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一直被作为江户时期的怪异小说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在怪异的背后却隐藏着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小说里恐怖的细节描写,凄惨的受害人比比皆是。森山重雄也曾指出上田秋成的《胆大小心录》、《雨月物语》等作品中存在受害意识与加害意识。因此本文将以《白峰》为中心,从小说内容和被动态两个方面具体探讨作者的受害意识。
关键词:上田秋成;受害意识;被动态
一、上田秋成
上田秋成是日本江户前期读本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雨月物语》一书将近世的“读本小说”推向顶峰。《雨月物语》共五卷,由九个故事组成,题材多取自于中国明清白话小说《三言》、《剪灯新话》。秋成在创作《雨月物语》时,根据自己的构思吸收本国文学、文化精髓进行再创作,注重表达自我感情。享保十九年,秋成出生于大阪的一个娼妓家庭,父亲不详。四岁被大阪油纸商人上田茂助收养,父亲一心希望他成为家产继承人,因此对他要求严格。他自幼体弱多病,五岁染上天花险些丧命,病愈后留下了后遗症,他的右手中指和左手食指残疾,笔名“剪枝畸人”也由此得来。自他出生以来就连遭两次不幸,三十七岁养父逝世,第二年家中遭遇火灾,全部家产丧于火中。晚年老师、妻子及母亲的相继去世,双眼染疾且左眼几近失明。可以说秋成的一生是多灾多难的。
二、崇德院的转化
《白峰》是小说《雨月物语》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它基本上是以“平治之乱”和“平源争乱”的历史事实为蓝本创作而成。仁安三年,西行法师旅行至白峰参拜崇德上皇的陵寝,为上皇诵经之时遇崇德院的魂灵并与其进行对话辩论。崇德院迫于父皇鸟羽院敕命,将帝位禅让给年仅三岁的体仁,体仁早逝之后,崇德院本想由他的儿子重任继承皇位,却遭美福门院心怀嫉妒,并帮助四皇子雅仁(后白河上皇)夺得皇位,登基为君。在皇位被夺之后他忍气吞声直至鸟羽天皇逝世,崇德院十分怨恨,决心施以报复并取而代之,从此,由一个受害者转化成了恐怖的加害者。他借助平治之乱煽动贪图高位的藤原信赖的野心,让他同源义朝一道策划谋反,使源义朝被平清盛讨伐,以此报复了在保元之乱中背叛自己、致使自己转胜为败,流放于荒岛的源义朝。为了报复少纳言信西向皇上进谗言,污蔑自己,使自己手抄的经文被原封不动退回,便促使他与藤原信赖、源义朝为敌,最后枭首于六条河原。之后在应保之夏夺走了美福门院的性命,又在长宽之春,让妨碍重仁继位的藤原忠通归西并诅咒平氏一家灭亡。
龚学峰在《不伤害及其结果的伦理审视——伤害伦理学的出场》中定义“受害者意识”为:“在一个伤害事件发生后,由于个人亲身体会到在事件中的伤害,记忆更加深刻。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记忆对过去的裁减、简化,个人可能会记住自身受到伤害的事件,而遗忘过去所发生的其他一些不重要的事件。这样经过记忆与遗忘的不断刷洗,自身受到伤害的事件以及自身伤害程度,不仅被凸现在过去的时间中,而且伤害事件以及自身伤害的程度往往会在现实中被扩大化。”森山重雄在《秋成―加害者意識と被害意識―》中提到:“当我们用加害被害的关系来衡量现实社会的时候,比起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我们更能感觉到的是存在于个人情感层面上的胜利与失败的不同,这种胜利与失败的落差在不觉间便会演变为一种加害与被害的关系,被害者对加害者只会满是怨恨,这种怨恨最终只会发展成为复仇的偏执。”小说中受害者崇德院在生前经历了被夺位、被流放等伤害事件,俨然是一个失败者,随着时间流逝,他遗忘了过去发生的不重要的事情,而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和事却被无形中放大了,作为失败者的落差也促使意识渐渐形成。怀着对权利的执念和对仇人的愤恨,他在死后化身为大魔王,通过诅咒转而去加害仇人,美福门院、源义朝等无一幸存。原文中对崇德院描述到:“他见人幸福,便转福为祸,见天下大治,便煽动战乱。”由此可见,这时的崇德院已经完全由一个受害者完全变成了加害者。
王欣也在《雨月物语中的执着性格及悲惨结局——以<白峰>中崇德院的命运为中心》一文中也提到了“《白峰》取材于《保元物语》、《松山天狗》、《白峰寺缘起》,但在文中历史与个体的关系被完全颠倒了,将平治之乱和平氏一族的灭亡归结为在保元之乱败北后死于流放地的崇德院的怨灵所为。”笔者认为上田秋成的这一翻案,是受其内心的受害意识所影响,而在崇德院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受害意识也就是作者本身的受害意识的扩大化。
三、表达被害意义的被动态
