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以Jef Vershuren的语用顺应性论为基础,探讨文体选择过程中如何顺应各种语用因素,即交际语境和结构客体。交际语境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结构客体包括语言,语码,语体,话语,语段及话语建构原则等。文章采用选择即文体这一概念,并结合变异和前景化的文体概念,展开论述。
关键词:语用;顺应性;文体特征
语用学和文体学看似没有太大联系,前者研究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后者研究不同体裁文本的文体意义。但是,两者的研究对象从广义上来说是一致的,即使用中的语言。文体学研究的语言也是一种在生活中应用的语言,免不了进入语用学研究的范围。同时两者又是相互制约的,各种语用因素必然对文体的选择形成一定的制约,文体选择的合适与否也必然造成一定的语用效果。本文将以Jef Vershuren的语用顺应论为理论依据,具体探讨各种文体特征是如何顺应语用因素,发挥独特的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语用效果的。
1、语用顺应论概要
Jef Vershuren在他的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了语用综观说,即“语用学可具体定义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上对立相位方式上与语用使用相关的语言想象的综观”(2000:7),语用顺应论是他的核心观点。Jef Vershuren把语言的使用看作一个选择过程,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是语言选择过程的特点。变异性是语言选择的基础,语言使用者能够选择语言,是因为语言是一个多种多样的;商讨性是语言选择的策略,使用者在语言选择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顺应性是语言选择的结果,选定了一定的语言形式作为交际的媒介后,最终结果是会顺应使用者的目的。
2、文体界定
文体这一概念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不同学者各持己见。一些学者认为文体是作者的选择(Traugott & Pratt, 1980:29)。这种选择包括语言方面的选择,也包括非语言方面的选择。同时,作者的选择不一定是有意识的选择,有时潜意识中的选择也构成文体的一部分。还有学者认为文体是一种变异,涉及到一些引人注目或与常规不同的特点(Widdowson,1975:210)。也就是说,文本的特性在于与大多数文本所具有的特点的偏离。另外一种观点为文体是一种前景化(Mayer,1969)。前景化是指文本中突出部分,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事实上,这三种关于文体的观点是紧密相连的。当一个文本某个部分出现变异,读者倾向于集中注意力于这部分,同时,变异的部分可能是作者的下意识选择,也可能是作者的潜意识选择。
3、文体选择对语用因素的顺应
3.1文体选择对交际语境的顺应
Jef Verschueren的理论框架下,交际语境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物理世界是指可感知的外在环境,包括场景,道具等不受人控制的外在世界;社交世界主要涉及到交际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交际涉及到的人物的关系;心理世界主要是指交际中人物的所想所感等内心活动。文体的选择要适应交际语境也就是要顺应这三种具体的交际环境。下面就结合一则对话,探讨交际者如何通过对文体的选择来适应物理,社交和心理世界,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的。
这则对话节选自Erich Segal的作品 “Man, Woman and Child”,主要的背景是夫妻俩都是受过教育修养比较高的知识分子,在一起生活了十八年,生活幸福美满。然而十八年后的一天,丈夫向妻子承认自己在一次出差时越轨行为,妻子大为震惊。
Husband(H):Honey,I gotta talk to you.
Wife(W):Sure. Is something wrong?
H: Well, sort of. Yes .
W: Bob, something in your voice scares me. Have I done anything?
H: No. It’s me. I’ve done it. Sheila, remember when you were pregnant with Paula?
W: Yes?
H: I had to fly to Europe----Montpellier----to give that paper…..
W: And?
H: I had an affair.
W: No. this is some terrible joke. Isn’t it?
H: No. It’s true. I---I’m sorry.
W: Who?
H: Nobody. Nobody special.
W: Who, Robert?
H: Her----her name is Nicole Guirin. She was a doctor.
