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旨在利用山东省统计局公布的1999-2009年第三产业(服务业)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数据分析工具Eviews,对统计数据加工,探究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一些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从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 经济增长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
一.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总体现状
《山东统计年鉴2007》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187.26亿元,居全国各省市第三位,占全国总量的8.7%,比2005年增长14.5%。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4%,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十五"以来的六年间,山东服务业年平均增长13.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32.25%,平均拉动GDP增长4.28个百分点。
分行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山东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12.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6%;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611.66亿元,年增长16.18%;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30.36亿元,年增长20.19%;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76.69亿元,年增长23.33%;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779.70亿元,年增长19.28%。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2476.52亿元。
(二)山东省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分析
1.服务业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十五"以来,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规模呈明显的扩大趋势,平均每年扩大787.5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7.22%,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近年也有所上升。
2.消费性服务业居主导优势地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居次要位置。2004-2006年,山东消费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比分别为68.28:31.92,67.57:32.43,66,04:33.96,这三年中,山东省消费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3230.91亿元、4003.24亿元和4746.38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510.69亿元、1921.5亿元和2440.87亿元。山东服务业中,消费性服务业占据着绝对优势。
3.传统服务业发展较快,成为拉动服务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是传统服务业的主要行业。2004年、2005年、2006年,三者实现增加值总额分别为2258.64亿元、2797.12亿元和3354.35亿元,分别占当年服务业的比重为47.73%、47.21%和46.67%,成为拉动山东省服务业快速增长的第一动力源。
4.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与工业相比,服务业具有更高的就业弹性。从2000年到2006年,山东省全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净增人次分别为35万、79.2万、125.7万、97万、109万和 52.7万,呈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到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761.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9.6%。
5.服务业呈显著的区域聚集态势。济南;青岛、烟台三地是山东省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2005年和2006年三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分别为2616.55亿元和3111.14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4.16%和43.29%。济南与青岛的服务业发展更为突出,2006年济南、青岛的生产总值构成分别是6.6:45.9:47.5和5.7:52.3:42,其服务业所占比重远高于全省32.6%的平均水平。
二.山东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与变量的选取
1.数据说明
为从总体上考察山东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山东省统计局官网上搜集到1952-2009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改革开放以前,山东服务业发展长期发展缓慢,比重偏低。1952年山东服务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到1979年,这一比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分别下降到13%。而改革开放前的数据对研究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1世纪新时期山东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没有太大参考价值,所以本文只截取1999年-2009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
先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初加工,制作了一张折线图,以展示出1999年-2009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并展示出其走势。
2.模型中经济变量的解释
基于我们选取的数据为1999-2009的时间序列数据,故可建立类似于截面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本文旨在探究山东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所以取第三产业产值为解释变量,用SGDP表示;取地区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用RGDP表示。
(二)模型设定
建立简单的一元回归模型:SGDP=C+€%[RGDP。其中RGDP代地区生产总值,€%[代表系数,SGDP代表服务业生产总值。
首先用Eviews软件得出服务业生产总值与地区经济生产总值的散点图,可大致估计出服务业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用Eviews软件得出的服务业产值与地区产值关系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即回归模型为:SGDP = 39.97968308 + 0.3353210987*RGDP
(0.274798) (45.43457)
其中括号内的数位相应参数的t检验值,F=2064.300,D.W=0.832463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R-squared=0.995659,拟合优度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样本点模拟的非常好。设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Z=5%,查表得T统计量检验在自由度为n-2=9的临界值T0.025(9)=2.26。虽然斜率项的t检验值为45.43457大于T0.025(9)=2.26,但是截距项的t检验值小于T0.025(9)=2.26,说明截距项的显著性不明显。 (三)模型的修正
由于原模型不能很好的解释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以对原模型进行异方差性修正,修正结果如下:
新的回归模型为:SGDP = 131.9999225 + 0.3300071904*RGDP
(8.552732) (319.4187)
其中括号内的数为相应参数的t检验值。由上表可知F=70617.07,D.W=0.587687。R-squared=0.999873,拟合优度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样本点模拟得非常好。设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Z=5%,查表得T统计量检验的临界值T0.025(9)=2.26,而模型下方对应括号内均为各系数的T统计量,显然,上述T统计量的绝对值都大于临界值,则截距项和斜率项都是显著的。F值为70617.07,显著性水平Prob(F-statistic)为0.0000,说明该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模型中总体也是显著的。
三.模型的结论