胡以男在《淺谈日语“受身形”表达方式》一文中说到的“在日语教学中,我们常常把“受身形”称作被动态,被动是指主语处于承受动作的立场,相当于汉语的“被”、“挨”、“受”等意思。日语“受身形”表达分为受害型被动态、受益型被动态和客观叙述型被动态。”另外,郝慧敏在《从夏目漱石<哥儿>中的被动句剖析日本民族的内心世界》一文中也提到“判断这些被动句属于受害表达方式的基准是首先要符合由助词“に”和助动词“れる”或“られる”构成的这个基本句式。最典型的受害被动句是日语中所特有的自动词被动句。而他动词被动句是否是受害被动句要根据句子本身和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因此根据上下文意思,笔者将小说中的被动句进行分类并统计出了其中的受害型被动态所占比例,《白峰》中被动句型一共有16个,其中除1和2表示对事物的客观说明之外,表示受害的被动句有14个,占所有被动句的87.5%。小说中的这些大量的受害型被动句,不仅突出了小说中人物的受伤害程度,也反映了作者的受害意识。
四、结论
如上所述,笔者首先从小说的故事内容出发分析小说人物,主人公崇德院经历了一系列伤害事件,经过时间的冲刷之后渐渐产生了受害意识,正是在受害意识的驱使下,崇德院坠入魔道、变身魔王并进行了彻底的报复,最终引发了平治之乱,使美福院及平氏一族走向灭亡。上田秋成由于一生经历坎坷,内心或多或少产生了受害意识,但是由于当时江户幕府统治严厉,秋成的命运难以由自己掌握,他只能在小说中将历史人物进行翻案改编,使同样经历了一系列伤害事件的崇德院得以复仇。另外,从语言学中的角度来看,上田秋成在小说《白峰》中使用的被动句基本为表达受害意义的被动句,这一点又进一步反映出了秋成的受害意识。
参考文献
[1] 森山重雄.『秋成―加害者意識と被害意識―』[C].日本文学研究資料厳書.東京:有精堂出版株式会社,1979
[2] 上田秋成著·王崇禧译.《雨月物语 春雨物语》[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
[3]龚学峰.不伤害及其结果的伦理审视——伤害伦理学的出场[J].湖南: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第3期
[4] 王欣.《雨月物语》中人的执着性格及其悲惨结局——以《白峰》中崇德院的命运为中心[J].济南: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1期
[5] 胡以男.浅谈日语“受身形”表达方式[J].北京: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第2期
[6] 郝慧敏.从夏目漱石《哥儿》中的被动句剖析日本民族的内心世界[J].湖南:文学界,2011年第1期
[7] 蓝泰凯.上田秋成和他的雨月物语[J].贵阳: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1993年第2期
作者简介
王建美(1994.01-),女,汉族,籍贯山东省临沂市,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2016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日本古典文学。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关键词:上田秋成;受害意识;被动态
一、上田秋成
上田秋成是日本江户前期读本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雨月物语》一书将近世的“读本小说”推向顶峰。《雨月物语》共五卷,由九个故事组成,题材多取自于中国明清白话小说《三言》、《剪灯新话》。秋成在创作《雨月物语》时,根据自己的构思吸收本国文学、文化精髓进行再创作,注重表达自我感情。享保十九年,秋成出生于大阪的一个娼妓家庭,父亲不详。四岁被大阪油纸商人上田茂助收养,父亲一心希望他成为家产继承人,因此对他要求严格。他自幼体弱多病,五岁染上天花险些丧命,病愈后留下了后遗症,他的右手中指和左手食指残疾,笔名“剪枝畸人”也由此得来。自他出生以来就连遭两次不幸,三十七岁养父逝世,第二年家中遭遇火灾,全部家产丧于火中。晚年老师、妻子及母亲的相继去世,双眼染疾且左眼几近失明。可以说秋成的一生是多灾多难的。
二、崇德院的转化
《白峰》是小说《雨月物语》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它基本上是以“平治之乱”和“平源争乱”的历史事实为蓝本创作而成。仁安三年,西行法师旅行至白峰参拜崇德上皇的陵寝,为上皇诵经之时遇崇德院的魂灵并与其进行对话辩论。崇德院迫于父皇鸟羽院敕命,将帝位禅让给年仅三岁的体仁,体仁早逝之后,崇德院本想由他的儿子重任继承皇位,却遭美福门院心怀嫉妒,并帮助四皇子雅仁(后白河上皇)夺得皇位,登基为君。在皇位被夺之后他忍气吞声直至鸟羽天皇逝世,崇德院十分怨恨,决心施以报复并取而代之,从此,由一个受害者转化成了恐怖的加害者。他借助平治之乱煽动贪图高位的藤原信赖的野心,让他同源义朝一道策划谋反,使源义朝被平清盛讨伐,以此报复了在保元之乱中背叛自己、致使自己转胜为败,流放于荒岛的源义朝。为了报复少纳言信西向皇上进谗言,污蔑自己,使自己手抄的经文被原封不动退回,便促使他与藤原信赖、源义朝为敌,最后枭首于六条河原。之后在应保之夏夺走了美福门院的性命,又在长宽之春,让妨碍重仁继位的藤原忠通归西并诅咒平氏一家灭亡。