这段对话暗含着交际者如何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据各自的心理变化进行交际,顺应当时的具体交际语境。一开始丈夫使用 “…gotta to talk…”而不是“ …have to talk…”,主要因为丈夫觉得是夫妻,不必使用太正式的语体,而且,丈夫意图缓和气氛,以便使谈话顺利进行。而妻子的回答中“Is something wrong?”而不是用“anything”,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anything”是没有预期的,不知会有什么事情,而“something”表明妻子怀着预期发生事情的心情和丈夫谈话。之后,丈夫的心情复杂,不知如何向妻子开口,所以含糊其辞的说了“Well,sort of. Yes”,让人听得一蹋糊涂。再来看妻子的应答,一个昵称 “Bob”就表明妻子还是很关心丈夫,双方感情还没破裂。之后,丈夫直接了当地用了三个短句,“No.It’s me. I’ve done it.”,这比用长句更为有力。因为此时丈夫没有了退路,只好承认自己的错误,正好顺应了丈夫的心理活动。当妻子用一个“Yes?”鼓励丈夫说下去的时候,丈夫怀着百感交集的心情,一边是对妻子的内疚,一边是婚外恋的苦涩,此时,作者用了两个破折号,实是点睛之笔,更是顺应了丈夫难于启齿的心理,因为这个地方Montpellier正是婚外恋的地点。妻子追问到底,“who?”显示出妻子强硬的语气,之后的黑体“Who”使得语气更高一层,而此时已换了称呼,“Robert”显示了夫妻关系已经变得陌生了,疏远了。在此追问之下,丈夫说出了对方姓名。由此可见,这段对话的每一句都是顺应了交际双方的关系和各自的心理活动而展开的。
3.2文体选择对结构客体的顺应
结构客体主要涉及到语言的各个层次结构及语言各层次结构组合的原则。包括语言,语码,语体,话语,语段及话语建构原则。选择哪种语言,哪种方言,哪种语体,或者如何组词成句,组句成篇,都有一定的制约规则。突出变异或者特殊效果的形成都是基于交际者如何选择。口语体应该简洁明了,书面体则应庄重正式;广告语言应有号召力,吸引观众,新闻语言则要一语到位,简短精练。
下面一例是小说《尤利西斯》中斯蒂芬的内心独白,短短几句话,包含了一个语种转换,顺应了故事的发展。
“Has all vanished since? If I open and am for ever in the black adiaphane. Basta! I will see if I can.”
“Basta”一词是意大利语。本段是斯蒂芬的内心独白。语境是从校长办公室出来,来到海边,一边散步,一边思考着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形状,颜色和声音的关系,同时想象着自己在一片漆黑中的感觉,但是却不能深入,于是说出“Basta”,意思是“够了”。这是和他长期居住欧洲,熟悉多种语言,以及他的博学联系在一起的。斯蒂芬是个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有许多想法不拘一格,他反对传统,反对罗马教,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于是才会出现他的因为想问题想不通而表现的不耐烦的情景。
3.3顺应过程中的动态性和意识程度
语言交际是一个随着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不断变化的过程,在Jef Verschueren所指的顺应过程中,说话者意识程度在不同交际阶段是不同的。有下意识的的语言选择,也有潜意识的交际过程。
“He is just what a young man ought to be,” said she,“sensible, good humored, lively; and I never saw such happy manners!—so much ease, with such perfect good breeding!”
“He is also handsome,” replied Elizabeth,“which a young man ought likewise to be, if he possibly can. His character is thereby complete.”
上例节选自《傲慢与偏见》,主要是Jane表达对Bingley的仰慕之情,对话中he就是Bingley。Jane选择“Sensible”,“good humored”,“lively”,“ease” and“good breeding”等词来描述Bingley,这与她的内心世界对Bingley的意识程度是不可分割的。此时的Jane已经爱上了Bingley,每个词的选择都是缘于她不由自主地流露对Bingley的喜爱之情,可以看作是潜意识中的语言选择。
4、结论
目前,在文体学的研究范围内,语用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研究角度,许多文体方面的研究离开语用分析是不完整的。文体的选择也必须顺应各种语用因素,包括交际语境,结构客体,而且在顺应过程中,必须注重交际的动态发展和交际者的心理意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某种文体的功能,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Jef 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8.
[2]Mayer, R. A Dictionary of Art Terms and Techniques[M].Happer &Row,1969.
