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蒙姻盟的见证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io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科尔沁草原陆续发现了几座清代公主墓,扎鲁特旗固伦雍穆长公主墓就是其中的一座。确切地说,能称为公主墓的,应是出身皇室或育于宫中的诸王之女。《清史稿·公主表序》记载,清代皇后的女儿封为固伦公主;妃嫔的女儿和由中宫抚养长大的宗室成员家的女儿封为和硕公主。公主的丈夫,满语称为“额驸”,这是汉语“驸马”的意思。这些下嫁给外藩王公的公主死后,所葬的地点都是有规定的,据有关文献记载,清代早期亡故的公主大都葬在外藩“额驸”所在的封地。扎鲁特旗固伦雍穆长公主墓就是属于这一情况。
  固伦雍穆长公主(1629-1678年),清初人,满族,姓爱新觉罗氏,名雅图,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庄皇后的第四个女儿,被封为固伦公主。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接受了科尔沁左翼中旗和硕卓里克图亲王乌克善为其子弼尔塔哈尔尚公主的纳聘礼,下诏把固伦公主嫁给了弼尔塔哈尔为妻。弼尔塔哈尔是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子,与固伦公主是表兄妹结亲。崇德八年(1643年),弼尔塔哈尔授固伦额附仪;康熙五年(1666年),袭和硕卓里克图亲王爵位;康熙六年(1667年)卒。顺治十四年(1657年),固伦公主进固伦长公主,康熙十六年(1677年)改封兴平长公主。后又改为雍穆长公主。嫁后所生子女不详,只知道长子是鄂齐尔。康熙十七年(1678年)长公主病逝,享年50岁。因其生前信佛,死后火化,葬于今扎鲁特旗前德门嘎查(村)的南面丘陵之中。该地当时系科尔沁右翼中旗辖地。
  通辽市扎鲁特旗固伦雍穆长公主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黄花山镇前德门嘎查(村)西南三公里处。据当地人讲,此墓地表建有护墓的庙宇。在1947年土地改革之前这里还有三四十个喇嘛在此守陵。土地改革时这些喇嘛被赶跑,庙宇被破坏,清理之前已经是一片废墟,但庙宇的布局和轮廓仍可见一斑。在当地,当地村民时常来这里起砖自用。墓地的周围植有大片榆林。禅院虽小,但整洁肃穆。可想当年这里一定是植被茂密,香火旺盛的庄严景象。(图1)
  1977年,在扎鲁特旗前德门嘎查(村),当地农民在一片建筑废墟上起砖时,发现废墟下面有“地宫”。同年6月中旬,通辽市(当时称哲里木盟)文物工作者闻讯后,前往扎鲁特旗前德门嘎查(村)进行调查,并对“地宫”进行清理。在清理过程中,从墓中出土了一个墓志铭。专家通过对墓志铭的释读得知,此“地宫”是一座清代公主墓,墓主人是固伦雍穆长公主。
  扎鲁特旗固伦雍穆长公主墓墓顶距地表深约一米,砖室券顶长1.8米、宽1.6米、高1.9米。墓门西南向。门内竖置墓志一合,用两条铁箍紧固着。公主为火葬,骨灰置于一银质骨灰盒中。墓室内另有一青花葫芦形的瓷瓶,用黄缎包好放置在墓室的西北角,内装糜子和一些珍珠、玛瑙、玉石等。
  固伦雍穆长公主墓骨灰盒(图2),庙宇形,银质。通高65厘米,长51.5厘米,宽45厘米。骨灰盒由屋身、屋基、屋顶组成,平面为四廊式,周围檐柱十根。内柱十根半露于墙外。正面錾刻对扇格子门,并錾出铺首。门前施两踏台阶,屋顶为歇山九脊式。屋脊中央置一火珠,两侧有鸱尾。四条垂脊下端各施龙首,戗脊施望尊,九条脊的两侧錾刻卷花草纹,屋顶前后、左、右四坡施银瓦。银瓦已缺,只留有铆银瓦的小孔。
  骨灰盒呈一庙宇建筑模型,屋顶正中置一火珠、鸱尾、脊兽尚存,屋顶的瓦垅为银片制成,用银钉铆于屋顶之上,沟滴瓦当冲压成卷云和兽面纹,极为精制。由于出土时所有瓦片已全部被盗走,所以只余几个沟滴和瓦当。屋顶就是骨灰盒的盒盖,可以开启,左右各有两个吊环与前墙上的环耳扣合并,用吊勾锁紧,使整个建筑成为一体。屋檐下竖圆柱十根,左右各一,前后各四,置于一个砖石结构的台基之上。当时出土骨灰盒的屋顶上放了一个罩,周围束有围裙,其下放一双层座垫。座垫、围裙、顶罩都是用金银线缂丝彩色团龙织锦制成的。出土时金碧交辉,使整个骨灰盒显得肃穆而庄严。可惜的是,这些丝织品现已损毁。骨灰用两块黄绿大幅缎子包好放在盒中。其下垫一层纸,纸下放一层木炭;其上放三块缂丝彩色龙纹织锦垫子,均为双层,一面银线黄锦,一面金线兰锦;再上面是三束纸幡。墓志为汉、满文合璧镌刻,为康熙御制(图3)。
  固伦雍穆长公主的骨灰盒和墓志现被珍藏在通辽科尔沁博物馆里。扎鲁特旗固伦雍穆长公主墓于2006年9月6日公布为通辽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他文献
在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厅陈列的众多精美瓷器中,有4件青花瓷令世人惊艳,它们是1964年5月在河北保定市永华南路元代窖藏内出土的器物,当时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包括6件青花瓷器、2件卵白釉瓷器和3件蓝釉描金瓷器。此次青花瓷器的出土曾轰动一时,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成批元代青花瓷,这些器物造型典雅端庄,纹饰丰富,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堪称元瓷极品,弥足珍贵。本文笔者将4件绝美
期刊
2008年8月的一天,刚早上9点,就已经酷热难耐,知了正在树上叫得欢快,远处的山和房子就像是要燃烧起来一样,仔细看的时候会发现有呼呼的水蒸气往上飘。天空那么蓝,天边飘着几朵白花花的云。在一片向阳的小山坡上,有多个大大小小的各个时代的土丘,这是一个从西汉早期一直到现在都在使用的墓地。因为地方经济大建设,需要开发这片土地,抢救性的发掘刻不容缓,我们的人工发掘正在紧张地进行。这天气很热,也很平常,不过是
