够将口传心授的文化代代相传,还能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关键词】民间艺人;丧葬礼仪;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是大别山民歌中红色革命歌曲的优秀代表。本文着重以该歌曲为例,探究红色革命歌曲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红色歌曲;保护;传承;创新  【中圖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在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中,由于鄂豫皖苏区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色革命歌曲自然就成为了“大别山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红色革命歌曲的保护、传
期刊
【摘要】二胡是我国最具代表性、极富歌唱性的传统民族器乐之一。因其音域宽广,音色柔美独特,极富表现力等特点广受人们的喜爱。江南地区作为二胡艺术发展的摇篮,孕育出一代代作曲家和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先生作为“南派”二胡艺术的代表人物,在二胡演奏以及民族器乐作品创作上,都有着他独特的见解。本文主要通过对朱昌耀先生生平的了解,从人文、环境等方面考虑,浅析朱昌耀的二胡艺术所产生的原因,以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江南
期刊
【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具有中国古典诗歌气质的声乐体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昆曲的艺术形态极为成熟,可谓是集南北曲之大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唱腔值得研究、发展与传承。本文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长相知》为例,通过对昆曲经典润腔的借鉴,来探研昆曲唱腔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昆曲;韵味;润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