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55-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讲究教学艺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乐学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生动活泼、自由和谐,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灵动的魅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心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即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理想的相互作用和真实体验的环境,尽可能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提出好的数学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究。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老师给我们班的同学准备红、黄、蓝、白、灰、橙六种颜色的帽子,根据每个同学的学号按顺序发放。只要说出你的学号,老师能马上说出你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将信将疑,个个跃跃欲试,纷纷报出自己的学号,没想到老师都能马上准确地说出帽子的颜色。这时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想知道老师一猜就中的原因。教师趁机说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学习后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整节课,学生都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
二、创造条件,科学建模,使学生手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看,直观认知占很重比例;从心理结构看,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更多动手的机会,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构建数学模型,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生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复习课时,教师可以联系比例尺的知识设计这样一道题:“一条红领巾底边长是84厘米,底边上的高是28厘米,按1∶14画在图纸上。”学生通过算、量、画,真正掌握了几何图形面积与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复习不是单纯复习某一个知识点,而是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在操作中对数学产生兴趣,最终解决问题。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师生互动
新课程指出“师生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双方都是彼此有关系的创造者”“师生间合作交流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對教学而言,这意味着对话、参与、相互建构,让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充分的发挥。
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在揭示课题之后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亲自动一动、看一看、想一想,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整理等途径,逐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好不规则的纸一张、小剪刀一把,课始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动手,先剪出一条直线,即“剪出”了长方形的一条边;然后继续在这条边上垂直再剪一刀,“剪出”了长方形的另一条边;再继续垂直“剪出”另一条边……不一会儿,学生亲自动手剪出了长方形。学生通过动手“剪”长方形,不仅亲身经历了长方形边和面的形成过程,而且使各种感官协同运作,获得新知,如:“长方形有4条边”“长方形有4个角”“长方形的每条边相互垂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等。这样教学,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四、因人而异,适时激励,使学生感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结合。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在评价中,学生可以评价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评价同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实现认知结构的建立、改造与重组。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以求学习主体创新潜能的开发和独立个性得到升华。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在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要耐心倾听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善于发现学生积极的、有创意的见解,及时对学生予以正确合理的评价。评价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评价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努力以真诚的语调、鼓励的语言、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评价过程,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状态,推动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区域。
事实证明,激发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它能驱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追求对新事物的认识,克服重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努力,去创造灵动与智慧的数学课堂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讲究教学艺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乐学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生动活泼、自由和谐,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灵动的魅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心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即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理想的相互作用和真实体验的环境,尽可能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提出好的数学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究。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老师给我们班的同学准备红、黄、蓝、白、灰、橙六种颜色的帽子,根据每个同学的学号按顺序发放。只要说出你的学号,老师能马上说出你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将信将疑,个个跃跃欲试,纷纷报出自己的学号,没想到老师都能马上准确地说出帽子的颜色。这时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想知道老师一猜就中的原因。教师趁机说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学习后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整节课,学生都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
二、创造条件,科学建模,使学生手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看,直观认知占很重比例;从心理结构看,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更多动手的机会,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构建数学模型,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生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复习课时,教师可以联系比例尺的知识设计这样一道题:“一条红领巾底边长是84厘米,底边上的高是28厘米,按1∶14画在图纸上。”学生通过算、量、画,真正掌握了几何图形面积与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复习不是单纯复习某一个知识点,而是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在操作中对数学产生兴趣,最终解决问题。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师生互动
新课程指出“师生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双方都是彼此有关系的创造者”“师生间合作交流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對教学而言,这意味着对话、参与、相互建构,让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充分的发挥。
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在揭示课题之后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亲自动一动、看一看、想一想,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整理等途径,逐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好不规则的纸一张、小剪刀一把,课始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动手,先剪出一条直线,即“剪出”了长方形的一条边;然后继续在这条边上垂直再剪一刀,“剪出”了长方形的另一条边;再继续垂直“剪出”另一条边……不一会儿,学生亲自动手剪出了长方形。学生通过动手“剪”长方形,不仅亲身经历了长方形边和面的形成过程,而且使各种感官协同运作,获得新知,如:“长方形有4条边”“长方形有4个角”“长方形的每条边相互垂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等。这样教学,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四、因人而异,适时激励,使学生感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结合。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在评价中,学生可以评价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评价同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实现认知结构的建立、改造与重组。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以求学习主体创新潜能的开发和独立个性得到升华。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在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要耐心倾听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善于发现学生积极的、有创意的见解,及时对学生予以正确合理的评价。评价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评价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努力以真诚的语调、鼓励的语言、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评价过程,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状态,推动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区域。
事实证明,激发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它能驱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追求对新事物的认识,克服重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努力,去创造灵动与智慧的数学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