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在经过高速发展之后进入到新常态,经济发展出现了各种趋势性的变化。在新常态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必须实现经济的绿色循环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内容。本文首先对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贵州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與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更加严重,在未来的过程中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更好地实现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繁荣。贵州省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前后制定与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一、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具有总量小、人均低的特点,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当前,贵州省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位列全国各省市前列,但是由于基础薄弱,人均GDP依旧位于全国其他省市之后,例如贵州省2014年经济增速位列全国第一,但是人均GDP却居于末位。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贵州省由于在该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较小,导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很多环节都存在资金缺口,对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贵州省具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这就决定了贵州省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资源型产业为主的结构,主要发展资源密集型与高耗能工业。在这种情况下,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破坏。此外,贵州省的森林资源也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等特点,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黔东南,西部森林覆盖率较低。贵州省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石漠化问题,是我国出现石漠化问题的省市中面积与危害最大的,出现石漠化问题的地方经济往往较为落后,而且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三)地质灾害较为频繁
贵州是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地区,在进行资源开发等活动的过程中会导致地质灾害点的不断增加,在治理这些灾害点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经费。此外,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并未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导致灾害得不到较好的预防与治理。
(四)生态意识比较淡薄
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贵州省大部分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较为薄弱,而且生态文明意识与实践之见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传统发展观念的影响之下,部分干部不重视生态产业的发展,将发展的首要目标定为发展经济,没有将生态文明建设付诸行动。此外,部分市场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保持着粗放式的资源消费方式,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
二、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属于系统工程,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人口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与发展。当前,贵州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相关规划设计的完善,通过规划设计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引领。在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中贯穿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各个层次与专业的规划相互衔接的生态文明规划体系。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设计的完善,更好地引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与发展生态产业
第一,为生态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交通、能源等基层设施建设的高标准与高质量,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与环境。第二,特色发展。在生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贵州特色,另一方面符合市场需求,实现生态产业链的不断延长,增长产品的附加价值。第三,绿色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要加大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更好地保护资源与环境。第四,结构调整。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要素投入结构进行有效地调整,降低经济增长对物质要素的依赖,提高科技、人才、管理等要素的投入比重。
(三)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生态立省”原则
胡景涛书记曾经说过,生态是贵州的生存与发展之本,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够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与破坏生态作为代价。第一,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继续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加强对环境与生态的保护,逐渐解决贵州省存在的生态脆弱的问题。第二,要重点对待石漠化治理问题。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石漠化的防治工作,强化对植被的保护,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山区经济林建设等措施,一方面强化石漠化治理,另一方面带动农民致富。第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贵州省在实现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城镇与产业园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污染控制与防治建设、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等。
(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监督评价体质的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虽然道德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必要的政策、法规等硬性约束同样重要。因此,要将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与要求纳入到法律法规中,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管理机构、科研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实现政策体系、法律体系、综合评价体系、定量考核体系等的建立与完善,更好的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估、调控与预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五)通过宣传教育平台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意识
只有对事物进行充分的认识,才能够依照一定的方向采取行动,降低行动的被动性与盲目性。首先,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对绿色消费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进行广泛宣传,使其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中都得到渗透与重视,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重视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的相互结合。再次,倡导生态化的消费方式,帮助人们形成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生态化的消费方式指的是符合物质发展水平与满足生态循环需要的可持续消费方式。通过生态化的消费方式,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更好的保护生态。最后,强化贵州省生态文明论坛相关工作。要将生态文明论坛发展成为国际一流论坛,依据论坛具备规律实现论坛机制、方式等方面的完善,将论坛打造成为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窗口与贵州省参与国际合作的高端平台。
总结:
生态文明指的人类遵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所取得的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成果,其基本宗旨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贵州省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更好地推进贵州省生态文件建设进程,为贵州省科学发展、同步小康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赵成.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行为规范及其意义[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15,01(85):6-9.
[2]谷树忠,胡咏君,周洪.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 资源科学,2013,01(85):2-13.
[3]倪珊,何佳,牛冬杰,包存宽,王娟. 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同行为主体的目标指标体系构建[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01(38):100-105.
