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稻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10-0088-02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对于粮食产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害始终是侵扰其正常生长以及产量形成的重要顽疾。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抗病技术的局限性,使得水稻患病甚至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就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进行略述,以提升水稻抵御病害的能力,全面提升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病害防治;措施
  1   水稻种植技术和病害关系分析
  1.1   选种
  水稻得以健康生长的前提是选择优良的种子。优良的种子能够显著增强水稻的抗病性能,同时提升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水平。具体来说,需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水稻种子,还需要认真检查包装袋是否破损,并对种子进行仔细的筛选查看,特别要注意查看是否存在黑色稻粒的种子,一经发现,应立即停止购买,因为黑色稻粒是弯孢霉真菌引起的稻谷病变,十分容易对其他种子产生感染,进而导致在生长过程中发病,最终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1.2   育苗
  当地水稻一般在5月上中旬开展育苗工作。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浸种,主要是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浸种后即可播种。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湿度过大可能致使种子腐烂引发感染病害,过干又会影响种子吸水,不利于培育壮苗,易生病。
  1.3   大田栽培管理
  为了控制和减轻病害的发生,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密度过大、大水漫灌、偏施氮肥、杂草丛生均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因此要通过施足底肥、重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及时清除田边田中杂草、适期烤田、浅水勤灌等栽培措施,控制和减轻病害的发生。
  2   水稻种植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稻十分容易受到病害的侵扰,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因此需要重点防治。以下就水稻常见的几种病害在田间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2.1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俗称烂脚瘟和花脚秆,主要发生在水稻的茎秆和叶片部位。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距离水面较近位置的水稻茎秆和叶片上产生一种水渍状椭圆形斑,然后斑纹逐步扩大且相互融合,一些白色菌丝出现在斑纹上部,最后形成褐色菌核。出现该病症的原因有栽插密度过大、偏施氮肥、长期大水漫灌等。对于该病害的防治来说,首先要做好稻田的管理工作,通过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时烤田、适度晒田、推行扩行缩株等栽培措施,从源头上遏制病菌的产生,减少菌核的残留量。同时也要根据病情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可以选用6%井冈霉素A·蛇床子素可湿性粉剂、己唑醇、戊唑醇等药剂交替使用,将速效与长效药剂相结合,于水稻分蘖末期及时进行防治[1]。
  2.2   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又稱为掐颈瘟、火烧瘟,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一旦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严重田块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3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叶瘟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病;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其表现为稻节中出现小斑点,然后逐步扩大,致使稻节变成黑色,严重情况下出现断裂,最终形成枯白穗和秕谷;穗颈瘟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谷粒瘟可使稻谷变黑。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有品种的抗病性弱、栽培因素及阳光照射不足、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因素等,因此需从选用抗病品种、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多施农家肥、水分干湿交替、适时适度烤田、化学防治上多管齐下,综合防治。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用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为害较大的穗颈瘟上,根据天气情况于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进行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三环唑复配剂等[2]。
  2.3   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都是细菌性病害,病菌均易借风雨、灌溉水等远距离传播,低洼积水、雨涝、台风及漫灌均可引起连片发病。防治方法上要加强检疫、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化学防治可选用叶青双、氧化亚铜等药剂进行喷雾[3]。
  总之,水稻极容易产生病害,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切实提升抗病技术,是当前水稻种植人员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在水稻病害防治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每种病害现象以及发病原因,从根源上采取措施予以防控,在进行化学防治选择农药喷洒时,应尽可能减少喷洒次数和用药量,避免对水稻产生污染,尽可能选择对水稻无副作用的药剂,切实提升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 1 ] 张俊,冯小青.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应用实践阐释[J].农民致富之友,2018(06):57.
  [ 2 ] 邢广佳,邢连江.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与实施要点探析[J].农技服务,2017,34(04):79.
  [ 3 ] 潘美兰.关于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要点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10):183.
其他文献
玉米作为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提高显得尤为关键。而玉米产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受施肥模式与栽培技术的影响,鉴于此,就玉米高效施肥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肥团育苗移栽在山区春玉米的增产优势十分明显,其能够使玉米的产量得到整体性的提升。因此,在进行移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技术优势,让山区玉米配套技
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几种主要栽培技术模式,归纳总结了玉米在品种选择、栽培密度、精准施肥、精细管理、绿色防控等方面的相关配套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10-0087-02 中图分类号: S663.4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夏季6-7月份是软枣猕猴桃的快速生长活跃期,在这一时间段容易因为高温而引起虫害以及日灼等自然灾害,造成严重损失。结合实际生产,整理了关于软枣猕猴桃夏季高温引起热害的成因以及应急办法,希望对广大种植户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软枣猕猴桃;夏季热害;综合防护技术  1
摘 要: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农业产业扶贫的具体落实,濮阳市将食用菌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融合推进,是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濮阳市食用菌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病虫为害却严重影响了新菇农的创业热情,成为制约食用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对濮阳市食用菌产业的调研和食用菌害虫的调查,发现眼蕈蚊科昆虫(俗称菇蚊、菇蛆)是为害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害虫。对眼蕈蚊的综合
为掌握贵阳地区葡萄害虫种类,明确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2013—2014年采用了定点调查为主、普查为辅的调查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贵阳地区葡萄常见害虫有
摘 要:近年来,农业种植技术不断发展,对于农作物种植以及管理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小麦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针对小麦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问题展开了研究,以期为小麦的种植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1 小麦种植技术  1.1 播种技术  在小麦进行播种时,精细化种植管理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小麦的抗病性以及抗倒伏性,促进小麦的再
西藏地区气候带多,小麦是该地区重要农作物之一。在种子技术飞速发展下,应对小麦种子进行不断改良,不仅仅要考虑到对种子发育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更应考虑到基因遗传因素,这也
玉米是我们生活中较常见的一种农作物,是国家以及部分省级地区重要的粮食产物之一。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实现玉米的高产水平一直是一个重要目标。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在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不断提高。小麦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病虫害对其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对“一喷三防”施药时间进行控制,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对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一喷三防”施药时间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为农业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一喷三防”;施药时间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12-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