[3]Traugott,E.C. & M. L. Pratt.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Literature[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0.
[4]Widdowson, H.G. Stylistic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M].Longman,1975.
关键词:语用;顺应性;文体特征
语用学和文体学看似没有太大联系,前者研究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后者研究不同体裁文本的文体意义。但是,两者的研究对象从广义上来说是一致的,即使用中的语言。文体学研究的语言也是一种在生活中应用的语言,免不了进入语用学研究的范围。同时两者又是相互制约的,各种语用因素必然对文体的选择形成一定的制约,文体选择的合适与否也必然造成一定的语用效果。本文将以Jef Vershuren的语用顺应论为理论依据,具体探讨各种文体特征是如何顺应语用因素,发挥独特的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语用效果的。
1、语用顺应论概要
Jef Vershuren在他的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了语用综观说,即“语用学可具体定义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上对立相位方式上与语用使用相关的语言想象的综观”(2000:7),语用顺应论是他的核心观点。Jef Vershuren把语言的使用看作一个选择过程,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是语言选择过程的特点。变异性是语言选择的基础,语言使用者能够选择语言,是因为语言是一个多种多样的;商讨性是语言选择的策略,使用者在语言选择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顺应性是语言选择的结果,选定了一定的语言形式作为交际的媒介后,最终结果是会顺应使用者的目的。
2、文体界定
文体这一概念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不同学者各持己见。一些学者认为文体是作者的选择(Traugott & Pratt, 1980:29)。这种选择包括语言方面的选择,也包括非语言方面的选择。同时,作者的选择不一定是有意识的选择,有时潜意识中的选择也构成文体的一部分。还有学者认为文体是一种变异,涉及到一些引人注目或与常规不同的特点(Widdowson,1975:210)。也就是说,文本的特性在于与大多数文本所具有的特点的偏离。另外一种观点为文体是一种前景化(Mayer,1969)。前景化是指文本中突出部分,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事实上,这三种关于文体的观点是紧密相连的。当一个文本某个部分出现变异,读者倾向于集中注意力于这部分,同时,变异的部分可能是作者的下意识选择,也可能是作者的潜意识选择。
3、文体选择对语用因素的顺应
3.1文体选择对交际语境的顺应
Jef Verschueren的理论框架下,交际语境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物理世界是指可感知的外在环境,包括场景,道具等不受人控制的外在世界;社交世界主要涉及到交际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交际涉及到的人物的关系;心理世界主要是指交际中人物的所想所感等内心活动。文体的选择要适应交际语境也就是要顺应这三种具体的交际环境。下面就结合一则对话,探讨交际者如何通过对文体的选择来适应物理,社交和心理世界,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的。
这则对话节选自Erich Segal的作品 “Man, Woman and Child”,主要的背景是夫妻俩都是受过教育修养比较高的知识分子,在一起生活了十八年,生活幸福美满。然而十八年后的一天,丈夫向妻子承认自己在一次出差时越轨行为,妻子大为震惊。
Husband(H):Honey,I gotta talk to you.
Wife(W):Sure. Is something wrong?
H: Well, sort of. Yes .
W: Bob, something in your voice scares me. Have I done anything?
H: No. It’s me. I’ve done it. Sheila, remember when you were pregnant with Paula?
W: Yes?
H: I had to fly to Europe----Montpellier----to give that paper…..
W: And?
H: I had an affair.
W: No. this is some terrible joke. Isn’t it?
H: No. It’s true. I---I’m sorry.
W: Who?
H: Nobody. Nobody special.
W: Who, Robert?
H: Her----her name is Nicole Guirin. She was a doctor.