[4]俞海,夏光,杨小明,尚素娟. 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特征和实践基础及政策路径[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01(87):5-11.
【关键词】新常态;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更加严重,在未来的过程中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更好地实现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繁荣。贵州省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前后制定与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一、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具有总量小、人均低的特点,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当前,贵州省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位列全国各省市前列,但是由于基础薄弱,人均GDP依旧位于全国其他省市之后,例如贵州省2014年经济增速位列全国第一,但是人均GDP却居于末位。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贵州省由于在该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较小,导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很多环节都存在资金缺口,对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贵州省具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这就决定了贵州省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资源型产业为主的结构,主要发展资源密集型与高耗能工业。在这种情况下,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破坏。此外,贵州省的森林资源也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等特点,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黔东南,西部森林覆盖率较低。贵州省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石漠化问题,是我国出现石漠化问题的省市中面积与危害最大的,出现石漠化问题的地方经济往往较为落后,而且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三)地质灾害较为频繁
贵州是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地区,在进行资源开发等活动的过程中会导致地质灾害点的不断增加,在治理这些灾害点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经费。此外,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并未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导致灾害得不到较好的预防与治理。
(四)生态意识比较淡薄
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贵州省大部分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较为薄弱,而且生态文明意识与实践之见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传统发展观念的影响之下,部分干部不重视生态产业的发展,将发展的首要目标定为发展经济,没有将生态文明建设付诸行动。此外,部分市场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保持着粗放式的资源消费方式,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
二、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属于系统工程,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人口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与发展。当前,贵州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相关规划设计的完善,通过规划设计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引领。在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中贯穿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各个层次与专业的规划相互衔接的生态文明规划体系。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设计的完善,更好地引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与发展生态产业
第一,为生态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交通、能源等基层设施建设的高标准与高质量,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与环境。第二,特色发展。在生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贵州特色,另一方面符合市场需求,实现生态产业链的不断延长,增长产品的附加价值。第三,绿色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要加大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更好地保护资源与环境。第四,结构调整。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要素投入结构进行有效地调整,降低经济增长对物质要素的依赖,提高科技、人才、管理等要素的投入比重。
(三)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生态立省”原则
胡景涛书记曾经说过,生态是贵州的生存与发展之本,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够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与破坏生态作为代价。第一,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继续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加强对环境与生态的保护,逐渐解决贵州省存在的生态脆弱的问题。第二,要重点对待石漠化治理问题。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石漠化的防治工作,强化对植被的保护,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山区经济林建设等措施,一方面强化石漠化治理,另一方面带动农民致富。第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贵州省在实现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城镇与产业园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污染控制与防治建设、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等。
(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监督评价体质的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虽然道德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必要的政策、法规等硬性约束同样重要。因此,要将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与要求纳入到法律法规中,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管理机构、科研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实现政策体系、法律体系、综合评价体系、定量考核体系等的建立与完善,更好的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估、调控与预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五)通过宣传教育平台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意识
只有对事物进行充分的认识,才能够依照一定的方向采取行动,降低行动的被动性与盲目性。首先,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对绿色消费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进行广泛宣传,使其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中都得到渗透与重视,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重视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的相互结合。再次,倡导生态化的消费方式,帮助人们形成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生态化的消费方式指的是符合物质发展水平与满足生态循环需要的可持续消费方式。通过生态化的消费方式,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更好的保护生态。最后,强化贵州省生态文明论坛相关工作。要将生态文明论坛发展成为国际一流论坛,依据论坛具备规律实现论坛机制、方式等方面的完善,将论坛打造成为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窗口与贵州省参与国际合作的高端平台。
总结:
生态文明指的人类遵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所取得的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成果,其基本宗旨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贵州省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更好地推进贵州省生态文件建设进程,为贵州省科学发展、同步小康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赵成.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行为规范及其意义[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15,01(85):6-9.
[2]谷树忠,胡咏君,周洪.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 资源科学,2013,01(85):2-13.
[3]倪珊,何佳,牛冬杰,包存宽,王娟. 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同行为主体的目标指标体系构建[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01(38):100-105.
[4]俞海,夏光,杨小明,尚素娟. 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特征和实践基础及政策路径[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01(8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