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镇痛镇静药物在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期应用的安全性及其疗效。
方法2014年8月—2016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烧伤患者180例。根据休克期是否行镇痛镇静治疗,分为镇痛镇静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镇痛镇静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镇痛镇静治疗24 h。给药前和给药2、8、16、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给药2、8、16、24 h,采用躁动镇静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镇静程度进行评分,并计算镇静成功率。观察患者给药24 h内精神状态,每隔2小时观察及动态评估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监测并记录患者给药24 h内意外拔管、心动过速、高血压、缺氧、心动过缓、低血压、尿潴留、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1)2组患者给药前VAS评分相近(t=0.675,P>0.05)。镇痛镇静组患者给药2、8、16、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3.8±0.4)、(3.9±0.6)、(3.9±0.5)、(3.9±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9)、(6.0±1.2)、(6.2±0.6)、(6.3±0.4)分(t=0.785、0.730、0.805、0.895,P<0.05)。镇痛镇静组患者给药2、8、16、24 h镇静成功率分别为91.1%(82/90)、86.7%(78/90)、93.3%(84/90)、90.0%(81/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90)、6.7%(6/90)、14.4%(13/90)、5.6%(5/90)(Z=8.035、7.946、8.129、8.014,P<0.05)。(2)镇痛镇静组患者给药8、16、24 h呼吸频率分别为(15.78±0.69)、(16.08±0.59)、(16.21±0.20)次/min,心率分别为(87±9)、(83±7)、(76±9)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80±0.81)、(17.09±0.50)、(17.02±0.61)次/min和(89±8)、(86±7)、(85±6)次/min(t=7.655、7.022、6.536、-6.931、-7.053、-10.196,P<0.01)。2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2、8、16、24 h SpO2、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417、-2.894、-6.501、-3.719、-4.573、2.336、3.315、0.942、-1.583、1.907、1.147、-0.968、0.931、-1.682、1.076,P>0.05)。(3)2组患者给药期间呼吸抑制、缺氧、心动过缓、尿潴留和低血压发生率相近(χ2=0.310,P>0.05)。镇痛镇静组患者高血压、意外拔管、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6.364、5.143、73.309,P<0.05或P<0.01)。
结论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期适当应用镇痛镇静药物,临床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