期刊
书法是一种载体,人们就是要通过这种载体,来体现自己的追求,体现自己的精神,体现自己的生命。而这留在人间的线条,只是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永恒。王羲之至今不死,欧、颜、柳、赵与中国书法同在。  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世界艺术门类之一,历经几千年,久而不衰,吸引着众多的爱好者倾其毕生精力为之奋斗。冯其庸先生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斋号“瓜饭楼”。1924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在江南艺术
期刊
刘颜涛,1965年5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导师,中国书法院导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中国百杰书法家”,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百里杜
期刊
鸡缸杯拍出2.8亿港元  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的春季拍卖会上,一件玫茵堂珍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含佣金)成交,刷新了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它超过了2005年7月伦敦佳士得以折合2.3亿元人民币拍卖成交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这件鸡缸杯的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  潘玉良作品3450万港元成交创其个人新高  4月6日晚,香港保利2014春拍“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正式举槌,其中本
期刊
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开始以来,我又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中国农业博物馆馆藏的黑陶文物,再次感受到它的古朴厚重,感受到它的生动传神。  中国农业博物馆馆藏黑陶文物近百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元代黑陶明器,共有40余件,包括人俑、马车、粮仓、生活器具等。这套黑陶明器型制古朴,做工精巧细致,数量丰富,品相完整。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质感细腻温润,通体透射黑色光泽,时代风格明显,是元代黑陶中的精品,如图1所示
期刊
“千古传奇——张大干艺术作品展”亮相山东省美术馆  4月13日,“千古传奇——张大干艺术作品展”在山东省美术馆展出,此次展出的93幅作品涵盖了张大千1930-1982年创作的山水、花鸟、人物画作和书法作品。本次“千古传奇——张大干艺术作品展”由山东省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主办,张大干作品全部由台湾长流美术馆提供。  国博推出“娘本唐卡艺术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4月16日向公众推出“娘本唐卡艺术
期刊
香港苏富比2014秋拍圆满结束  香港苏富比2014年秋季拍卖会(10月4日至8日)8日圆满结束,总成交额达29.04亿港元,拍出2698件拍品。其中,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秋拍共七场拍卖总成交达6.988亿港元,中国书画秋拍总成交额达4.67亿港元。  嘉德2014秋拍上海巡展盛大举行  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全国巡展上海站,于10月29日至30日,在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举行,中国书画、中国油画、
期刊
铜镜的起源、发展源于爱美之心,在一万年前的遗址中就发现有用兽牙、蚌壳、骨管等串成的项饰。无陶时代,古人以水观容;陶器时代,用陶器盛水照容;青铜时代,鉴为盛水以观容;铜镜出现后古人就以镜观容。铜镜与古人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故在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数量很庞大。  由于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故在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青铜器发展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夏、商、周时期
期刊
宁夏博物馆藏有一方金代铜质印章,印文为“得胜寨印”(见图1、图2),是“文革”前从银川市金属回收公司征集的。印为正方形,边长5.3厘米,长方形扁柱钮,钮两侧刻有“大定四年”“少府监造”字样,钮顶部刻有一个“上”字。印文为九叠篆书,清晰秀丽,布局合理。  从印文书体而言。“得胜寨印”四字为“九叠篆”,这是一种特别的篆书,又称上方大篆,自宋以来作为常用的“国朝官印”文体。其显著特点就是集中在笔画处,直
期刊