本文应用计量模型对山东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这些回归结果可以得知,方程拟合度很高,说明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与实际经济相符。又由斜率项的值可知,0<0.33<1,系数为正,说明服务业的产值的增加对GDP的贡献是正向的,也与经济现实符合。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即它们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四.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宣传,在全社会营造繁荣发展服务业的浓厚氛围
各级政府要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来部署、来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应率先转变观念,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应亲自带队到广东、江苏、上海等服务业发展较快的省市考察学习,并选择适当时机,在年内召开高规格的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发展服务业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表彰奖励一批服务业先进企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和优秀企业家,并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繁荣发展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二)努力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之配套,二者是互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要围绕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要以制造业的中间环节分离和两端延伸为突破口,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分层次推进,分阶段实施,努力实现二者互动发展和融合发展。(1)要重点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业、中介服务业和会展业。(2)大力培育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包括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3)全面提升直接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商贸流通、居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
(三)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服务业体制和机制创新
要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服务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充满活力的服务业自我发展机制。一是推行服务行业分类管理。要根据服务行业中不同行业、不同业务和不同产品的属性差异,正确界定公共服务与非公共服务、自然垄断服务与非自然垄断服务、营利性服务与非营利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二是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放宽服务行业市场准入。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其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优化垄断行业、公用事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价格制定和调整机制,真正建立起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各领域的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进程。要正确处理事业与产业的关系,以市场化为方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中能够市场化运作的部分走向产业化,促进服务业的全面繁荣。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培育大型服务企业
积极适应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结束后新形势的要求,加快我省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步伐,重点培育大型服务企业,促进我省服务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一是要把服务业的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点,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国外有实力的金融机构、知名公司总部、跨国采购中心、国际展览业公司、市场中介机构等有实力的服务企业到我省落户,从而带动我省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推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国际劳务合作、对外工程和技术承包等领域的服务出口,鼓励进出口业务量大的企业直接到境外设立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物流中心,鼓励特色餐饮、医疗保健、民间艺术、民族文化等服务在境外设立连锁经营机构。三是积极培育大型服务企业。四是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技术创新。省市两级要建立服务业名牌推进制度,创建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名牌企业。五是加强服务业人才培训。在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的同时,要加强当地服务业人才的教育培养。
(五)把已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并借鉴先进省市的经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对国家和省里已经出台、但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的政策,省直有关部门要认真查找没有落实的原因,确保政令畅通,真正把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要借鉴江苏、广东等省市扶持发展服务业的做法,将各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的配套,以及影响大、带动作用强、具有示范效应的服务业重点项目的贴息或补助;由省财政、地税、人民银行、工商、质监、卫生、物价、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分别研究取消障碍服务业发展政策,制定针对服务业企业的具体税收和行政性收费优惠政策,由省政府统一发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六)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领导
服务业涉及行业多,政策协调的任务重、难度大,各级各部门要强化领导,明确任务,分解责任,加强沟通,确保突出繁荣发展服务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第一,各级政府要建立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领导协调机制。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召集人,政府分管领导和服务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研究和解决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第二,尽快建立健全各级服务业办公室,领导和工作人员尽快到位,发挥好规划、服务、协调、监督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繁荣发展服务业的参谋和助手。第三,科学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前编制"十一五"规划,各级、各部门都要根据本地、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和规划制定工作,明确繁荣发展服务业的目标、思路和政策措施。第四,对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制定统计标准,建立服务业统计体系和通报制度。
参考文献:
[1]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0-99.
[2]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65-126.
[3]陈秋玲、李怀勇.《中国服务产业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147-202.
[4]蒋三庚.《现代服务业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9-55.
[5]任旺兵.《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实证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38-72.
[6]郑吉昌.《现代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189-212.
[7]许建平、蔡苏文、郭晓鸣、王丽.《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统计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8(24):2.
[8]李耀光、邢李志.《生产性服务业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企业活力》,2010:10.
