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物天成 研磨衍芬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砚,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远在我国新石器时期,人们就使用不同的色彩在陶器上绘出多种多样的花纹,其颜料细腻,说明当时已有研磨颜料的工具。西安半坡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石研磨器,上面残留着研磨过颜色的痕迹,应是砚的雏形。据目前所知,最早的古砚是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方石砚,砚及研墨石都是就鹅卵石的原形略加工而制成的。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砚台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仅供研磨、掭笔的文具,而是形成了材质丰富多样,形式精彩纷呈,集绘画、雕刻、书法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近现代考古发掘证明,汉代时期的人们就开始普遍用砚,材质以石、陶居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瓷砚。隋唐时期瓷砚更加盛行,但此时的砚材种类及形制都较前代为多。当时的陶、石砚多为后部有二足的箕形,即米芾在《砚史》中所说的“有如风字两足者”。并且,时人已经开始讲究石材,端石、歙石已被用来制砚。宋代普遍使用石砚,砚石多就地取材,形式多种多样。明、清两代,砚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砚的造型丰富多彩,工艺更臻精致,砚材的种类、雕刻技术、花纹形式等都有创新。
  歙县博物馆庋藏砚品颇丰,笔者根据我馆所藏砚品的时代顺序,珍选出极具时代特征的十二方砚品,逐一介绍。由于作者专业水平的限制,期望能借此抛砖引玉,恳请法家教正。
  唐瓷质十八足辟雍砚(见图1):圆形,直径26.5厘米,高7.5厘米,形体硕大。砚面中心微微隆起,平坦无釉,以利研磨,周围有一圈约2厘米宽和1厘米深的水槽。砚台下部有18个珠形足作为支撑。器周通施酱油,光滑晶莹。整器匠心独具,形制奇特,可谓砚中一绝。辟雍,亦作璧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太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
  唐风字形歙砚(见图2):长22.2厘米,宽13.5厘米,高3.3厘米。外形形同“风”字,砚面间布眉纹。砚池与砚堂相连呈一坡度,前低后高。砚背有两足。此砚线条简洁流畅,处处呈现出刚健、丰腴的力量美,尽展盛唐雄风。虽无任何修饰,却是方物天成,独一无二,将古人用砚取其实用体现到极致。
  宋活心歙砚(见图3):长12.7厘米,宽7.7厘米,高3厘米。此砚系出土文物。砚池所在的砚背满布土沁,且有两条明显的交叉石筋。砚面中心内凹呈长方形砚池,另一石片恰好嵌入其中,密合边有水槽。构思精巧,设计新颖,实为宋砚代表之作。
  宋抄手端砚(见图4):长12.5厘米,宽5.5厘米,高4厘米。通体素面无纹。砚堂平坦与砚池相连呈斜坡状,砚背弧度相同,两足微微内撇。砚周均留有雕琢痕迹。此砚是后来流行的太史砚的雏形。
  明嘉靖十年(1531年)林钟月制青花瓷砚(见图5):直径13.5厘米,高5.5厘米,呈圆鼓形,采用细密的瓷土烧制而成。砚面和砚底皆凹陷不施釉,便于研磨。砚周上下绘青花双线圈,中间以青花款书“嘉靖拾年林钟月置用”九字。唐以后瓷质的砚台较少见,这件具有明确纪年的定烧青花瓷砚台不仅为研究明代文房用具留下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嘉靖时期青花瓷的鉴定、断代留下了历史依据。
  明代蝉形银星歙砚(见图6):选用歙石中的稀品——银星石材雕刻呈蝉形。砚的正面砚堂与墨池的形式为一对称的蝉形图案。图案的上部为蝉的双眼,圆圆的双眼之间一小而尖的嘴相连,其下为墨池。墨池深而大,既蓄墨多,又十分传神。在眼与躯干之间,以三道起伏的波纹向内收敛,然后向外扩张,构成一椭圆形的砚堂,砚堂深而广,非常实用。砚的背面为三足式,足的方位分布形式与唐代箕形砚的三足相似。歙砚就纹理可分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等五大类。我馆所藏的这方银星歙砚属于没有被归入常规的珍惜品种,又形成这种特别的凤尾形,更是十分少见。
