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几年来,自己在不断尝试着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既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失败的困惑。冷静地分析成功和失败的教学经历,我体会到: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绝非一把万能钥匙,它绝不可能完全取代现行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只有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优化课堂教学,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1.巧妙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注意力越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想象丰富,从而呈现最佳学习状态。
2.灵活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突破时间、空间以及微观、宏观的限制生物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缓慢进行的生理过程,使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观察到这个变化过程;也常有一些微观世界的复杂变化,看不见摸不着。而这些教学内容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变化,从而对生物现象、生理过程的本质能一目了然。如种子的萌发过程就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变化过程,我们很难看到它连续变化的全过程。但利用超级解霸将用特殊技术手段拍摄到的种子萌发全过程的影片截取下来,就可以使学生在不足一分钟的时间内看到种子萌发的连续的全过程。
3.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的“学习障碍”是教学的难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能消除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亦为其形式之新颖、画面之精彩而耳目一新,进而学习兴趣大增。如在《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中,“土壤中的水分是怎样进入到根的导管中去的?”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但通过运用课件模拟根吸水的这一动态过程,使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土壤中的水先进入根毛细胞内,进而通过细胞间的缝隙及逐层渗透到根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这两条途径到达根内部的导管这一过程。
4.借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或演示一些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在学习脊椎动物及人体生理卫生这两部分内容时,有些动物的活体解剖实验:如家鸽的解剖实验、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的演示实验、脊蛙的反射实验等。在大力提倡人与生物圈共存、保护野生动物的今天来进行这些实验,显然与时代精神相背。而借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或演示这些实验,则既能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及观察到实验现象,又能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在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过程中,利用设计合理的课件,把复杂抽象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中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单纯口授,或应用挂图、板书等传统媒体进行“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这不仅加大了课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留给学生更充裕的思考问题时间,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一步促进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多媒体教学优势明显,但也并非毫无缺点。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只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因而,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不能让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教师教学
记得在刚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我曾经利用了一个现成的课件进行了一次教学。我之所以选择这个课件,是因为该课件内容丰富,不仅拥有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及动画,同时还有与画面相关的详尽的解说与分析,自认为它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同时也加大了课堂容量。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只讲了几句导语,点点鼠标,学生看得也很专注。然而在检查学习效果时,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通过认真反思,我感悟到本节课的最大问题就是师生都丧失了自我:教师在点击鼠标的过程中忽视了针对性的引导而丢掉了“主导”的位置,成了“放映员”;学生则在课件连续播放过程中没有了思考而丧失了“主体”地位,成为“观众”。这次失败的经历使我感受到: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应把多媒体课件作为一个为我所用的教学工具以及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决不能让“电脑教师”取代自己。
2.计算机多媒体绝非可以取代其它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确实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这种优越性绝不能取代其它媒体的一切作用。如在人体生理卫生的教学中,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将学生分成两个实验组,甲组学生通过拆、装人体模型来认识体腔内各种器官及其相应位置;乙组学生则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学习相同的内容。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同学同时进行“看体腔结构图,填各器官名称”及“将各种器官组装回体腔中去”的测试。结果,甲组同学不仅很快完成了人体模型的组装,而且准确地完成了填图任务;乙组同学则除了准确完成填图外,没有人能够完成人体模型的组装。这就是说,在学习人体各种器官(如心脏、肺、脑等)的形态结构知识时,再好的课件也只能演示出其平面结构的特点,而此时如果出示各器官的标本或模型,其教学效果胜过其它一切媒体。可见,教学手段应为教学目的服务,一堂课媒体运用得是否恰当,唯一标准就看它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那种游离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之外的媒体教学是不可取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进行优化设计,更能优化生物教学。
3.多媒体模拟实验也不可以取代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虽然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但绝不能让多媒体模拟实验完全取代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多媒体模拟实验的演示性和直观性也都很强,但它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4.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应该取代板书内容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精炼的语言文字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在教学中,教师科学正确地利用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活动,使学生思维与教师引导保持高度一致,因而能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用多媒体课件中内容代替板书内容,虽然能节省大量时间,但是,屏幕上的内容一闪而过,不会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如果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注重重点内容的系统化、条理化,让其有顺序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给学生一个整体感,也能弥补其不足。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合理使用多媒体,就会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课堂教学进行得精彩,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巧妙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注意力越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想象丰富,从而呈现最佳学习状态。