龚学峰在《不伤害及其结果的伦理审视——伤害伦理学的出场》中定义“受害者意识”为:“在一个伤害事件发生后,由于个人亲身体会到在事件中的伤害,记忆更加深刻。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记忆对过去的裁减、简化,个人可能会记住自身受到伤害的事件,而遗忘过去所发生的其他一些不重要的事件。这样经过记忆与遗忘的不断刷洗,自身受到伤害的事件以及自身伤害程度,不仅被凸现在过去的时间中,而且伤害事件以及自身伤害的程度往往会在现实中被扩大化。”森山重雄在《秋成―加害者意識と被害意識―》中提到:“当我们用加害被害的关系来衡量现实社会的时候,比起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我们更能感觉到的是存在于个人情感层面上的胜利与失败的不同,这种胜利与失败的落差在不觉间便会演变为一种加害与被害的关系,被害者对加害者只会满是怨恨,这种怨恨最终只会发展成为复仇的偏执。”小说中受害者崇德院在生前经历了被夺位、被流放等伤害事件,俨然是一个失败者,随着时间流逝,他遗忘了过去发生的不重要的事情,而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和事却被无形中放大了,作为失败者的落差也促使意识渐渐形成。怀着对权利的执念和对仇人的愤恨,他在死后化身为大魔王,通过诅咒转而去加害仇人,美福门院、源义朝等无一幸存。原文中对崇德院描述到:“他见人幸福,便转福为祸,见天下大治,便煽动战乱。”由此可见,这时的崇德院已经完全由一个受害者完全变成了加害者。
王欣也在《雨月物语中的执着性格及悲惨结局——以<白峰>中崇德院的命运为中心》一文中也提到了“《白峰》取材于《保元物语》、《松山天狗》、《白峰寺缘起》,但在文中历史与个体的关系被完全颠倒了,将平治之乱和平氏一族的灭亡归结为在保元之乱败北后死于流放地的崇德院的怨灵所为。”笔者认为上田秋成的这一翻案,是受其内心的受害意识所影响,而在崇德院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受害意识也就是作者本身的受害意识的扩大化。
三、表达被害意义的被动态
胡以男在《淺谈日语“受身形”表达方式》一文中说到的“在日语教学中,我们常常把“受身形”称作被动态,被动是指主语处于承受动作的立场,相当于汉语的“被”、“挨”、“受”等意思。日语“受身形”表达分为受害型被动态、受益型被动态和客观叙述型被动态。”另外,郝慧敏在《从夏目漱石<哥儿>中的被动句剖析日本民族的内心世界》一文中也提到“判断这些被动句属于受害表达方式的基准是首先要符合由助词“に”和助动词“れる”或“られる”构成的这个基本句式。最典型的受害被动句是日语中所特有的自动词被动句。而他动词被动句是否是受害被动句要根据句子本身和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因此根据上下文意思,笔者将小说中的被动句进行分类并统计出了其中的受害型被动态所占比例,《白峰》中被动句型一共有16个,其中除1和2表示对事物的客观说明之外,表示受害的被动句有14个,占所有被动句的87.5%。小说中的这些大量的受害型被动句,不仅突出了小说中人物的受伤害程度,也反映了作者的受害意识。
四、结论
如上所述,笔者首先从小说的故事内容出发分析小说人物,主人公崇德院经历了一系列伤害事件,经过时间的冲刷之后渐渐产生了受害意识,正是在受害意识的驱使下,崇德院坠入魔道、变身魔王并进行了彻底的报复,最终引发了平治之乱,使美福院及平氏一族走向灭亡。上田秋成由于一生经历坎坷,内心或多或少产生了受害意识,但是由于当时江户幕府统治严厉,秋成的命运难以由自己掌握,他只能在小说中将历史人物进行翻案改编,使同样经历了一系列伤害事件的崇德院得以复仇。另外,从语言学中的角度来看,上田秋成在小说《白峰》中使用的被动句基本为表达受害意义的被动句,这一点又进一步反映出了秋成的受害意识。
参考文献
[1] 森山重雄.『秋成―加害者意識と被害意識―』[C].日本文学研究資料厳書.東京:有精堂出版株式会社,1979
[2] 上田秋成著·王崇禧译.《雨月物语 春雨物语》[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
[3]龚学峰.不伤害及其结果的伦理审视——伤害伦理学的出场[J].湖南: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第3期
[4] 王欣.《雨月物语》中人的执着性格及其悲惨结局——以《白峰》中崇德院的命运为中心[J].济南: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1期
[5] 胡以男.浅谈日语“受身形”表达方式[J].北京: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第2期
[6] 郝慧敏.从夏目漱石《哥儿》中的被动句剖析日本民族的内心世界[J].湖南:文学界,2011年第1期
[7] 蓝泰凯.上田秋成和他的雨月物语[J].贵阳: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1993年第2期
作者简介
王建美(1994.01-),女,汉族,籍贯山东省临沂市,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2016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日本古典文学。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