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单一型的人才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在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在积极的改变的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希望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学化学课堂当中创新教育如何具体实施做简要探讨,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关键词:中学化学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学校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对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必然选择。素质教育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中学正处于学生的可塑阶段,学生们受到外界的影响相对较大,在中学化学教学的课堂上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有关于化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思维进行培养和开发,以便于学生以后在社会上更好的发展。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脱胎于素质教育当中,是为了更好的迎接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挑战,对于中小学学生进行的一种教育。
创新教育的培养包括三个方面,即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其中对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培养,培养学生使他们对于新的事物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对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则主要包括,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能力的开发,对创造性计划,组织和实施活动能力的鼓励。最后的是创新人格的培养,所谓的创新人格包括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等方面,只有拥有了创新的人格,才可能在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有所发展,因为创新人格是一个人坚持创新,做出结果的根本保障。
二、创新教育实施的前提条件
所谓的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是否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育主要取决于老师,只有一个创新型的老师才可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可以说教师本身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在进行创新教育时,对于教师素质的培养室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对于教师教学所达到的效果评价进一步的改变。
1 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在课堂当中的实施,要求教师具备多项能力。第一,教师必须具备学科的特殊能力,古语有云“术业有专攻”。只有教师对于他所教授的学科具备相当深的理解的时候,才能够举一反三,游刃有余。第二,教师必须具备一般的认识能力,这其中包括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等等。第三,教师必须要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愿望。社会在发展进步,作为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吃老本。第四,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教授的过程当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最后,教师还应该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自己的学生解决问题。
2 改变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课堂的教学成果,如果仅仅用考试的办法来评定最后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学校和教育直属部门对于素质教育的课堂重新制定课堂效果的评定标准。在新的标准中,应该报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整个教学效果评定的重点。同时,也要在课堂内部展开自评、他评和师评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对于本科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创新思维的理解程度,对于过程和方法的熟练程度等等。最后将评定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反思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着不足,以便于后期加以改正。这种方法更全面的表现了一个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是更适合素质教育的方式的。
3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就是要改变教师的“师本位”的思想。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当中,大多数都是老师作为主体存在。对于学生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顾着一味的灌输书本上的知识,为了应付考试做不懈努力。所以,现在对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首先就要改变以考试为目的的根本教学方式,要营造出一个相对来说民主的课堂氛围,要鼓励学生自主的发表意见,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主人公的地位,要积极的组织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是使学生和教师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在一起互相研究、探讨,而不是简单的记录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
三、创新教育在中学科学课堂上的实施
1 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提出问题
创造是需要承担风险的,在整体社会上创新意识并没有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对失败者进行一系列的打击,所以很多人慢慢的开始放弃了创新。所以若果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创新,那首先就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和后顾之忧。在中学的化学课堂当中,作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学生提出问题仅仅是创新思维的一个开始,在学生自我提出问题然后自己找办法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从而再次提出一个新的问题的良性循环过程,就是创新性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有效的对创新型思维惊醒有效的培养。
2 鼓励互相讨论,刺激思维发散
一个人的想法毕竟是有限的。正所谓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看法和想法都不尽相同,只有在相互了解,相互讨论的过程当中才能明白其他人的想法和看法,从而对自己的想法加以整理和修正,才能更加的接近真理。在化学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的过程,只有通过他们的互相讨论,才能将他们的想法综合统一,从而得出更加有利于事情解决的具体方案。當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融入到学生当中,接受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尽管有些想法存在着错误,但是在此时教师不应该随意的磨灭学生的想法,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感受,以便于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
3 支持学生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生对于教师的质疑过程当中,就是学生深入思考的开始。只有学生进行深入的细致的思考之后,才能对于整个问题的前因后果进行完美的了解,这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化学的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提出一个错误论断来引发学生质疑,例如教师可一说同等面积的氧气要比同等面积的氢气重,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和质疑,从而引发学生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当中。作为教师只有在对学生的质疑时进行充分的支持,才能使学生明白整个问题的真相的时候,还能够保持对于问题的探索的精神和求知的欲望。中学的化学课堂是一个特别需要质疑的课堂,只有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去发散自己的思维,才是最好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方式。
总结:
在整个中学的教学课程当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要求的动手能力较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创新教育的内涵、实施的条件和创新教育在中学化学课堂当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的阐述,希望同行可以有所借鉴,以便于更好的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精良,王南军.课堂教学改革的几项措施[J].化学教育,1992,(4):17-19.
[2]孙玉红.化学教学论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08,(3):35-37.
[3]李晓冬,尹艳红,董寅,杨松林.化学教学论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8):53-55.