  明十五眼抄手端砚(见图7):自古以端砚有石眼者为上品,我馆所藏的这方十五眼端砚为明代砚工之佳作。砚琢成长方形、抄手式。将砚石背面的十五个石眼巧琢成古代轩辕星座图,实属罕见。
  清代鹤鹿同春金星金晕歙砚(见图8):宋人李之彦在《砚谱》中强调:“歙石出于龙尾溪,以金星为贵。”此砚砚身满布雨点金星,金晕似雨中烟雾。砚面浅雕天宫仙境,上部老松道劲,一只仙鹤展翅俯冲,松下巧琢一池,池边海水翻滚。砚左下角处雕一只小鹿顾盼回首,右下角处雕一只仙鹤收翅昂头,似在远眺仙界。整个画面栩栩如生。
  清犀牛望月随形端砚(见图9):砚正面顶端凿出砚池,砚池上方有一天然石眼,宛如高空悬月,砚右边雕一犀牛,回首仰望明月,把砚池上方的端眼巧琢为月亮,构思奇巧。
  清代圆形陶砚(见图10):用极细之陶土烧制,纹理细滑,着墨不费笔,但微渗。砚堂微微隆起,周围的凹槽成砚池。砚边堆塑一假山,山下雕一房屋,非常奇异。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置于案头,可用可观。
  未央宫瓦砚(图11):瓦当为中国古代建筑物上的一种构件,瓦当制砚约始于唐代。此瓦砚呈长方形,瓦质细致轻清,近于澄泥,砚质坚而泽,贮水几日不枯。砚面顶部刻“天然一片瓦,造就此奇形。眉山轼”铭文,砚背下部以印模铸刻篆书“未央宫瓦”四字款,字体布局疏朗,倚让适度,属未央宫遗物,堪称瓦当砚中之佳品。
  僧六舟刻古砖砚(图12):此砚以汉砖制成,长32厘米,宽15.7厘米,高4.5厘米。砖质细腻,高古淳朴,极具玩赏价值。一侧刻有金石铭文“浪淘风簸白天涯,六舟”九字。砚背镌:
  “是口出土于台州临海县章安镇,道光六年游山口台友人口石斋所贻,转赠口口青赏,癸卯冬月又志。”僧六舟(1791-1858年),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又名达受,字六舟,又字秋楫,自号万峰退叟,别号寒泉等,浙江海昌(今海宁)人。俗姓姚,削发于海昌白马庙,又说本姓陈,名唆。耽翰墨,善篆刻,治印雅近二京。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笔墨纸砚这些古代文房用具就像许多古代传统器物一样,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兴起,已经逐步被取代,特别是砚台这样的研磨工具早已成了博物馆中的珍藏。即使是现代的制造、销售也早已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然而,砚台所承载的那种关于翰墨点画的研磨情趣却永远值得后人欣赏。
其他文献
香港苏富比2014秋拍圆满结束  香港苏富比2014年秋季拍卖会(10月4日至8日)8日圆满结束,总成交额达29.04亿港元,拍出2698件拍品。其中,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秋拍共七场拍卖总成交达6.988亿港元,中国书画秋拍总成交额达4.67亿港元。  嘉德2014秋拍上海巡展盛大举行  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全国巡展上海站,于10月29日至30日,在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举行,中国书画、中国油画、
期刊
铜镜的起源、发展源于爱美之心,在一万年前的遗址中就发现有用兽牙、蚌壳、骨管等串成的项饰。无陶时代,古人以水观容;陶器时代,用陶器盛水照容;青铜时代,鉴为盛水以观容;铜镜出现后古人就以镜观容。铜镜与古人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故在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数量很庞大。  由于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故在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青铜器发展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夏、商、周时期
期刊
宁夏博物馆藏有一方金代铜质印章,印文为“得胜寨印”(见图1、图2),是“文革”前从银川市金属回收公司征集的。印为正方形,边长5.3厘米,长方形扁柱钮,钮两侧刻有“大定四年”“少府监造”字样,钮顶部刻有一个“上”字。印文为九叠篆书,清晰秀丽,布局合理。  从印文书体而言。“得胜寨印”四字为“九叠篆”,这是一种特别的篆书,又称上方大篆,自宋以来作为常用的“国朝官印”文体。其显著特点就是集中在笔画处,直
