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一些灵活、实用的方法吸收过来,争取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表现,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古典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典诗歌 兴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一、创设意境法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1.意境再现法
  古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天净沙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一个事物表达一个意象,学生不难找出,因为全诗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那么也就是九个意象。我又引导学生: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来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
  2.意境再造法
  一些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有着独特的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深刻理解本诗意境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发挥,再度创造优美的意境。在教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时,在分析了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学生对此诗掌握差不多的时候,在课堂结尾,我来了个画蛇添足: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彩笔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要把握意境,进行合理想像,画出自己的“野渡无人”图来。这一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课后他们交来很多作品:有画一只孤舟,一个渔人在上面抽烟的;有画一只船,船桨上停息一只小鸟的……
  通过再造意境法,学生对此诗感悟得非常深刻,而且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这无疑为他们提高欣赏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深入内心法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也。”抒情性的古典诗歌都有它们内在的情感经纬与情感脉络,解读、赏析古典诗歌就必须探求本源、寻找内理、把握心声。
  三、类比迁移法
  每一篇古典诗歌,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彼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总是孤立的教某一篇古诗,要尽量进行类比迁移、纵横捭阖、加强比较,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共通性;通过比较,体会差异性、多样化。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1.同类比较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诗作摆在一起,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从而归纳出一定的规律。
  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拿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讨论,学生了解这两首词的一些共同点:一是写法基本上相同,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的时候,都有一个领起的关键字:一个是“望”,一个是“看”;二是思想内容也差不多,都体现了毛泽东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三是风格上也相似,两首词都是豪放的。通过这样的比较教学,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并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这样以点串线、由线到面,学生就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2.异类比较
  相同风格的诗歌可以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其实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诗作也可以摆在上起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在教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拿来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引导、分析,学生很快就比较出两首词的不同点:一是内容上不同,第一首词抒发的是报国之志,第二首则是悼妻之作;二是写法上不同,第一首通过打猎场面的描绘以及典故的引用来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庭重用的思想,而第二首则是通景物的渲染、想像的设置来表达自己对亡妻思念之情的;三是风格上不同,前一首豪迈雄壮、意气风发,后一首缠绵悱恻、荡气回肠。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这两首诗词,对苏东坡这个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写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初中生,充满活力,涉猎面也广,思想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对母语的感觉各有不同。  关键词:语文教学 趣味性 中考  对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一、母语激趣法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而这一点往往被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忽略了。因为他们认为中学生已经属于“大孩子”了,不需要像教小学生一样,对他们进行热爱母语的情感渗透。
摘要:高中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谈起,提出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程 人文精神 培养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现代课程观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生尽可能地得到发展,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使学生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生专业素养 有效课堂关系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那么如何提高誉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把握课堂要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
摘要: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方法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听众。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巧用比喻化疑难。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
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教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关键词: 中学数学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量题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努力兼具知、能、意、情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尽力实现综合整体效应,从而有效推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阅读教学中的三种方法:创设情境,引趣激兴;巧用评价,激活课堂;着力培养自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自学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趣激兴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  关键词:数学 民族 创新  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要义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我在教学中感悟到了以下几点策
研究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 Tum5重组基因的体外表达及其对高糖条件下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细胞)增殖、移行、管腔形成的影响;观察其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发育。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实施语文课创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 实践 途径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的实践  心理学理论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撑。而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