作者简介:杨才(1970-)男,回族,大学本科,宁夏灵武市人,工作单位:宁夏灵武市第三中学,化学教师。
关键词:中学化学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学校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对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必然选择。素质教育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中学正处于学生的可塑阶段,学生们受到外界的影响相对较大,在中学化学教学的课堂上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有关于化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思维进行培养和开发,以便于学生以后在社会上更好的发展。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脱胎于素质教育当中,是为了更好的迎接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挑战,对于中小学学生进行的一种教育。
创新教育的培养包括三个方面,即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其中对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培养,培养学生使他们对于新的事物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对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则主要包括,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能力的开发,对创造性计划,组织和实施活动能力的鼓励。最后的是创新人格的培养,所谓的创新人格包括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等方面,只有拥有了创新的人格,才可能在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有所发展,因为创新人格是一个人坚持创新,做出结果的根本保障。
二、创新教育实施的前提条件
所谓的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是否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育主要取决于老师,只有一个创新型的老师才可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可以说教师本身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在进行创新教育时,对于教师素质的培养室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对于教师教学所达到的效果评价进一步的改变。
1 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在课堂当中的实施,要求教师具备多项能力。第一,教师必须具备学科的特殊能力,古语有云“术业有专攻”。只有教师对于他所教授的学科具备相当深的理解的时候,才能够举一反三,游刃有余。第二,教师必须具备一般的认识能力,这其中包括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等等。第三,教师必须要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愿望。社会在发展进步,作为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吃老本。第四,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教授的过程当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最后,教师还应该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自己的学生解决问题。
2 改变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课堂的教学成果,如果仅仅用考试的办法来评定最后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学校和教育直属部门对于素质教育的课堂重新制定课堂效果的评定标准。在新的标准中,应该报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整个教学效果评定的重点。同时,也要在课堂内部展开自评、他评和师评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对于本科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创新思维的理解程度,对于过程和方法的熟练程度等等。最后将评定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反思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着不足,以便于后期加以改正。这种方法更全面的表现了一个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是更适合素质教育的方式的。
3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就是要改变教师的“师本位”的思想。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当中,大多数都是老师作为主体存在。对于学生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顾着一味的灌输书本上的知识,为了应付考试做不懈努力。所以,现在对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首先就要改变以考试为目的的根本教学方式,要营造出一个相对来说民主的课堂氛围,要鼓励学生自主的发表意见,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主人公的地位,要积极的组织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是使学生和教师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在一起互相研究、探讨,而不是简单的记录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
三、创新教育在中学科学课堂上的实施
1 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提出问题
创造是需要承担风险的,在整体社会上创新意识并没有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对失败者进行一系列的打击,所以很多人慢慢的开始放弃了创新。所以若果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创新,那首先就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和后顾之忧。在中学的化学课堂当中,作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学生提出问题仅仅是创新思维的一个开始,在学生自我提出问题然后自己找办法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从而再次提出一个新的问题的良性循环过程,就是创新性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有效的对创新型思维惊醒有效的培养。
2 鼓励互相讨论,刺激思维发散
一个人的想法毕竟是有限的。正所谓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看法和想法都不尽相同,只有在相互了解,相互讨论的过程当中才能明白其他人的想法和看法,从而对自己的想法加以整理和修正,才能更加的接近真理。在化学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的过程,只有通过他们的互相讨论,才能将他们的想法综合统一,从而得出更加有利于事情解决的具体方案。當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融入到学生当中,接受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尽管有些想法存在着错误,但是在此时教师不应该随意的磨灭学生的想法,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感受,以便于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
3 支持学生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生对于教师的质疑过程当中,就是学生深入思考的开始。只有学生进行深入的细致的思考之后,才能对于整个问题的前因后果进行完美的了解,这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化学的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提出一个错误论断来引发学生质疑,例如教师可一说同等面积的氧气要比同等面积的氢气重,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和质疑,从而引发学生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当中。作为教师只有在对学生的质疑时进行充分的支持,才能使学生明白整个问题的真相的时候,还能够保持对于问题的探索的精神和求知的欲望。中学的化学课堂是一个特别需要质疑的课堂,只有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去发散自己的思维,才是最好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方式。
总结:
在整个中学的教学课程当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要求的动手能力较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创新教育的内涵、实施的条件和创新教育在中学化学课堂当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的阐述,希望同行可以有所借鉴,以便于更好的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精良,王南军.课堂教学改革的几项措施[J].化学教育,1992,(4):17-19.
[2]孙玉红.化学教学论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08,(3):35-37.
[3]李晓冬,尹艳红,董寅,杨松林.化学教学论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8):53-55.
作者简介:杨才(1970-)男,回族,大学本科,宁夏灵武市人,工作单位:宁夏灵武市第三中学,化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