期刊
近年来,在科尔沁草原陆续发现了几座清代公主墓,扎鲁特旗固伦雍穆长公主墓就是其中的一座。确切地说,能称为公主墓的,应是出身皇室或育于宫中的诸王之女。《清史稿·公主表序》记载,清代皇后的女儿封为固伦公主;妃嫔的女儿和由中宫抚养长大的宗室成员家的女儿封为和硕公主。公主的丈夫,满语称为“额驸”,这是汉语“驸马”的意思。这些下嫁给外藩王公的公主死后,所葬的地点都是有规定的,据有关文献记载,清代早期亡故的公主
期刊
齐白石(1864-1957年),湖南湘潭人,是我国唯一获得国际和平奖的艺术大师,20世纪十大画家之一。原名纯芝,名璜,字渭青,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翁,后称齐白石。齐白石自幼酷爱绘画、写字、读书,直到28岁才以画工为职业,艰辛闯荡12年,成为民间著名画师。“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是齐白石对绘画创作的高度概括。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最大,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在1
期刊
位于西安北郊渭河之畔的汉阳陵是西汉王朝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至今已走过了漫漫两干多年的风雨岁月。汉阳陵地下遗存气象万千,展现了西汉前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全面恢复发展的时代风貌。经过多年科学系统的考古发掘,汉阳陵共出土了多达数万件的珍贵文物。陶俑是汉阳陵出土文物中的大宗,在中国早期陶塑艺术中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这些无言的先辈以它们厚重的经历诉说着两干多年前祖先的智慧和情感
期刊
黑釉凸线纹通常以器物介绍的形式出现在简报或瓷器欣赏等文章中,有关其制作方式的探究性著作并不多。沈福文在《中国漆艺美术史》一文中提到凸线纹的工艺应该源于漆器工艺。王轶鸿的《山西黑釉瓷概述》、张燕的《浅谈黑釉瓷器》以及杨爱玲的《略论河南磁州窑系瓷器装饰艺术的异同》等文均有提到凸线纹制作方法,皆认为是以沥粉作杠的方式制作而成。但是笔者在2013年对河南省文集遗址出土瓷器进行整理时发现,黑釉凸线纹器物特征
期刊
著名收藏家龙国祥先生收藏的张大干写意青绿山水《谷口人家》图卷,首次公开亮相于2013年9月在广州文化公园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名家书画古董收藏品博览会》,当谷口山水图映入眼帘的一刹那,你会立马眼前一亮,目不暇接!  张大干(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县。本名张正权,后改张爰,小名季,遂字季爰,别署大干居士。大干是法号,还俗后沿用此名。斋名大风堂。中国著名画家。  张大干写意青
期刊
2014年2月21日,著名佛造像鉴定家金申先生的画展——《动与静——奔马与禅僧》画展在北京万寿寺内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此次画展展出了金申近年来创作的百余幅作品,题材以奔马与神僧为主。开幕式当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画家胡勃、范扬、贾广建、刘宝平、刘兆平、齐友昌和鉴定家金运昌、王敬之等出席,著名画家范扬、国学家白化文、美术理论家付京生在开幕式上讲话。开幕式还吸引了很多
期刊
《明皇避暑宫图》,轴,绢本,水墨,纵161.5厘米,横105.6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是宋元之际画家所作的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的摹本。郭忠恕(?-977年),五代宋初画家,河南洛阳人,字恕先,又字国宝。7岁能诵书属文,举童子及第。后周广顺中(952年)召为宗正丞兼国子监书学博士,后因肆言宋太宗时政得失,被贬为崖州司户,后又配流登州,死于道中。山水师法李思训、尹继昭、关仝等,擅长山水,尤精界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