2.灵活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突破时间、空间以及微观、宏观的限制生物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缓慢进行的生理过程,使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观察到这个变化过程;也常有一些微观世界的复杂变化,看不见摸不着。而这些教学内容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变化,从而对生物现象、生理过程的本质能一目了然。如种子的萌发过程就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变化过程,我们很难看到它连续变化的全过程。但利用超级解霸将用特殊技术手段拍摄到的种子萌发全过程的影片截取下来,就可以使学生在不足一分钟的时间内看到种子萌发的连续的全过程。
3.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的“学习障碍”是教学的难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能消除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亦为其形式之新颖、画面之精彩而耳目一新,进而学习兴趣大增。如在《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中,“土壤中的水分是怎样进入到根的导管中去的?”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但通过运用课件模拟根吸水的这一动态过程,使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土壤中的水先进入根毛细胞内,进而通过细胞间的缝隙及逐层渗透到根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这两条途径到达根内部的导管这一过程。
4.借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或演示一些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在学习脊椎动物及人体生理卫生这两部分内容时,有些动物的活体解剖实验:如家鸽的解剖实验、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的演示实验、脊蛙的反射实验等。在大力提倡人与生物圈共存、保护野生动物的今天来进行这些实验,显然与时代精神相背。而借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或演示这些实验,则既能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及观察到实验现象,又能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在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过程中,利用设计合理的课件,把复杂抽象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中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单纯口授,或应用挂图、板书等传统媒体进行“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这不仅加大了课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留给学生更充裕的思考问题时间,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一步促进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多媒体教学优势明显,但也并非毫无缺点。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只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因而,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不能让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教师教学
记得在刚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我曾经利用了一个现成的课件进行了一次教学。我之所以选择这个课件,是因为该课件内容丰富,不仅拥有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及动画,同时还有与画面相关的详尽的解说与分析,自认为它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同时也加大了课堂容量。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只讲了几句导语,点点鼠标,学生看得也很专注。然而在检查学习效果时,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通过认真反思,我感悟到本节课的最大问题就是师生都丧失了自我:教师在点击鼠标的过程中忽视了针对性的引导而丢掉了“主导”的位置,成了“放映员”;学生则在课件连续播放过程中没有了思考而丧失了“主体”地位,成为“观众”。这次失败的经历使我感受到: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应把多媒体课件作为一个为我所用的教学工具以及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决不能让“电脑教师”取代自己。
2.计算机多媒体绝非可以取代其它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确实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这种优越性绝不能取代其它媒体的一切作用。如在人体生理卫生的教学中,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将学生分成两个实验组,甲组学生通过拆、装人体模型来认识体腔内各种器官及其相应位置;乙组学生则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学习相同的内容。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同学同时进行“看体腔结构图,填各器官名称”及“将各种器官组装回体腔中去”的测试。结果,甲组同学不仅很快完成了人体模型的组装,而且准确地完成了填图任务;乙组同学则除了准确完成填图外,没有人能够完成人体模型的组装。这就是说,在学习人体各种器官(如心脏、肺、脑等)的形态结构知识时,再好的课件也只能演示出其平面结构的特点,而此时如果出示各器官的标本或模型,其教学效果胜过其它一切媒体。可见,教学手段应为教学目的服务,一堂课媒体运用得是否恰当,唯一标准就看它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那种游离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之外的媒体教学是不可取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进行优化设计,更能优化生物教学。
3.多媒体模拟实验也不可以取代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虽然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但绝不能让多媒体模拟实验完全取代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多媒体模拟实验的演示性和直观性也都很强,但它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4.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应该取代板书内容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精炼的语言文字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在教学中,教师科学正确地利用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活动,使学生思维与教师引导保持高度一致,因而能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用多媒体课件中内容代替板书内容,虽然能节省大量时间,但是,屏幕上的内容一闪而过,不会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如果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注重重点内容的系统化、条理化,让其有顺序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给学生一个整体感,也能弥补其不足。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合理使用多媒体,就会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课堂教学进行得精彩,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