作者简介:刘松传(1988-),男,山东青岛人,华东政法大学2011级产业经济学研究生。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 经济增长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
一.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总体现状
《山东统计年鉴2007》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187.26亿元,居全国各省市第三位,占全国总量的8.7%,比2005年增长14.5%。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4%,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十五"以来的六年间,山东服务业年平均增长13.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32.25%,平均拉动GDP增长4.28个百分点。
分行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山东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12.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6%;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611.66亿元,年增长16.18%;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30.36亿元,年增长20.19%;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76.69亿元,年增长23.33%;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779.70亿元,年增长19.28%。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2476.52亿元。
(二)山东省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分析
1.服务业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十五"以来,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规模呈明显的扩大趋势,平均每年扩大787.5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7.22%,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近年也有所上升。
2.消费性服务业居主导优势地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居次要位置。2004-2006年,山东消费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比分别为68.28:31.92,67.57:32.43,66,04:33.96,这三年中,山东省消费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3230.91亿元、4003.24亿元和4746.38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510.69亿元、1921.5亿元和2440.87亿元。山东服务业中,消费性服务业占据着绝对优势。
3.传统服务业发展较快,成为拉动服务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是传统服务业的主要行业。2004年、2005年、2006年,三者实现增加值总额分别为2258.64亿元、2797.12亿元和3354.35亿元,分别占当年服务业的比重为47.73%、47.21%和46.67%,成为拉动山东省服务业快速增长的第一动力源。
4.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与工业相比,服务业具有更高的就业弹性。从2000年到2006年,山东省全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净增人次分别为35万、79.2万、125.7万、97万、109万和 52.7万,呈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到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761.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9.6%。
5.服务业呈显著的区域聚集态势。济南;青岛、烟台三地是山东省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2005年和2006年三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分别为2616.55亿元和3111.14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4.16%和43.29%。济南与青岛的服务业发展更为突出,2006年济南、青岛的生产总值构成分别是6.6:45.9:47.5和5.7:52.3:42,其服务业所占比重远高于全省32.6%的平均水平。
二.山东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与变量的选取
1.数据说明
为从总体上考察山东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山东省统计局官网上搜集到1952-2009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改革开放以前,山东服务业发展长期发展缓慢,比重偏低。1952年山东服务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到1979年,这一比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分别下降到13%。而改革开放前的数据对研究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1世纪新时期山东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没有太大参考价值,所以本文只截取1999年-2009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
先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初加工,制作了一张折线图,以展示出1999年-2009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并展示出其走势。
2.模型中经济变量的解释
基于我们选取的数据为1999-2009的时间序列数据,故可建立类似于截面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本文旨在探究山东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所以取第三产业产值为解释变量,用SGDP表示;取地区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用RGDP表示。
(二)模型设定
建立简单的一元回归模型:SGDP=C+€%[RGDP。其中RGDP代地区生产总值,€%[代表系数,SGDP代表服务业生产总值。
首先用Eviews软件得出服务业生产总值与地区经济生产总值的散点图,可大致估计出服务业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用Eviews软件得出的服务业产值与地区产值关系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即回归模型为:SGDP = 39.97968308 + 0.3353210987*RGDP
(0.274798) (45.43457)
其中括号内的数位相应参数的t检验值,F=2064.300,D.W=0.832463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R-squared=0.995659,拟合优度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样本点模拟的非常好。设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Z=5%,查表得T统计量检验在自由度为n-2=9的临界值T0.025(9)=2.26。虽然斜率项的t检验值为45.43457大于T0.025(9)=2.26,但是截距项的t检验值小于T0.025(9)=2.26,说明截距项的显著性不明显。 (三)模型的修正
由于原模型不能很好的解释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以对原模型进行异方差性修正,修正结果如下:
新的回归模型为:SGDP = 131.9999225 + 0.3300071904*RGDP
(8.552732) (319.4187)
其中括号内的数为相应参数的t检验值。由上表可知F=70617.07,D.W=0.587687。R-squared=0.999873,拟合优度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样本点模拟得非常好。设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Z=5%,查表得T统计量检验的临界值T0.025(9)=2.26,而模型下方对应括号内均为各系数的T统计量,显然,上述T统计量的绝对值都大于临界值,则截距项和斜率项都是显著的。F值为70617.07,显著性水平Prob(F-statistic)为0.0000,说明该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模型中总体也是显著的。
三.模型的结论
本文应用计量模型对山东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这些回归结果可以得知,方程拟合度很高,说明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与实际经济相符。又由斜率项的值可知,0<0.33<1,系数为正,说明服务业的产值的增加对GDP的贡献是正向的,也与经济现实符合。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即它们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四.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宣传,在全社会营造繁荣发展服务业的浓厚氛围
