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朗读指导之浅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o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91-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指出:朗读,是小学生个性化的为,不应以教师的课文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朗读,是小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朗读,作为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通过朗读可以再现形象;可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本、写法;还能帮助学生解读文本……那么,如何通过恰当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正确而深入的解读呢?
  一、目前在朗读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朗读的错误较多。
  在朗读中经常有“多字”、“漏字”、“错字”的情况,那是因为对课文不熟练,预习不充分,出现错误的情况。
  2.朗读的时间不足。
  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注重于形式。导致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3.朗读的对象不广。
  在实际教学的朗读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当听众。这种朗读练习,不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更不能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4.朗读指导拘于形式方式单调。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5.朗读的目的不明确。
  朗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指挥着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效果不明显。
  二、朗读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教材编者一再强调:语文课上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这里说的“充分地读”,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的傻读,我们提倡的朗读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的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的朗读。课堂上琅琅的书声背后包含着什么呢?下面,谈谈我在朗读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1.朗读形式多样化
  ①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
  ②分小组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
  ③领读。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
  ④分角色朗读。教师可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激发学生兴趣。
  ⑤比赛朗读。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或轮流上台赛读,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⑥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朗读。
  ⑦想象朗读。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朗读体验多样化
  ①体验朗读换位体验朗读。转换角色,体验他人情感,读出情感。“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人教版《丑小鸭》)教师问:“假如你是丑小鸭,你会有什么感受?”把学生带入丑小鸭的境遇之中,当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丑小鸭时,恐惧与无助的悲悯就读出来了。
  ②唤起生活体验朗读。以生活的感受为牵引,读出感情。再以《丑小鸭》为例,文中讲丑小鸭被“冻僵”了。因为这个词是学生不太理解的,所以教师可以问:“冬天时你的手有没有特别冷的时候?那是什么滋味?”当学生回忆到自己被冻的感受后,再体会“冻僵”时感受就更为深切,读“冻僵”的语气也便不一样了。
  ③表情、动作朗读。做表情、动作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喜爱的形式,游戏形式的朗读更容易使孩子读出感情。“罗丹左右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人教版第八册《全神贯注》)朗读这样的段落时让孩子配上动作、表情,容易在孩子内心激起共鸣,罗丹全神贯注就读出神韵了。
  3.充分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
  示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朗读,更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也是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的重要的方法。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一语一笑都会给孩子们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怎么用示范?一是我们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二是尽量让学生来示范,老师“范”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占据课堂宝贵的时间。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倘若老师只是从道理上讲应怀着什么感情读,哪个字读重音,哪里应该读得快,哪里应该读得慢……是不够的,而且,“强加”的东西只能是“外在”的。俗话说:说十遍不如做一遍。教师范读一下要现实的多,有效的多。像语调比较平淡的句子,我一般都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来示范读。一段时间下来,班级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范读是随机的,要选择好时机,我一般不在初读课文前范读,而是当学生读的不尽人意时,我才范读。我总是说:“让老师也来试试看,好吗?”
  总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82-01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既要重视内容的思想情感,又要注重语言形式与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既不能就内容分析内容,也不能脱离课本进行无根基的情感生发,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学生在教师的指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作文教学的效率一直不高,一方面教师说作文课不好上,另一方面,学生不想写、不爱写。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写作 有效性 求知欲 成功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83-02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
MU公司是一家国际知名的德国生产制造企业,主要从事包装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制造,其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包装行业,并逐步进入到医疗包装行业。作为中国地区的分公司,MU(中国)公司主要以销售食品包装整机设备和进行技术服务为主要日常业务。当前的中国食品包装行业的市场发展日益壮大,同业竞争日益激烈,设备整机市场日渐趋向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有偿技术支持服务”业务形成公司的利润点成为当前MU(中国)公司要认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85-01  “体验作文”: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再将生活的体验与对文本的感悟结合起来,不断整合、内化再整合,产生新的思想体验,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并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体验作文教学相对于传统的习作教学
【摘要】在语文综合能力中,“写作”起到支柱性作用,如何走出误区,构建高效教学机制,革新传统模式,炼就学生扎实的写作能力,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创新教学策略,力求使作文教学日趋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减少了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创新教学策略不仅能促进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反思与转变,也优化了写作教学的结构,有效的改变了写作教学的无序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
【摘要】阅读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技能训练,又是艺术素质的培养;既能激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又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所以说,朗读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最佳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 学习兴趣 能力的发展 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87-02  “面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员工职业进入了“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导致一个员工不可能在一个企业或者行业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而会在多个企业或者行业来完成自己的职业发展。职业环境
摘 要: 随着计算机在现代化企业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如何提高职工计算机培训成效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培训教学起点、教材选用、教法使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职工计算机培训 提高成效 方法分析    一、引言  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硬件也更新频繁。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深入现代化企业的各个领域,职工计算机培训更是学无常态、教无定法,如何针对各个层次需求,卓有成效地进行职工计算机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