这段对话暗含着交际者如何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据各自的心理变化进行交际,顺应当时的具体交际语境。一开始丈夫使用 “…gotta to talk…”而不是“ …have to talk…”,主要因为丈夫觉得是夫妻,不必使用太正式的语体,而且,丈夫意图缓和气氛,以便使谈话顺利进行。而妻子的回答中“Is something wrong?”而不是用“anything”,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anything”是没有预期的,不知会有什么事情,而“something”表明妻子怀着预期发生事情的心情和丈夫谈话。之后,丈夫的心情复杂,不知如何向妻子开口,所以含糊其辞的说了“Well,sort of. Yes”,让人听得一蹋糊涂。再来看妻子的应答,一个昵称 “Bob”就表明妻子还是很关心丈夫,双方感情还没破裂。之后,丈夫直接了当地用了三个短句,“No.It’s me. I’ve done it.”,这比用长句更为有力。因为此时丈夫没有了退路,只好承认自己的错误,正好顺应了丈夫的心理活动。当妻子用一个“Yes?”鼓励丈夫说下去的时候,丈夫怀着百感交集的心情,一边是对妻子的内疚,一边是婚外恋的苦涩,此时,作者用了两个破折号,实是点睛之笔,更是顺应了丈夫难于启齿的心理,因为这个地方Montpellier正是婚外恋的地点。妻子追问到底,“who?”显示出妻子强硬的语气,之后的黑体“Who”使得语气更高一层,而此时已换了称呼,“Robert”显示了夫妻关系已经变得陌生了,疏远了。在此追问之下,丈夫说出了对方姓名。由此可见,这段对话的每一句都是顺应了交际双方的关系和各自的心理活动而展开的。
3.2文体选择对结构客体的顺应
结构客体主要涉及到语言的各个层次结构及语言各层次结构组合的原则。包括语言,语码,语体,话语,语段及话语建构原则。选择哪种语言,哪种方言,哪种语体,或者如何组词成句,组句成篇,都有一定的制约规则。突出变异或者特殊效果的形成都是基于交际者如何选择。口语体应该简洁明了,书面体则应庄重正式;广告语言应有号召力,吸引观众,新闻语言则要一语到位,简短精练。
下面一例是小说《尤利西斯》中斯蒂芬的内心独白,短短几句话,包含了一个语种转换,顺应了故事的发展。
“Has all vanished since? If I open and am for ever in the black adiaphane. Basta! I will see if I can.”
“Basta”一词是意大利语。本段是斯蒂芬的内心独白。语境是从校长办公室出来,来到海边,一边散步,一边思考着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形状,颜色和声音的关系,同时想象着自己在一片漆黑中的感觉,但是却不能深入,于是说出“Basta”,意思是“够了”。这是和他长期居住欧洲,熟悉多种语言,以及他的博学联系在一起的。斯蒂芬是个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有许多想法不拘一格,他反对传统,反对罗马教,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于是才会出现他的因为想问题想不通而表现的不耐烦的情景。
3.3顺应过程中的动态性和意识程度
语言交际是一个随着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不断变化的过程,在Jef Verschueren所指的顺应过程中,说话者意识程度在不同交际阶段是不同的。有下意识的的语言选择,也有潜意识的交际过程。
“He is just what a young man ought to be,” said she,“sensible, good humored, lively; and I never saw such happy manners!—so much ease, with such perfect good breeding!”
“He is also handsome,” replied Elizabeth,“which a young man ought likewise to be, if he possibly can. His character is thereby complete.”
上例节选自《傲慢与偏见》,主要是Jane表达对Bingley的仰慕之情,对话中he就是Bingley。Jane选择“Sensible”,“good humored”,“lively”,“ease” and“good breeding”等词来描述Bingley,这与她的内心世界对Bingley的意识程度是不可分割的。此时的Jane已经爱上了Bingley,每个词的选择都是缘于她不由自主地流露对Bingley的喜爱之情,可以看作是潜意识中的语言选择。
4、结论
目前,在文体学的研究范围内,语用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研究角度,许多文体方面的研究离开语用分析是不完整的。文体的选择也必须顺应各种语用因素,包括交际语境,结构客体,而且在顺应过程中,必须注重交际的动态发展和交际者的心理意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某种文体的功能,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Jef 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8.
[2]Mayer, R. A Dictionary of Art Terms and Techniques[M].Happer &Row,1969.
[3]Traugott,E.C. & M. L. Pratt.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Literature[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0.
[4]Widdowson, H.G. Stylistic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M].Longman,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