各级政府要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来部署、来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应率先转变观念,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应亲自带队到广东、江苏、上海等服务业发展较快的省市考察学习,并选择适当时机,在年内召开高规格的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发展服务业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表彰奖励一批服务业先进企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和优秀企业家,并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繁荣发展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二)努力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之配套,二者是互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要围绕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要以制造业的中间环节分离和两端延伸为突破口,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分层次推进,分阶段实施,努力实现二者互动发展和融合发展。(1)要重点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业、中介服务业和会展业。(2)大力培育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包括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3)全面提升直接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商贸流通、居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
(三)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服务业体制和机制创新
要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服务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充满活力的服务业自我发展机制。一是推行服务行业分类管理。要根据服务行业中不同行业、不同业务和不同产品的属性差异,正确界定公共服务与非公共服务、自然垄断服务与非自然垄断服务、营利性服务与非营利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二是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放宽服务行业市场准入。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其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优化垄断行业、公用事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价格制定和调整机制,真正建立起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各领域的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进程。要正确处理事业与产业的关系,以市场化为方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中能够市场化运作的部分走向产业化,促进服务业的全面繁荣。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培育大型服务企业
积极适应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结束后新形势的要求,加快我省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步伐,重点培育大型服务企业,促进我省服务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一是要把服务业的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点,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国外有实力的金融机构、知名公司总部、跨国采购中心、国际展览业公司、市场中介机构等有实力的服务企业到我省落户,从而带动我省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推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国际劳务合作、对外工程和技术承包等领域的服务出口,鼓励进出口业务量大的企业直接到境外设立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物流中心,鼓励特色餐饮、医疗保健、民间艺术、民族文化等服务在境外设立连锁经营机构。三是积极培育大型服务企业。四是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技术创新。省市两级要建立服务业名牌推进制度,创建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名牌企业。五是加强服务业人才培训。在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的同时,要加强当地服务业人才的教育培养。
(五)把已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并借鉴先进省市的经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对国家和省里已经出台、但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的政策,省直有关部门要认真查找没有落实的原因,确保政令畅通,真正把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要借鉴江苏、广东等省市扶持发展服务业的做法,将各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的配套,以及影响大、带动作用强、具有示范效应的服务业重点项目的贴息或补助;由省财政、地税、人民银行、工商、质监、卫生、物价、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分别研究取消障碍服务业发展政策,制定针对服务业企业的具体税收和行政性收费优惠政策,由省政府统一发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六)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领导
服务业涉及行业多,政策协调的任务重、难度大,各级各部门要强化领导,明确任务,分解责任,加强沟通,确保突出繁荣发展服务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第一,各级政府要建立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领导协调机制。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召集人,政府分管领导和服务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研究和解决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第二,尽快建立健全各级服务业办公室,领导和工作人员尽快到位,发挥好规划、服务、协调、监督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繁荣发展服务业的参谋和助手。第三,科学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前编制"十一五"规划,各级、各部门都要根据本地、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和规划制定工作,明确繁荣发展服务业的目标、思路和政策措施。第四,对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制定统计标准,建立服务业统计体系和通报制度。
参考文献:
[1]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0-99.
[2]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65-126.
[3]陈秋玲、李怀勇.《中国服务产业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147-202.
[4]蒋三庚.《现代服务业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9-55.
[5]任旺兵.《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实证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38-72.
[6]郑吉昌.《现代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189-212.
[7]许建平、蔡苏文、郭晓鸣、王丽.《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统计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8(24):2.
[8]李耀光、邢李志.《生产性服务业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企业活力》,2010:10.
作者简介:刘松传(1988-),男,山东青岛人,华东政法大学2011级产业经济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